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路38年汪精卫如何踏上道?
但是7月22日蒋介石看到高武的信,由于信中有日本“希望汪先生出马”的字句,蒋见信后,“怒气满面”,表示今后与高断绝关系,并停发高的活动经费。但周佛海却照旧每月从宣传部的经费中,拨3000元支持高武在继续与日本保持联系。汪精卫通过高武的日本之行了与日本“谈和”的大门,而与此同时,蒋介石却自此彻底放弃了“和平”之。
周佛海之所以在拿到报告的第一时间便急着见汪精卫,是因高武的报告中写有“日本是在希望汪先生出马”的字句。周佛海担心这句话会引起蒋介石不快,所以先来征求汪精卫意见。可汪精卫看过后却并没有像周佛海那样紧张,反而安慰周“没有关系”。
这一年1月16日,日本曾发表《不以国民为对手的声明》,:“帝国今后不以国民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不以国民为对手”,实际上透露了日方谋求“合作”的新的战略意图。
7月22日下午17点,汪精卫在武汉的寓所里,见到了匆匆而来的周佛海。周佛海是专为高武一事与汪精卫商量对策的。急于开展“和平运动”的汪精卫和周佛海,希望利用高武再次去的机会,要他直接去东京,探听日本对实现中日“和平”的条件。6月23日晚九十点钟,正在的高武与周隆庠化装成日本人,他们先坐出租汽车到达日本总馆,然后换乘馆汽车,由馆派专人护送上一艘日本轮船,以此避开海关检查,顺利离开前往日本。(高武,时任中华亚洲司司长,周隆庠是亚洲司日苏科科长。)
“拥有博士学位”、“当地最年轻”、“政坛新星”…顶着这些,为何贵州80后副县长吴奇凌却选择突然辞职?辞职报告里到底写了什么?是因为前途还是待遇?辞职的公务员们,他们都去了哪儿?
早在1938年2月份,经蒋介石批准,高武与周隆庠就到达,设立了一名为“日本问题研究所”的情报机构,对外则称“记洋行”。在此前,高武曾派日本科长董道宁到上海,暗中与日方人士联络。这一年4月3日,高武返回武汉后即向时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代理部长的周佛海报告他在的“接洽情况”;然后由周佛海报告给汪精卫。4月14日,高武负“秘密”再次飞往。5月30日,高武返回汉口,向蒋介石、汪精卫、周佛海等报告与日本交涉的情况。蒋介石仍命高武返,继续探听日本情况。
但中队一个接一个的失利使他渐渐产生了极度悲观与失望情绪。李仁回忆,1937年10月,他去拜访汪精卫时,汪曾一再问他:“你看这个仗,能够打下去吗?”据当时在其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汪精卫每当谈及抗战之事,总是“摇头叹息”说:“茫茫前途,不知要变成什么样子!”
高武此次日本之行,先后会见了影佐祯昭、参谋次长多田骏、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及陆军省中国课课长今井武夫等人。但迄今未见当时的记录公布,不过据当时传出的消息和当事人事后回忆,他们之间达成了两项协议:第一,接受日本提出的“和平”条件———承认“满洲国”,日本在蒙疆有驻,中国参加防共协定和日本优先开发华北资源等;第二,决定要汪精卫“出马”。据影佐祯昭自传中回忆,这一点是高武先提出来的,高说,“汪早已痛感有迅速解决日中问题的必要,称道‘和平论’,而国民内部终究不能容纳他的主张。”“为促使今后日华间的和平,必须寻找蒋介石以外的人。但是,除汪精卫氏以外,难以找到其他人。”
原标题:38年汪精卫如何踏上道?
←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获取更多内容
高武的秘密之行
汪精卫的“和平运动”
7月22日当天,高武的报告连同他写给蒋介石的亲笔信,通过机要秘书陈布雷,送交至蒋介石手里。蒋介石并不知道汪精卫此前其实已看过这份报告,邀其与张群在三天之后共同商讨。
两国交战,历来有主战派有主和派,那时汪精卫提出“谈和”,“并不等于他投降、做,也不等于说汪那时已离开抗战阵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黄美真说。而在当时全国抗日气氛高昂,国民内也以主战派为主流,汪精卫只能将此意见私下向蒋介石提出,蒋没有断然,通过大使陶德曼进行的会谈也在秘密进行中。
蒋、汪此时的身份分别是的第一、二号人物,直到此时,他们仍站在抗日的同一阵营。“卢沟桥事变”后,汪精卫曾情绪激昂地说:“目前时局已临最后关头,因此,我们要有绝大的决心与勇气来……我们如果不,那只有做傀儡了。”
汪精卫与蒋介石(资料图)
在汪精卫身边,与他持相似观点的一批人渐渐组成了一个小团体,他们包括周佛海、陶希圣、高武、梅思平等人。周佛海原是蒋介石,因这层关系,与汪精卫有很深的矛盾。然而通过长时间交谈,他们发现了彼此在对待及日本问题上的共同点,慢慢密切起来。周佛海回忆说,“汪先生的主张,是完全和我们一致的。”“所以我们当时无形中就以汪先生为中心,酝酿和平运动。”
与以往几次的秘密出行相比,高武此次属擅自赴日,蒋介石并不知情。因为不经过蒋介石,高武有些犹豫。而周佛海向高武表示,等他乘上去日本的轮船后,他会向蒋介石报告,此事由他负责。高武由日本返回后,由此因为害怕而迟迟不敢回汉口。直到7月22日下午,周隆庠才拿着高武的报告到达汉口,周佛海看到报告后,立即找陶希圣到寓所,决定先将报告送至汪精卫,商谈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