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相关的内容如何理解汽车文化
特别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长93.4%。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去年汽车出口量达到211.7万,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不断提升。站在新的起点上,汽车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是面临诸多挑战,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也正在重构。
刘老师:今年2月 6 号,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对产业质量竞争力、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品牌建设等层面设立了明确目标,我觉得这也是为汽车行业的未来给出了一个比较宏观的指引。
1996年12月24日,国务院制定《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纲要中提出:“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2年2月6日汽车文化相关的内容,国务院又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纲要中提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坚持以质取胜,把创新驱动作为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以质取胜作为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质量发展纲要》实际上提出了两个维度的要求:
从国家对高质量发展政策上的不断变化,国家质量水平的好与坏,在出口的平均价格上是有很大体现的。反观汽车行业,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水平实际上与中国工业的水平差不多。
在汽车行业中,有个叫汽车质量 PP100,汽车PP值是指每百辆车的问题数,是IQS的常用指标。( IQS是以消费者在购车后2-6个月为标准进行调研工作)。去年,豪华品牌总体质量问题数相对较少,平均问题数为192个PP100,主流车品牌质量平均问题数为219个PP100,自主品牌为225个PP100。所以目前来看,国内合资品牌、主流品牌、豪华品牌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更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与双积分政策的施行,汽车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汽车行业的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发展比重要做好平衡,尤其今年新能源市场相比去年的渗透率有所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数据,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35%左右。新能源汽车凭借着节能经济、智能化科技等诸多优势,将会逐渐成为了消费者购置新车的最新选择。所以,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和传统汽车之间做好平衡,这也是每个车企正在面临的巨大挑战。
因为世界格局的变化、地缘以及疫情的影响,导致汽车供应链断供风险加大,汽车芯片短缺,造成芯片产能无法被释放;原材料涨价、配件断供,导致汽车厂商产品的成本增加,产能下降,停产在汽车行业时有发生。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用车安全和隐私问题会成为主机厂商必须要去面对的巨大挑战。数据泄露风险加大、威胁个人隐私安全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驾乘人员个人信息、汽车定位时产生的位置轨迹、车内外摄像头拍摄的语音及视频信息等,都面临着被泄露的风险。
从产品本身来讲,无论是油电混合车、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动汽车等,首先要满足行业标准或者是国家标准,同时,还要考虑到用户的使用场景,用户年龄段如何理解汽车文化、用户性别及喜好进行设计。
对于产品高质量的定义,除了要考虑到用户需求,还要考虑到用户的最终体验,也就是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能获得什么样的体验,能满足他基本需求后,还能超越他对产品现有的预期,这也是实现产品的商业需求。
当用户无法完全清晰的描述自己的需求,你的产品却帮助用户更好的定义了他的需求,召唤出用户新的情感体验,驱动了用户新的潜在需求,这个产品带给用户的价值更大。
刘老师:汽车行业是高技术的制造行业,企业要想在这个行业获得成功,首先就必须要有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车企要逐步的建立起一个底层底座、技术底座,然后在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去做一些搭配。国内主流车的合资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间的。
此外,数据已经是信息化时代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了。谁能真正掌握智能汽车背后所产生的大数据,谁就能够通过数据迭代不断让车的功能得到迭代、性能得到提升。此外,车企的数据安全问题也会成为其发展的“软肋”,汽车用户及车辆销售信息的泄露,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是巨大的。
今年《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也就是质量提升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益,这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企业的能力或者效益上。所以无论是从生产经营或者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技术创新和数据管理都是很关键的要素。
吴老师:技术创新应该是以效益优先汽车文化相关的内容,对于一个车厂来讲,是专心去打磨一些还没有成为刚需的需求,还是把力量放在提升整个车的质量上,如果使错劲,放错了着力点,那么这个企业就有可能越走越窄,对于科技创新未来的前景,实际上还需要我们在深度思考。
另外,对于新能源汽车,或者对于汽车系统提升而言,谁拥有数据,谁在利用这个数据本身,其实也跟我们自己在自主研发能力的核心竞争力有关。
我觉得这个数据的重要性其实也体现在零售环节,或者说是前端跟客户见面的环节,很多车企会通过数据对用户进行分析、调研。一个车企对用户的需求是如何认知的,就决定了自己的高度,尤其是主机厂。当你对用户认识度高、了解深入,就会受到更多用户的喜爱,特别是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刚刚发展起来,很多厂商在这方面是需要有大的提升。
王老师:汽车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考虑清楚为谁造车,为哪个群体造车;要注重四大质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经营质量。其中产品质量大家比较关注,企业家和管理者对经营质量也很重视,相对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社会关注度不高,容易形成短板。
一辆车是由上万个零配件组合而成的,零部件的质量在很大方面是决定了汽车的品质是否优秀。汽车的质量不仅仅是效益的问题,甚至关系到用户的生命安全,用户安全至上第一的是质量保证汽车文化相关的内容,这是优秀车企确保产品在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工程质量的提升汽车文化相关的内容,能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第一辆车始于销售,第二辆车始于售后。汽车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需要更换零部件、维修、维护等问题,售后服务的过程,直接影响了用户对产品体验的感知,售后服务质量的提升,更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售后服务有助于提高汽车品牌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如何理解汽车文化。
刘老师:企业的战略领导方向没有解码,并形成统一的目标,这个是很多企业在制定质量战略时的一个问题所在。
汽车行业的质量战略会有一些特殊性,和其他行业的质量战略相比,会有一点差异和区别。举个简单的例子,企业战略由高层制定,然后做复盘,再去做市场研究,整个战略制定过程方基本是相近的。但是在汽车行业,汽车本身是高端消费品,所以说做车企战略相对考虑的内容会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维度:
第三,产品定位。因为它是一个 ToC 的产品, 产品针对的是什么目标用户,有怎样的用户的需求,决定了产品的类型。
第五,因为汽车的产业链比较丰富、比较广泛,在制定质量战略时,要考虑一些社会因素、员工影响、价值取向要与整个公司的取向对齐。
从质量管理角度来讲,人是质量管理里边的核心的要素,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企业,包括企业的技术、管理、设备需要人来实施,只是分工不同。
因此,在质量战略中,对人的培养,或者是关于人的相关的要素也要做很好的描述,这是质量战略里要重点强调的点。在质量战略里,除了这些要素还要以目标为导向,并持续地改善,在未来整个质量体系中去实现,这样才会得形成企业运行的良性机制。
三高:高质量、高投入和高溢价。汽车作为一种大型消费品,其特殊的财产和复杂的结构使得用户在购买汽车时,对质量问题会更为关注,但是实现高质量必须要有高投入,质量好是需要研发制造等投入高,有高投入才会产生高溢价。也就是高质量在企业经营上会产生溢价效应,高溢价又能带给企业再持续的高投入和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一个底层逻辑。
一低:是低成本。前面说了要高投入如何理解汽车文化,在高质量下的低成本战略通过什么实现?就是规模化。规模越大,固定成本分摊之后的单位成本就越低,利润率就越高。比如上海有家国际知名的新能源企业,是通过规模化来分摊费用,降低了成本。
第一是全员。就是企业里的每个人都要对高质量负责,质量不是CEO 的事,也不是生产制造总裁或者某个人的事,而是全员的事。
第二是全产业链。汽车的产业链条很长,在国民经济当中的位置非常重要,所以要从产业链的上游汽车文化相关的内容、中游、下游考虑。
第三是全流程。从市场、采购、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供应、售后服务全流程来讲,都要考虑到质量问题。
第四是全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高质量问题,用户期望的标准是什么、用户需求是什么,他们想要实现怎样的体验。
第五是全生命周期。全生命周期要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思考,从需求、规划、设计、生产、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用,整个全生命周期都要思考能提供怎样的服务,怎样使服务增值。
吴老师:我觉得五全里应该还有一个全,叫不能贪大求全。比如说你的定位要清晰、要精准,不能想上到吃掉保时捷,中间干掉现代丰田,下面还想把长安吉利包圆,这就不可能做到。对于用户需求一定要有一个精准的定位,这个非常关键。另外质量管理不能流于形式,设定质量目标不能是笼统性的定性要求,而是要有可测量的量化数据。
质量的战略是带有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谋略,是以质量的战略目标为核心的 ,它是基于企业自身质量竞争条件,和所在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未来发展趋势正确判断基础上制定的,车企一定要深入思考。
- 标签:本站
- 编辑:秀念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