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国产汽车

“暑期不自由”背后的现实焦虑

暑假来了,不过不少家长却有些高兴不起来。如何将长达两个月的假期安排得有趣、有料、有味,让人大伤脑筋,而这还得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作支撑。每小时收费1000元的英语课、4万多元的游学夏令营、数千元的绘画辅导班……没有哪一项是轻松的。

去年,“月薪三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引发舆论热议,今年,“暑假不自由”又成为新热词。在不少家长心中,暑假早已成为“烧钱季”的代名词。人民网近期对北京地区超过60个不同收入的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成的家庭暑期计划每月为孩子花费3000元至5000元,近7成的家长对孩子的假期消费感到有经济压力或心理压力。虽然具体金额及区间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压力指数”或多或少能说明问题。

月薪三万撑不起暑假也好,“暑假不自由”也罢,不同的表述背后,是同样的教育问题和焦虑情绪。在升学的竞争压力下,不少学生和家长把暑假当成了“第三学期”,报名各种培训班,固长板补短板;还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行万里路”的大比拼中不输同伴,在游学、兴趣班等项目的选择上不遗余力,甚者陷入“贵的就是好的”攀比炫富之中。

养娃这件事,丰俭由人,各家有各法,本无可指摘。但有的家长无视孩子成长规律,漠视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也不值得提倡。毕竟被裹挟在一个人人抢跑的大环境下,能保持淡定和战略定力殊为不易。教育部在连续两年印发的有关做好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中都提到,要“引导家长不盲目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不过问题显然在暑假之外。

对于各级政府部门来说,应该优先思考,如何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项目,让孩子们在制定暑期计划时有更多的选择。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由于父母假期均要上班,无法照料孩子,一些企业或单位也没有相应的接济措施,所以只能花高价选择市面上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将孩子暂时托管。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持续推行,这一问题未来几年将会愈加凸显。除了在供给侧方面做“加法”之外,政府还应对暑期游学等细分市场进行重点监管,净化市场环境,规范秩序,对一些不合规的不良商家亮出“红黄牌”。立足长远,定标准、明权责等也应早日提上日程。

前阵子,山西朔州“兰老师”带着11名高三毕业生骑行1800公里到上海的故事刷屏不少人的朋友圈。这位80后老师扛住重压,带领学生一路南下,随地实景教学,在风餐露宿中体验人生况味和社会百态。他让坚持、善意等一个个大词在学生面前具体起来。他让学生有机会明白,高考不过是一个驿站,在人生这场马拉松里,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少网友感慨,“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虽说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成为“兰老师”,也不是每个家长都像兰老师那么有心,但在追寻“教育该有的样子”上,显然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暑假来了,不过不少家长却有些高兴不起来。如何将长达两个月的假期安排得有趣、有料、有味,让人大伤脑筋,而这还得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作支撑。每小时收费1000元的英语课、4万多元的游学夏令营、数千元的绘画辅导班……没有哪一项是轻松的。

去年,“月薪三万却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引发舆论热议,今年,“暑假不自由”又成为新热词。在不少家长心中,暑假早已成为“烧钱季”的代名词。人民网近期对北京地区超过60个不同收入的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成的家庭暑期计划每月为孩子花费3000元至5000元,近7成的家长对孩子的假期消费感到有经济压力或心理压力。虽然具体金额及区间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压力指数”或多或少能说明问题。

月薪三万撑不起暑假也好,“暑假不自由”也罢,不同的表述背后,是同样的教育问题和焦虑情绪。在升学的竞争压力下,不少学生和家长把暑假当成了“第三学期”,报名各种培训班,固长板补短板;还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行万里路”的大比拼中不输同伴,在游学、兴趣班等项目的选择上不遗余力,甚者陷入“贵的就是好的”攀比炫富之中。

养娃这件事,丰俭由人,各家有各法,本无可指摘。但有的家长无视孩子成长规律,漠视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也不值得提倡。毕竟被裹挟在一个人人抢跑的大环境下,能保持淡定和战略定力殊为不易。教育部在连续两年印发的有关做好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中都提到,要“引导家长不盲目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不过问题显然在暑假之外。

对于各级政府部门来说,应该优先思考,如何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项目,让孩子们在制定暑期计划时有更多的选择。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由于父母假期均要上班,无法照料孩子,一些企业或单位也没有相应的接济措施,所以只能花高价选择市面上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将孩子暂时托管。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持续推行,这一问题未来几年将会愈加凸显。除了在供给侧方面做“加法”之外,政府还应对暑期游学等细分市场进行重点监管,净化市场环境,规范秩序,对一些不合规的不良商家亮出“红黄牌”。立足长远,定标准、明权责等也应早日提上日程。

前阵子,山西朔州“兰老师”带着11名高三毕业生骑行1800公里到上海的故事刷屏不少人的朋友圈。这位80后老师扛住重压,带领学生一路南下,随地实景教学,在风餐露宿中体验人生况味和社会百态。他让坚持、善意等一个个大词在学生面前具体起来。他让学生有机会明白,高考不过是一个驿站,在人生这场马拉松里,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少网友感慨,“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虽说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成为“兰老师”,也不是每个家长都像兰老师那么有心,但在追寻“教育该有的样子”上,显然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飞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