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汽车评测

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对接的探索与实践

  新华社广州7月1日电 题:善用“一国两制”之利的“湾区新篇”——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对接的探索与实践

  新华社记者 徐金鹏 王攀 查文晔 朱宇轩

  迎接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之际,备受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迎来了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新一轮发展热潮。

  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推进区域深度合作,这是没有国际先例的开创性、探索性事业。从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开始,能否真正打破制度壁垒、实现规则对接,将“制度之异”变成“制度之利”,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两年间,从广深港高铁到港珠澳大桥,再到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方面的深入合作,事实证明,在中央的谋划、部署和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既坚守“一国”之本,又善用“两制”之利。三地间不断深化的规则对接,不仅为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开辟了一条新路,也在全球范围内谱写了区域合作的崭新篇章。

  “超级工程”见证三地破障前行

  盛夏时节的伶仃洋,海天一色,港珠澳大桥凌波飞架三地,宽阔平坦的桥面上,车流、客流穿行不息。

  这是一串靓丽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初,经港珠澳大桥口岸验放出入境的旅客已突破1000万人次;仅今年前5个月,经大桥口岸进出口的货物总值就达145.6亿元人民币,货运量达到9.9万吨。

  优质高效的通关环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从港珠澳大桥口岸通关;不断增多的旅客人流,正推动大桥管理部门筹备东人工岛的旅游开发。回顾半年多的运营和历时十多年的筹备、建设过程可以看到,正是因为集成了“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实现了三地的规则对接,港珠澳大桥才得以从复杂的利益诉求中“破围而出”。

  依靠精巧的工程设计,一座将车道一分为二、互相交叉的高架桥,让在香港靠左行驶的右舵车可以自如地在上桥后切换成靠右行驶;在重大决策上,大桥形成了覆盖中央部委、粤港澳三地政府以及项目法人的“三级架构、两级协调”的治理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对于大桥项目所涉及的技术标准体系,三地则依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以充分发挥三地各自的优势和长处;面对三地不同的法律法规体系,大桥委托法律专业研究机构全面介入,保证重大决策能得到充分的法律支持;大桥口岸实施的“粤港两地海关快速通关对接合作模式”和粤港海关货车查验结果互认政策,使得港珠澳大桥口岸货物通关流程进一步简化……

  “三地的融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这座桥由粤港澳三方任何一家单独建,或者‘牵头建’,可以说都建不成、建不好。港珠澳大桥跨境协作的每一小步,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跨境协作的重要一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实践表明,三方有共同利益的事项,在中央政府主导下一定能办成。”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原局长朱永灵说。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说,从左右舵的自如切换,到运营阶段对超载、超速的管制,对车辆保险的要求,港珠澳大桥不仅完成了基础设施硬件“无缝切换”,也实现了三地观念的对接、规则的衔接。

  “内地与港澳在法律、制度、标准、习惯、文化等方面的确存在一系列差异,但正如港珠澳大桥成功建设和运营所证明的那样,三地完全可以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去发掘‘两制’各自的优势、长处,寻求互补共赢的机会。” 他说。

  2018年10月24日,庄东平驾驶着“粤ZJD86港”两地牌照货车,成为首位经过港珠澳大桥抵达内地的货车司机。“方便”“痛快”,是他最直接的感受。

  如今,他所服务的珠海市广丰物流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港珠澳大桥的“大赢家”。总经理张杰预计,全年跨境电商网购直邮进口总额将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00%。

  化解壁垒推动实现“宜居宜业宜游”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公布,“加强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成为规划的重点。

  对此,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早在2018年,广东就围绕推进大湾区规则相互衔接开展了“深调研”,全面梳理8个方面30个具体问题,赴十多个国家部委汇报对接、争取支持,推动港澳居民申领居住证、取消办理就业许可证、降低跨境通信资费等便利措施出台,得到三地民众的高度认同。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加快对接营商环境、更好对接科技创新政策、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更好衔接民生领域规则,推动持有居住证的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享受与内地居民同等的财政补贴和社保待遇,推动粤港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推进降低港澳专业人才执业门槛。”他说。

  规则对接,民生受益。今年6月,《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附件“澳门特别行政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公布,标志着澳门正式将参与大湾区建设纳入本地五年发展规划,其中,促进教育发展、推动青年到大湾区创新创业就业、加快建设宜游宜乐城市、推动特区经济适度多元、助力居民到大湾区就业等被列为重要内容。

  在香港,得益于规则对接、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跨境移动支付已经打通,且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香港和广东、澳门的基建互联互通水平也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合作正深入推进;从旅游到专业服务领域,产业合作也在广泛开展。

  对此,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认为,大湾区不但可以为香港经济寻找新增长点,促进产业多元发展;通过打造大湾区成为优质生活圈,还可拓阔香港居民的生活空间,使大湾区成为香港广阔的腹地。

  如今,在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离境大堂,不少乘客会在香港口岸区出境查验通道前专门停一下,用手机、相机记录“一地两检”体验。2018年9月23日开通以来,这一便捷、高效的通关方式,已经改变了许多人的工作和生活模式。

  “大湾区既尊重两制差异,也通过转换、衔接、适应,将两制之异变为两制之利,从而创造出惠及内地和港澳同胞的巨大的制度红利。现在的大湾区,效率更高,选择更多,市场更大,舞台更广阔,未来的大湾区将不断满足内地和港澳民众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郭万达说。

  大湾区规则对接探索为全球提供借鉴

  今年3月,位于广州市郊的从化马场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纯演示性速度马术比赛,这也是香港赛驹首次在内地参与速度马术比赛,吸引了1700多名内地观众。

  近20年来,香港赛马会一直努力寻找额外土地,以增建设施辅助沙田马场的马匹训练。香港赛马会最终确定在从化马场建造新的马匹训练设施。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与马场的落成和持续运行,是香港特区与内地发挥各自优势和共同努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成功例子。

  在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看来,正如从化马场这一成功范例所昭示的那样,源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对接探索与实践,也为全球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法律体系、不同市场机制之间的对接和融通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如何成功推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的互联互通,对于推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五通’,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他说。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也认为,大湾区建设中“自由港+自贸区+产业园区”的创新制度体系,可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考,以完善顶层设计,布局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这是大湾区输出制度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如今,从携手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到推动广东的制造业与港澳服务业“组团出海”,从粤港澳携手赴海外开展大湾区品牌推介和联合招商到合作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大湾区内的规则对接,正在对全球市场释放积极的外溢效应。

  打造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 展望未来,广东将与港澳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开放资源融合、开放优势互补、开放举措联动,引领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把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