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车型

【热点聚焦】新常态下如何实现创新发展-燕赵都市网-新闻资讯一网打尽2016年10

赵治海:我认为科技只有为生产力才能实现它的价值,而在将科技创新落在增加和壮大市场主体上,产学研合作是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必然途径,也能提高产业竞争力。

主持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位嘉宾一起探讨这个话题,首先来介绍一下三位嘉宾:

第五是共同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挥产业的互补优势,包括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盟,还有科技孵化器联盟,还有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服务联盟,打造为产业服务的创新服务平台。

第三就是产业创新组织程度低。我们看首都各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100多家,拥有的单位有7000多个,我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只有19家,这是我们存在的不足。

下一步从科技系统讲,将实施三大工程,促进壮大企业主体。

第一,我们的科研是必须有价值才能实现。也就是说,科技创新的前提是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否则就是白。以张杂谷为例,我们近几年试验表明,在敦煌每年降水39mm、年蒸发量3200mm地区,播前只浇80立方米水,让土壤湿润,给它一个成长,此后可一生不灌溉,配合地膜覆盖技术,张杂谷能亩产800斤。在黄河灌区,种植玉米需要灌溉3-4次;种植张杂谷不用灌溉,亩产可达1000斤。因为黄河流域有反江水,我就不用浇了。种玉米的地尤其是冬天需要的水量比较大,需要灌溉两到三次水,但是种谷子的话就不用灌溉了,亩产可达1000斤,就是可以省下一半的水。这项技术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一个在黄河灌区的一个检验,所以我觉得随时随地都有创新机会的。

以我研究的张杂谷为例,这些年来我们就是依靠人工的研究,自己在地里观察、琢磨,没有高端的科研设备可以借助分析,最多就是借助互联网查阅相关的资料。但是原来谷子一株可以打三钱,最多三两,现在一株张杂谷就可以打七八两,这是一种进步。部门如果能在科研服务,包括资金、设备上给予大力支持,相信会更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发展进程。

2015年2月26日,省委周本顺在省科技创新暨科学技术励大会上指出,党的以来,中央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而号称是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农业大省、资源大省,但如果不是科技创新大省,再多的大省也成不了强省。为破解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省部署展开了四大攻坚战,每一战都是科技创新的攻坚战。周强调,全省上下一定要形成一个共识,就是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我们要把创新发展作为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把科技创新摆在全省发展大局的核心,以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崛起。这也意味着: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创新的春天也已经到来。

通过以上六个共同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

第二就是为我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争取政策。对京津的人才吸引力不够,很大原因就是存在政策落差,人才引不进来,即使引进来了也很难留得住。2010年年底国务院同意支持中关村实施1+6的系列先行先试政策,1是什么意思?就是搭建中关村的创新平台,6就是具体的优惠措施了,包括科技处置和收益权、股权激励、税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建设统一监管下的场外交易市场等方面。如今4年多过去了,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广东深圳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有安徽、四川、江苏都建成了参照执行中关村政策的先行先试区。

第三是突破种种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实现信息的共享。当前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信息资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基础要素,包括信息通道建设还有信息内容的共享,因为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省跟、天津要谋求一些共建的关系,我们可以围绕打造成全球信息通信枢纽这么一个机会,争取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的界限和一些体制性的障碍,共同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比如共建一系列的大数据共享平台,搭建京津冀农业物联网平台等等。

这些年从咱们省来说,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总体上创新能力还比较低,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还不高。

省省委政策研究室助理研究员苏哲

主持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需要许多要素的支撑,支撑有力,创新速度就快,就多;反过来,就会创新乏力。为此,省委强调影响我省创新发展的要素瓶颈制约。请赵治海所长给我们谈一谈,您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这方面的具体问题有哪些?

瑞:现在咱们谈创新发展,实际上就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从科技方面讲,创新要素主要包括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平台等重要方面。要推动创新发展,关键还得激活各类创新要素,并使之合理流动。当前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正在全球孕育兴起。科技与经济融合呈现了新的特点,概括起来基本有三个:一个是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更加关键,创新要素流向哪里,哪里就成为新的产业经济制高点;第二就是市场成为引导创新要素流动的主导力量,产业竞争前移到对创新要素的争夺;第三是企业成为配置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必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市场导向机制。

我们水资源短缺,张杂谷作为一种节水、耐旱、施肥少、病虫害轻、营养价值很高的农作物,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如果在长城沿线旱薄地发展杂交谷子1亿亩,平常我们在400毫米以下的地区种植张杂谷,亩产400到600公斤,我们全国粮食的集中产量也就350公斤,这样我们就实现了的价值。

正如周反复强调的那样,创新对我们来说更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巨大的环保压力下,经济要发展必须走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子,而要走好这条,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快我省科技创新步伐,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崛起?

苏哲:应该将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由此可以推动现有的传统产业向纵深发展,就是有中生新,让老树发出新芽;还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就是,让新芽长成大树。比如当前非常热门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这就为共建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提供了一个契机,可以在这里面做一些文章。

所以说应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才能将科研有效地推广开来。

一是降低门槛,多松绑,形成宽松的创新创业。放宽科技类中小企业的设置条件,除了国家明令、经营的行业和商品外,不能在投资方式、经营规模、企业形式、经营范围等方面进行复杂的,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该下放的下放,该取消的取消。严格以审检、评比、培训为目的的收费行为,加大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执法检查能少则少,尽最大可能不去打扰企业的正常经营。

赵治海:科技的发展核心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不能推动科技的发展。什么是创新呢?我认为不是发明一个没有的东西才叫创新,把我们现在已经具有的知识,利用现有的机遇和技术组合成一种新的、能发挥更大作用的技术也是创新,这样才更有利于实现全民创新。

瑞: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在协同创新方面,一个重要的也就是说的技术、的人才就是的技术、的人才,原来我们一比较就跟京津比,它有那么多的高校,有那么多的资源,我们没有,我们必须建,现在看来这种、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一定要立足于共建,着眼于共享,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抓好载体建设,这方面可以从六个共同上精准发力。

苏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省加快创新的最大机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二方面是完善人才评价和励机制,强化创新发展的人才支撑。人才可以说是创新的根基和核心要素,着力推进创新项目评审、励和人才评价的,我们要加快研究制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和操作办法,建立以产业化为导向、以绩效论英雄的人才评价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主持人:我们确实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现在又面临着注册制的推行,中小型科技企业蕴酿着一种勃发,所以希望聚拢社会的力量,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感谢三位嘉宾,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尤其对于我们农业,实现创新引入科技是更为重要的,科技是助推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比如说我们张杂谷一号到十五号的品种不断改进,这也是科技进步的一个体现。张杂谷产量提高到一定程度上再往上提高难度就大了,因此我们就要利用它耐旱、耐盐碱的优势,在荒地和盐碱地上种植,这就是一种创新。经试验,在新疆和黄骅只能种植棉花和葵花的盐碱地上,试种张杂谷可亩产800斤-1000斤。可以说,创新就是要大胆尝试,啃下一些硬骨头。

第三是共同设立一批基金。加大财政资金的引导力度,与京津冀国家有关部委合作建立创新创业、等基金,这样就可以有效对接国家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汇集金融资本,支持的科技创新发展。

(二)如何将科技创新落到增加和壮大市场主体上?主持人:科技创新要转换成生产力,就必须和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因此,省委周本顺重点强调,科技创新最终要落到增加和壮大市场主体上,并且从全省的角度提出了六点明确要求。在这里,我想请各位嘉宾从微观的角度,也就是说市场主体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将科技创新落到实处。现在先请苏哲研究员谈一谈。

第六是共同推进一批创新政策的实施。建立京津冀三地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资质的互认,在采购、税收减免等方面实行区域内相同的优惠政策等等。

在3月11日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就科技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其中说到2014年底,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方案》,问题导向,现在的科技计划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先后形成,在增强科技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万钢说,这场被科技界视为科技体制突破口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由各部门组成一个联席会议,把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和需求都放在这个平台上来进行统筹,由高层专家组成战略咨询和综合评审委员会,为战略决策提供咨询,科技项目的具体管理由专业机构负责,部门不能直接介入项目的具体管理。

第一,体制机制的问题。就是说现在的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人员的创造力,也就是说科技创新的活力,我们掌握大量的科学技术资源,以及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法规政策和直接投入科技活动的,成为科技管理主要活动的执行者和制度的安排者,在现有体制下往往会形成依靠法律、政策及其他,单向度地对科技事业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创新的发展。

赵治海:对。

全国代表、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获得者、市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

比如P在全国排第6位,而科技进步指数在全国排第25位,我们作为一个经济大省,或者是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我们又环绕着京津,有这样一个好的区域优势,可利用的创新资源很多,但主持人刚才也讲了我们还不是科技强省,关键的问题是在创新要素流动上还存在许多的体制机制障碍。所以就必须加快科技,让之手稳下来,市场之手活起来,科研人员动起来,主体强起来,渠道通起来。

第四是探索建立公共服务试验区,还要重点提一下公共服务这一块,因为公共服务的严重失衡是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突出障碍。我们可以选择在环京津周边的一些县、区建立跨区域的公共服务试验区,由国家的相关部委牵头,可以以教育、医疗卫生为重点进行,探索京津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径。

总之,风物长宜放眼量,虽然当前存在着很多现实困难,但现在的内外无疑是最好的时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的着创新,应该紧紧把握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好机遇,以创新驱动为强大引擎,在新一轮中后来居上,这样才有可能赢在中国,赢界。

第四方面就是要强化科技创新绩效考核,发挥科技创新绩效考核的导向标和指挥棒的作用。省委省已经把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万人发明专利的拥有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等列入市县考核的目标,就是通过这一个导向,要求全省各地像抓城镇化、工业化一样的抓创新驱动,像抓固定资产一样抓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

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院长瑞

苏哲:增加和壮大市场主体我认为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着手去做一些工作:

瑞:科技企业化很重要。刚才赵所长的话,我理解它是由可以为企业的,怎么把为企业的,它有多少,就可能办成多少个企业,所以科技创新怎么壮大培育市场主体,这个作用显而易见。

第一个就是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工程。就是围绕重点产业抓重点企业,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这些优势领域培育一批新的增长点,高新技术企业今年争取达到15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800亿元,实现双倍增。

第一就是加快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比如说要完善企业出题、立题、协同破题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推行项目来自市场需求、交由市场检验、绩效通过市场评估、财政支持由市场决定的决策方式。刚才赵研究员也有很多项目,也有很多要推广,从科技部门来讲我们认为只要是科技人员愿意干,企业愿意干,就应该支持。我们也有一个目标,就是说经过几年的努力,争取实现70%的研发投入出自企业,70%的研发机构建立在企业,70%的发明专利源自企业,70%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这就是加快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一是组建京津冀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讲一个例子,是两年多前的一个事儿,2012年8月,由科技大学和牵头成立了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了几家钢企包括鞍钢、宝钢、武钢、首钢,几家院所包括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还有几所高校包括上海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共同组建了这么一个组织。当时的初衷是为了整合协同创新的内部优质资源,全面提升钢铁行业的创新能力。我想说的是这么一个现象,作为全国第一钢铁大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应该说是最迫切的,特别需要京津的技术支持,但是这个机构的成立,无论是院所也好还是企业也好,都没有省的企业参与,我们错过了这样一个机会,希望我省相关企业以后在这方面应该多参与。

另外,因为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久努力或许才能有所收获,再加上目前因为科研单位都是“铁饭碗”,一些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就难以调动起来。所以还需要对科技工作的热爱。另外就科技的设置上,应该向基层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多一些倾斜,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四是建立创新产业集群,我们可以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友好等方面的要求,在全省推动一批科技创新产业集群的建设,支持一批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主持人:应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省加快创新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而能不能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关键在我们的眼光,在我们的观念,在我们的政策,在我们的工作。请问李院长,在这些方面,我省目前有哪些设想和措施?

第三,我有关部门对企业申报产学研的合作、科技项目优先予以立项、审批,对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的科技研究推广、应用、示范、中试项目给予重点的支持,同时还要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第三科研人员主动性不够。作为科研人员,创造性非常重要,但是创新的发挥需要客观条件,更需要主观的努力,自主的空间和实践尤为重要。就是说科技创新不是关起门来在屋子里创新,是需要跟实践结合,以科技服务实践,因此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实践。

比如说谷子,谷子在过去种植面积很大,在中国种了1.5亿亩,当时平均每个人三分地的谷子面积,现在13亿人,那么面积得有多大?后来谷子衰退了,我们要改良它的品种,在原基础上实现产量的快速发展。现在我们创造的张杂谷品种,一般亩产能到400到600公斤,最高到810公斤,创造了世界谷子单产的最高纪录。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省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基础,有一批特色突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产业集群,下一步迫切需要给这些产业集群插上一个科技创新的“翅膀”,未来的前景还常值得期待的。

围绕这方面我们在科技方面将突出四个重点:

(三)如何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加快创新步伐?主持人:我们看到一些城市与京津之间的高铁要修通了,跟天津的很多断头也修通了,我们看到、等城市要和直通公交车等等,也就是说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摆在我们的面前,省委周本顺曾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离、天津这么近,为什么从、天津引进的人才、技术那么少,我们只占全国的1%?对于这个问题,该怎样思考?请苏哲研究员先谈一谈。

(一)如何影响创新发展的瓶颈制约?主持人:科技的飞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成为时代的要求。那么,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怎样理解创新的含义呢?请赵治海所长给我们谈一谈您的理解。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张杂谷就完全符合中央一号文件的。

欢迎各位的光临!

可以说,张杂谷能解决我国未来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国家粮食安全是一种保障。

第四是共同发展一批技术交易市场,在这方面我们与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国技术交易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也就是建立了一些分支机构,另外与中关村技术交易所也在加快合作。另外正在推进的就是京津冀技术交易联盟,推进互联互通,实施标准化、一体化的服务,也就是促进国家和京津冀的科技共享、重大在。

如果我们现在把杂交谷子放在黑龙港流域与新疆等地,也能发展1亿亩,就能恢复谷子的主要作物地位。在恢复2亿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再开拓2亿亩的种植面积,达到4亿亩,这也是我的理想目标。

同时,要加强对事中、事后的监督和绩效评估来推动发展,未来各部门将不再直接介入科技项目的具体管理,而是由专业机构负责,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

第三个方面就是实施知识产权“三优”工程,专利是知识产权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也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源,创新发展的加速器,企业参与竞争的通行证。我们将通过抓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百项优质专利品牌产品和优秀知识产权人才三项重点工程,加强专利战略的引导,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第二,我们认为现在为科研服务还不到位,因为创新在主观上来说需要有自信心,但是在客观上来说,需要借助高端的仪器设备,目前尽管部门对科技创新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在现实情况中,科研的条件还是有待于提升。

苏哲: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比京津冀三地的创新能力,明显存在着短板。第一就是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每万名从业人员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仅为的1/9。对比周边的辽宁、山东还有河南,省的两院院士人数也是最少的,而且差得还很多。

一个是共同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围绕三地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京津的研发优势,比如在钢铁升级、科技治霾、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方面加强合作。

第三是对孵化器的优质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加快发展信用体系建设,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集团,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入住,鼓励股份制银行到市县设立一些分支机构,鼓励这些金融机构设立中小企业的信贷部门,并在现有管理模式下简化这些信贷手续,强化金融服务的效果。

瑞:从全省的企业角度来讲,它的创新能力低,这是影响企业发展壮大主体的一个根本因素,目前是这么一个情况,咱们有长城汽车,有新奥,有英利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但是凤毛麟角,寥如晨星,缺少像华为、中兴、格力等重量型、旗舰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只有1.3万家,天津、山东、河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分别是省的5倍、4倍、2倍,据统计全省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仅占18%,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

在我们的企业中既懂国际先进技术,又有实际的操作经验,同时还精通市场运作的高端人才少之又少。

第五是共同搭建京津冀科技合作平台。彻底改变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条块、各自为战的状态,以共同建设研究院、共建发展基金等形式,实现京津冀市场对创新资源的配置。

第五是进一步发挥好协会、商会的作用,通过服务中小企业的各类协会还有外地的一些商会,集聚一些优质的技术资源进行联合攻关,共享,或委托协会组建人才培训中心和技术信息中心,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2014年年底,国务院决定把6项中关村的先行先试政策推向全国,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应该抢抓这个有利的政策契机。省有5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承德、、燕郊,能否参照执行中关村的先行先试的政策,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深化科技体制,建设新型科研机构、推进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这对吸引京津人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非常现实的推动力。

主持人:苏哲研究员在这方面有什么?

同时,企业也必须转变观念,及时将需求与问题反馈给科研人员,以便科研人员更好地获得信息。企业一开始也要参与科研研发,而不是只拿科技去,这样就没有后劲。

主持人:这是我们必须要参与的,因为我们是钢铁大省。

第三方面是着力科技转移的制度障碍,促进资本化、产业化。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应用性科技率大约为25%,而省仅为15%,更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究其原因是没有形成的利益导向机制,现在很多科技存在产权之惑,大批的高校院所锁在柜中,主体资金饥渴,中介服务红娘缺位,如我省的年技术吸纳交易额在全国仅排第22位,吸纳输出的科技不到2%。为解决这些问题,省已出台了促进高校院所科技的十条新政,在科技处置权、收益权等方面突破政策瓶颈,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走出象牙塔,进入主战场,同时在推进技术产权化、资本化、转让市场化、交易网商化上发力,着力打通产业、技术、资本融合的通道。

第二个方面就是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国内外发展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现在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是推进转型升级的生力军,还不是主力军,但是明天就可能成为主力军,后天就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压仓石”,所以在实现这项工作上,我们想以规模做大、实力做强、结构做优为三大目标,抓好孵化、创办、引进、转型、提升、壮大六个一批,按照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三个阶段进行培育,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爆发式增长,力争今年达到2.5万家。

第二就是市场化创新主体偏少,高新区的贡献度偏低,科技投入不足。刚才李院长已经谈到了,关于创新主体少,还有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我再补充一下高新区贡献度这方面的情况,全省省级以上的各类开发区我们有228家,但能够与国际接轨提供人力资源高级服务的开发区很少,省内高新区所产生的P占全省的比重,还有全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的指数,这两个指标在全国的位次都在20名以后,完全成为了全国第四梯队,这与我们经济大省的地位常不匹配的。

第二个共同就是打造一批区域创新高地,把科技园区作为聚集先进生产要素、促进的重要载体,支持各地开展合作共建。我们现在正在全省加快建设白洋淀科技城,我们想支持他们打造成京津保科技创新金三角的战略支点。又比如我们围绕曹妃甸区、渤海新区、新区、冀南新区、正定新区等区域增长极建设,抓一批高层次的专业园区,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第二是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支持,让创新人才真正扎下根来。尤其对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办理工作调动、户口迁转、签证还有一些工商注册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此外在住房、医疗、社会保险以及子女入学等方面积极提供帮助,解除这些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真正能踏下心来,干事创业。

主持人:请问瑞院长,全省科技系统在培育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上有哪些重大举措?

主持人:刚才赵所长谈了一下他的张杂谷,确实项目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他也谈到了作为一个科技人员面临着科技创新要素的瓶颈,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机制政策的瓶颈,所以,省委才强调通过全面深化,要素瓶颈制约。请瑞院长给我们介绍一下,据您了解,我们省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和设想?

主持人:我给各位嘉宾念一段信息,一家上市公司是如何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国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如科研处置权交由研发团队,研发团队享受不低于70%的科研转让收益,支持高新区科技型企业提供注册资本零首付等优惠政策。另外设立股权激励,而且专门成立了一种银行,就是什么都没有,完全用科学技术来贷款,有一批五千万资金,通过银行再放大到5个亿,就凭这项技术来贷款。这些举措都常好的举措。刚才苏哲研究员也谈到了这些好的措施包括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在这方面赵所长有哪些呢?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做客燕赵都市网直播间。这里是由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燕赵都市网承办的《热点聚焦》系列在线栏目2015年第2期(总第13期)。在这期节目当中,我们将关注与省创新发展相关的问题。

赵治海:我认为长期以来,制约我们国家科技发展的要素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主持人:我的体会就是你确实需要占一定的股份,否则的话总是奉献的话,会带动其他科技人员,都讲奉献也不行。>

第二个就是产学研必须跟企业合作。企业是一面放大镜,可以讲科研进行,我们现在好多科研人员把自己的研究出来,认为这可是宝贝,不敢交给别人去做,而且更怕交给别人去做吃亏,所以这就了它的推广。那么科研人员的工作年限有多少年,科研价值有多少年,如果把它10年、15年,可能就没有价值了,所以我们做的就是跟企业建立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首先我们在2005年、2006年就和巨鹿治海科技有限公司,和巡天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由企业负责推广张杂谷的种植,我们则负责技术指导。在所有的公司里,我都没有股份,虽然企业现在种子卖到50块钱,但是我们农科院一斤种子只要一两块钱,这样企业完全把这个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养,所以不会有纠纷的问题,这也使我们的价值得到了最大可能的体现,所以我们现在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所以说科技创新能力弱、企业创新能力弱这也是影响壮大市场主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缺乏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缺乏战略性新兴产业最急缺的领军人才,缺乏拥有专利技术的科技创新人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