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块田里有张“蚯蚓床”:春天种下40吨蚯蚓 冬天收获4000吨肥料
蚯蚓生活的基床
“蚯蚓为躲光会不断钻进下层的土壤里,我们会一层一层把上面的土去掉,到最后剩的就都是蚯蚓了。”在成都市邛崃市固驿镇杨坝村一个农场里,工作人员用手翻开巴掌大的泥土里,成片的蚯蚓在其间蠕动着,“气温高点的时候更多,翻一坨起来里面的蚯蚓比泥巴还多”。
工作人员指着眼前有些空荡荡的田地介绍说,里面大约有一百亩的蚯蚓基床,最开始投了大约四五十吨的蚯蚓。从春天到冬天,每年这块地会将约5万吨牛粪转化为4000吨成品有机肥;同时还会产出100至150吨蚯蚓用作钓饵等用途。
肥料
养蚯蚓是副业 处理牛粪才是主业
12月3日上午,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走进杨坝村的农场,田地里除了约两米宽、50公分高、长约50米的隆起的土堆,什么也没有,仿佛刚刚收获后闲置的田地。三个工作人员正在将表层的土壤挖起,放到隆起土堆中间的凹陷里的一张塑料薄膜上。“这次应该是今年最后一次收蚯蚓了”。难道蚯蚓也可以像种蔬菜一样,可以种在地里按时收获?
“每亩地里少的有500公斤左右,在繁育的高峰期大约有1吨左右。”工作人员介绍说,“蚯蚓最喜欢的温度在25℃左右,夏冬两季的高温、低温以及暴雨暴晒等都会大大限制其活动”。目前100亩的蚯蚓基床,每年大约能收获100至150吨的蚯蚓用作钓饵等。“蚯蚓现在大概一吨一万五,产值在150万到200万之间。”
而这还只是这块田地的副业,它真正的主业是处理牛粪。而“牛粪处理大师”正是刚刚提到的蚯蚓。“目前这一百亩蚯蚓基床每年大概会处理5万吨牛粪”,经过蚯蚓的处理,每年年末能收获八千到一万吨的湿肥料。之后经过降水分等处理能得到约4000吨成品肥料。目前成品肥料价格在每吨三百到六百元不等,每年产值在150万元左右。
其中肥料会从上往下去取,最后只留最下面大约10公分高的基床。而取蚯蚓则会取基床表面向下十多公分的深度。“这个位置的透氧量等各方面都比较好,蚯蚓一般都在那”。肥料一年取一次,蚯蚓春秋两季每月大概会收4次左右,夏冬则在2次上下。
摸索
曾遭遇一天死亡四五十吨蚯蚓 2017年逐渐开始盈利
“堆牛粪,种蚯蚓”听上去似乎没有难度,但他们也曾遭遇一夜之间死亡四五十吨蚯蚓之痛。“当时大概是2014年,基床建好后,投入第一批蚯蚓。”工作人员回忆说,长的约10公分,短的也有6、7公分。“蚯蚓投入后,有一天护理员发现,基床表面密密麻麻一片深红色,蚯蚓都爬出土壤死了”。
“那次建基床用的牛粪没有发酵完全,继续发酵产生的热量加上当时夏天的高温,基床温度达到了40℃,蚯蚓是被高温‘烧死’的。”牛粪处理厂的经营者介绍说,他之前从事畜牧养殖相关行业,在北方看到了用蚯蚓处理牛粪的模式。2013年,他开始建自己的厂。当时蚯蚓种苗大概2万一吨。而包括平整土地,修建堆肥池、发酵棚等相关设施在内的厂区基建,大概五六千元一亩。“加上经验不足摸索时的损失,前期投入近千万”。
2017年,他们逐渐开始盈利。“温度、湿度、土壤疏松性、透氧性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牛粪处理厂的经营者表示,从养牛场运输而来的牛粪中的干的部分会经过好氧处理,湿的部分会经过厌氧处理,之后再混合在一起,并加入一些草料。除了避免之前发酵不完全的惨痛经历,发酵的过程同时也会杀灭害虫的虫卵。
另外,为了避免蚯蚓因为近亲繁殖而退化,每过两三年他们都会购买外地的蚯蚓补充到基床里。“之前我们就去山东、河南买过”。
升级
告别“看天”养蚯蚓 基床将新增大棚与监控设备
目前处理厂的牛粪,主要来自厂区周围四五个养牛场的大约两千多头牛。“每头牛每天大概会产生四五十公斤牛粪,成本主要就是运输成本,二三十元一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处理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受天气变化等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同时处理得到的产品相对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
“接下来,我们会在基床上新建大棚和监控设备。”工作人员指着基床间的铁柱说,还会在上面加装喷淋设备和风扇。目前基床的湿度和温度,主要还是通过人工巡查来实现,受天气变化等自然条件影响很大。而未来通过设备实现对温度和湿度的人工控制后,就可以告别“看天”养蚯蚓了。届时牛粪的处理量比现在可能还会增加两三倍。
另外在产品升级方面,处理厂还会加大对肥料的深加工,菌肥是他们的方向之一。“经过深加工的菌肥能卖到2000元每吨”。同时处理厂还在试验氨基酸蛋白粉等产品。“对未来,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工作人员表示,相比于传统的直接将牛粪作为肥料,以及用作沼气原料,用蚯蚓处理粪肥,既不会产生污染,也不会产生新的污染物,无论考虑利用价值,还是环境,都是相对优化的选择。而处理厂接下来会扩大到200亩。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叶燕 摄影报道
- 标签: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