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求生开新局——解析“投资正过山海关”之二
新华社沈阳8月2日电 题:改革求生开新局——解析“投资正过山海关”之二
新华社记者徐扬、王炳坤、汪伟
观察一批知名企业纷纷闯关东,不能只看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更要看到藏于水下的“底座”。
连日来,记者深入机关、企业、商会和研究机构,在采访交流中感受东北大地的细微变化,寻找投资纷至沓来的“磁力”之源。
来自北京的敦煌网东北区域负责人李丽,不久前就体验了一把“东北速度”。她在辽宁省沈抚新区登记注册企业,上午来到办事窗口,下午就拿到了全部要件,公司当天就能开张。她兴奋地说,没想到这里的办事效率超过了许多南方地区。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是老工业基地在经历经济低迷后痛定思痛的发力点。近几年,东北三省从出台规范营商环境建设的地方法规,到设立营商环境建设监督机构,目标只有一个,破除全面振兴的“软梗阻”。
起步于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营商环境建设,正一步步走向深入。今年,辽宁省积极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配备“项目管家”、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工程建设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等目标;黑龙江省则开展“清赖行动”专项整治,聚焦政府不守信用、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等问题。这样的务实作为,让企业、群众有了触手可及的“获得感”。
在名不见经传的沈阳市康平县,一大批江浙一带的企业在此落户。“我们过去在江苏都听说东北营商环境差,但是今天我要劝劝企业家们来实地考察一下。”沈阳佳合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苏说,企业在这里投资1.2亿元,去年5月与当地签约,今年3月就建成投产,“这样的速度是很快的。”
以“软”环境换来好口碑,也要以“硬”改革开拓新空间。
从东北走出、年营收800多亿元的大型民企方大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接连投资数十亿元,入主沈阳东药集团、北方重工、中兴商业等三家大型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参与混改或司法重整。“改革是东北振兴的关键,一系列改革为资本投资东北打开了大门,提供了保障。”方大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基本完成地方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全面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不断加力的改革,为投资入关按下了“快进键”。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更多改革举措正在发挥磁场效应。在辽宁北票市经济开发区一处废旧厂房内,由乡镇从青岛引来的废弃轮胎回收再利用项目已开始添置设备。去年,辽宁针对县域经济短板推进“飞地经济”改革,调动了不少乡镇的招商引资热情。如今,辽宁正积极吸引外省前来设立“飞地”园区,实现产业梯度转移,为老工业基地吸引外部资本开辟一条新通道。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去年起,植根东北近10年的京东集团加速了在沈阳、哈尔滨、长春的智能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京东物流集团东北区域分公司总经理李斌说,政府作为不作为,环境适合不适合,企业最为敏感,这也直接决定着我们投资的信心和底气。
当然,目前的东北体制机制变革和营商环境优化,还只能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认为,近年来东北三省面对经济困境保持定力,改革求生,迎来经济企稳回升的复苏势头,也为自己谋得资本回流的可喜局面。但成果还是初步的,东北还要下大力气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投资正过山海关”成为“投资争过山海关”。
- 标签: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