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七批优秀教师]说真话 办真事 做真人——李红2016年11月3日
李校长身为一校之长,严于律己,身先士卒。刚到民中工作时,为了解少数民族住校生的生活习惯和掌握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他住进学生寝室兼任男生宿舍管理员,接下来又连续担任了五年班主任,总结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在学校紧缺生物、课教师时,他能够把这两个学科教学任务担起来,所教班级在生物结业考试和中考中,综合考评一等。
他对学生也倾注了无尽的爱,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他总会热心帮助;哪个学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他总会耐心教育;哪个学生有弃学念头,他总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其顺利完成学业。
他积极参与到学区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中,与学区德育工作团队、安全工作团队一起编撰了学区德育读本和学区安全读本。
作为学区总校长,他把学生、成才、成功作为教育的最高理想,他要求学区每个学校都要根据各个节日、纪念日的主题,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改进学校大课间活动,把“三德歌”手语操在学区各校推广。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四川省绿色学校”、“档案管理达省二级标准单位”、“四川省第22届少年百科知识竞赛优秀集体”、“市级校风示范校”、“市级校园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市级依校示范学校”、“市级禁毒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盐边县2011年教育科研一等”、“盐边县2012年教育管理二等”、“盐边县2013年教育管理一等”、“盐边县南片区2014年中小学生第六届艺术展演声乐类二等”等集体荣誉称号。
李红校长经常教职工:“特殊学生需要特别关爱;均衡教育我们大有作为,如教师教育时间、教育情感、方位编排、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单独、个别谈话、家访次数乃至目光关注等都会涉及教育的均衡;学生的一生80%的习惯是在中小学阶段养成的,我们稍有,则学生一生”。
深入调研,精心谋划。2014底年因工作需要,李红同志调任盐边县红格学区总校长。该学区设置初级中学1所,中心校4所,村小6所,一师一校1所,中心幼儿园4所,在职教职工349人,中小学生4523人。要管理好4500多学生和300多位教职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学区的“领头雁”,李校长始终“其身正不令而行”,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刚到民中时,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校本培训”,当时有老师对此提出疑问:“这个词写错了,应该是本校培训”。正是有了一位有、有思想的校长,县民族中学才有今天的发展。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24人;学生增加到700余人;占地面积从8800平方米扩大到30496平方米。修建了运动场、新增一栋标准的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各功能室完善,还预留了7000余平米的土地供今后发展,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他会因某校某班一次监测成绩不理想而让其反思;他会因某校某班一节课没上好而与上课教师沟通;他会因某校食堂一顿饭不可口而专门找食堂管理人谈话……学区化统筹管理正式启动以来,红格学区共组织学区公开课活动29余次,学区集体教研16余次,学区统一质量监测12次,统一质量分析12次。他主持召开的专题会议达22次,亲自参与的专项工作检查25余次,亲自参与的学区大教研活动53余次,亲自听评课74节。
为把学校里汉族教师和民族教师紧密团结起来,他充分利用工会组织,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搭建民汉教师交流平台,凝聚,他自己也经常与教师交心谈心。
在学区化统筹管理中,过去的各学校校长变成了执行校长,由于传统的固有思维,原各学校校长的发生了变化,如何更好地完成角色转变,适应教育发展需要,如何将各学校执行校长团结起来,转变观念,共谋学区整体发展,这是他思考的关键问题和工作的突破口。他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各自管理特长,大家一起干,同甘共苦、与共,而不以总校长自居,相信凭借集体智慧和力量工作会打开局面的,会取得成功的。正是在这种的支撑下,他把学区联盟委员会分成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管理四个工作组,均由各学校执行校长担任组长,把学区内优秀教师组成了名师工作团队、学区教研工作团队,建立了工作机制,明确了各工作组的工作职责。
依校,带头制定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管人,形成层级管理体系。即校级进行决策,职能室组织实施,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具体执行,各项管理工作明确分工,各自行使自己的职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带头执行规章制度。
学校是全日制寄宿制学校,工作量和管理难度成倍增加,没有上班和下班之分,必须全天候守护着学生,全程、全程管理、全程服务,住校生半夜生病了,他亲自把他们送到医院、亲自端水喂药是常有的事。
学区内各个学校内部管理得以加强,教师工作态度、业务素养都有大幅度的转变和提升,教学成绩斐然!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相继走强,2015年全市质量监测,红格学区下属红格中学中考综合评定位列全县第一。在全县16个乡镇学校教育综合评估中,红格学区被评定为一等。
四川新闻网10月12日讯(李健)李红,男,汉族,中员,市第七批优秀教师。1989年7月参加工作。从2004年7月开始,先后任盐边县金河学校、盐边县民族中学校长、盐边县红格学区总校长兼红格中学校区执行校长,现任盐边县红格学区总校长。
他重视并推行课改,强力打造优质课堂,将原来分散于各个学校零散的、碎片化的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教师、教学标兵、教学名师统一集中于学区组建红格学区“名师资源库”。建立了红格学区“中心教研组”,他亲自带领名师团队送教下乡,亲自参与学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赛课活动。
上任伊始,在县教体局制定的总体框架和工作制度机制下,为了更好地结合本学区实际,开展实践,他亲自带领学区联盟委员会,走遍学区每一个乡镇,每一所学校进行实地调研,摸清学区各校具体情况,找到每个学校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亲自撰写调研报告,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接任民族中学校长以来,他深知民族教育在促进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发展壮大县民族中学,为少数民族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明白人,提高他们的素质,就成了他心中的奋斗目标。
钟情民族教育促进民中发展
作为一名校长,他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工作、勇挑重担,严以律已、一身正气,责在人先、利在人后。一直都在尽责中求满足,在奉献中求幸福,在中求进取。他的一桩桩先进事迹时刻鼓舞着身边的人。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盐边县在市教体局和市教科所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学区化统筹管理,并作为省级教育领域综合试点项目。在盐边县教体局的领导下,红格学区也参加到这次中来,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学区化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他深知作为一名汉族教师,在民族学校当校长,要让民族教师信服,不仅要以忘我的工作赢得,还需要熟悉掌握一些民族习俗,便于与他们加强沟通交流。他常常亲自带领教师深入民区,与少数民族学生家长交流沟通。为了改变家长一些落后的生活习惯,学校利用寒暑假,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从改变卫生习惯做起;结合“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他亲自带领教师深入学生家中了解活动开展情况。为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在第一轮新课改中,他和民族中学团队率先启动,引进“洋思”、“东庐”等先进学校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校本培训。利用周末,开展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从80%的教师不会开关机,达到85%的教师能够利用多教学。
展望未来,他充满信心,面对教育创新之,他始终坚守一条:唯有用、用真情做教育,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勇于开拓创新致力教育
曾先后荣获“市消防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市‘4321’工程校长培训班优秀”、“四川省国培计划(2010)-部项目培训优秀”、“四川省绿色学校优秀教师”等称号。多次被评为盐边县优秀校长,并于2011年当选桐子林镇人民代表、盐边县党代表。
在盐边工作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这样讲;“李红同志为我县民族教育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2012年在盐边县“两基”迎国检中,盐边县民族中学的发展得到了检查组的高度赞誉。
为了落实学区联盟委员会形成的各项决议和措施,他拟定了领导巡校制度。不论事务多么繁琐,都亲自参与每月一次以“学校安全常规工作”、“学校教学常规工作”、“学校德育常规工作”、“村小工作”为重点的工作督导,确保了学区各校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2005年,李校长从盐边县金河乡中心校校长调任县民族中学校长。当时县民中有教学班9个,学生400余人,规模不大。学校办学条件严重不足:1栋教学楼、一块土坝作为运动场、一个100余平米的简易食堂、1栋容纳200余人的男女生住宿楼、没有公厕。
情系师生,勇挑重担。今天的教育是竞争的教育,教育的成效取决于校长的勤奋务实和教师的奉献。
他宽厚仁和,,关心教师,情系师生,乐于助人。老师重病住院,他得知消息后,在第一时间驱车到医院探望。在利益面前,他总是先想到别人。一次,在岗位设置中解决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他率先带头退出,到现在他还是中学一级教师。
为了学校、为了学生,他以校为家,面对妻子的责怪、儿子的怨言,他说:“学校里的学生,尤其还有住校生更需要关心和管理,以后退休了再多陪陪你们”。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首先从强化内部管理抓起,狠抓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他带领团队树立,落实方针,以艺体为抓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校长在红格学区的一年半时间,学区各个校区的班风、校风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不搞花架,真改实改。李校长是一位先行,思想出新的校长。他常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观念的领导,教育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校长姓教,兴奋点在学校,在教学”。但他更注重,再好的不付诸实践也是空谈。他深入一线采取“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总结”(总结教师的成功与失败)的工作模式督促检查指导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