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评测

书香家庭的阅读快乐

  前排:史宗辉、徐友于;后排从左至右:史哲文、石恢、石恢夫人。

  本报记者 路艳霞

  一起悦读俱乐部创办人石恢这两天可高兴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全国新华书店首次推选1421名“新华功勋”,石恢的父亲、86岁的史宗辉榜上有名,这是史宗辉老人的荣耀,也是一个书香家庭坚守阅读几十年的美好见证。

  书、阅读对于石恢一家而言,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存在,这个无可替代的存在已贯穿这个家庭几十年。

  在石恢的记忆中,他完整读过的第一本书,是妈妈从重庆万州医院图书室借回来的《追穷寇》,他还从父亲的书架偷着读过内部出版的前苏联图书。时光流转至1976年,多年的书荒并未得到缓解,但铸就了石恢妈妈徐友于永恒的书香记忆。徐友于是文学爱好者,儿时就在同学家的私人书店遍览小儿书,少女时代阴差阳错进了护校,心有不甘的她通过文学杂志寻找到心灵慰藉。从1957年起,她就开始订阅《收获》杂志,至今最新的一期刚刚从报箱取回。徐友于丰厚的阅读积累,让她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夏日夜晚成了院里当仁不让的王者,每晚的故事会,她身边都会聚拢众多孩子和大人。在那个阅读稀少、图书匮乏的年代,她讲述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等,给孩子们种下了文学种子。石恢妹妹史丹于至今记得,自己是从妈妈的讲述中听完了《基督山伯爵》。

  史宗辉是在百废待兴的1978年进入新华书店的,身为万州新华书店总经理的他,破天荒地将横亘在读者面前的柜台撤掉,实行开架售书。“那个年代,人们读书如饥似渴。书店每天都人潮涌动。”在那个年代,石恢也是饥渴的阅读者,他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常常到书店去问,“《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到了没有?”结果,这本朝思暮想的书还是被错过。

  石恢上世纪90年代从成都来到北京,当年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他手持BP机到处找公用电话,电话旁总是排着长队的焦急时刻,至今难忘。现如今,石恢可以充分享受信息化的丰硕果实,他的书桌上,一台手提电脑连接了两个显示屏,在三个不同的屏幕上同时作业,他编写十年之久的儿童阅读推广课程《北大阅读课》终于进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

  “过去是无书可读,现在是不知道读什么。”石恢2011年创办读书会,他关掉了图书公司,就像妈妈当年给孩子们讲故事一样,以读书会的崭新形式,继续着妈妈的阅读传播事业。他说,每个周末读书会都有活动,最近大家一起读的是《断舍离》。

  这几年,石恢一家的阅读生活愈加丰富有趣。妈妈徐友于75岁时学会了使用微信,她在微信里延伸着文学喜好,也和老同学联络感情,还不时向儿孙推送她的健康养生观。徐友于身为作家徐则臣的粉丝,还通过微信欣喜得知,徐则臣得茅盾文学奖了。她曾在《收获》上读到过徐则臣的作品,又在儿子的读书会上聆听过徐则臣的讲座,她以忠实的粉丝身份见证了一位年轻作家的成长。

  爸爸史宗辉更是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参加阅读马拉松,他84岁高龄的挑战纪录,在北京尚无人打破。2017年世界阅读日,那个激动人心的一天至今仍是老人们的温暖记忆。徐友于说:“我就想安安静静读一天书,不再为家务事操心,所以我们一起去了。”那一天,在三联韬奋书店,史宗辉花了4小时读了《人类简史》。

  在资深阅读亲友团的围绕下,石恢的女儿史哲文这样表达她对于阅读的喜爱:“别人看影视剧、电影比较舒服,而我是看文字更舒服,阅读对我是个习惯。”

  国庆假期,石恢一家要全员出动逛世园会,这是妈妈早已预约好的项目。石恢一家人都爱笑,他们感恩岁月,感恩生活,感恩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