互联网风云人物“价低者得”似毒丸 “电缆门”给汽车业的警示普洱茶染发
西安地铁三号线“电缆门”事件值得汽车行业思考:上下游合作伙伴如果缺乏长期的信任和尊重,缺少健康、稳健的发展空间,很可能造成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悲剧。
相互掣肘“没水喝”的三个和尚,想出了新办法:A只负责挑水,并运送到指定地点,B负责优化工具,甚至使用组合滑轮灌水,C负责水的处理工作:过滤、加热乃至加冰。
然后,好景依然不常,A自认为取水功高,理应说了算,觉得B协助不利,一根扁担的“人机工程”都做不好,C更是做事马虎,水质粗糙,很难泡出好茶。三个和尚又闹起矛盾,争执不断,似乎“一夜回到解放前”。
从大工业生产的角度来看,三个和尚已成功从单一生产转变为复合生产,也开始讲求分工、流程、设备改进、甚至个性化需求,但还要遭遇“没水吃”的尴尬。
用这么大篇幅讲了一个新版的“三个和尚没水喝”,无非是想说明一个浅显的道理:在产业链条发展、升级和变革中,如果缺失了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只能是“双输”,甚至是“多输”的结果。
只可惜,懂得道理是一回事,真正做起来却“走样儿”。西安地铁三号线“电缆门”事件近日持续发酵:低价中标,产品质量存在缺陷,企业负责人及西安市政府领导致歉。
又是一个见怪不怪的“豆腐渣”工程,只是这一回,在网民的发酵下,开始反思“供应商低价中标有苦衷”的现象——产品质量有缺陷无法原谅,但以“大幅低于行业成本”的价格中标,是甲方无视常识,还是乙方不得已为之?为何“低价中标”的恶性竞争现象,一再发生。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讲求全价值链的协作,以汽车企业为例,它既是上游原材料(包括橡胶、钢材、水电等)的乙方,也是下游渠道(包括销售、外协公司等)的甲方。近年来,为了让产业链关系和谐,大家更喜欢称呼——合作伙伴;但在实际中,整车企业逞强凌弱的举动不胜枚举;而毫无底线的“低价者得”也似一粒“毒丸”,贻害无穷。
以主机厂和供应商为例,多家合资整车企业都出现过这样的事情:一方面要求供应商加快国产化速度和比例,另一方面对供应商提出了大幅降低成本的要求,降幅每年甚至在百分之十以上,俨然成了一道“死命令”。中国经济网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供应商虽然表示,通过与主机厂通力协作,签署长期发展战略,引入新技术和加强管理,可以满足降成本的“硬指标”,但也坦言:日子过得紧巴巴,压力非常大,购置新设备和引入新技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降成本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天合采埃孚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迫于成本压力,整车厂需要分摊到零部件供应商身上。在面对整车厂压价的同时,零部件供应商还面临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双方讨价还价就成为家常便饭。一方面,在一些还存有利润空间的零部件上,采埃孚会帮助整车厂分摊成本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整车厂的规模效益和零部件企业自身工艺上的优化、改造,寻求一个整零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同时,汽车企业对零部件企业的“压迫”式要求,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在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松泉表示:“现在有个观点,汽车行业技术进步,主体应该说是在零部件企业身上。换句话说,汽车行业很多新的技术,都是发端于零部件企业,对于整车企业来说,也是提升品质、技术的一种方式”。因此,过于严苛的成本要求和压力,还可能让零部件厂家失却技术创新的动力,而整车企业无疑会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另一个极端情况更不容忽视,迫于成本等各项压力,零部件企业不得不采取各种各样的“等效替代”,尽管是在满足要求和整车企业允许的前提下;当然也有不惜铤而走险的,这就有可能让整车企业处于风险之中。当下越来越多的、明里的、暗中的汽车“召回”,不少都是出自于这样的背景。
在与整车企业的接触中,时常听到对服务公司不满意的抱怨,但岂不知相关乙方也有自己的苦衷。以主机厂和外协服务商为例,一家整车企业在前年底更换公关公司,并开展大范围招投标。最后,一家拿到标书的公关公司私下里称:(甲方要)最多的资源、(给)最低的价格,“中标是挣了面子,输了生意,但凡资金实力差些的公司,都做不起,会被拖垮的”。因此,不少公关公司通过“低价中标”,在后期的执行中,难免出现服务质量差,无法完全履行合同资源等情况,不但令甲方愤懑,其自身也很难维持长久生计。
以上两个例子,反映了汽车行业价值链条中的不和谐生态,虽然板子不能全打在主机厂身上,但其强势的地位,是目前的共识。西安地铁三号线“电缆门”事件应该值得思考:上下游合作伙伴如果缺乏长期的信任和尊重,缺少健康、稳健的发展空间,很可能造成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悲剧。(中国经济网 原创报道组)
- 标签: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