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用工匠推进育匠事业创新发展_有关汽车文化的论文

2016年,在当前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为地方更好地培养更多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作为一所根植地方的高职院校,如何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如何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创造适合自己的科学发展范式?这是新时期长治职院人必须回答的问题。

在长治职院看来,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上来,转移到提升教育质量上来。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办学的质量涉及多个方面,但是其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长治职院的人才质量观体现在人才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上,具体描述为“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毕业生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在质量和内涵建设上,与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不协调的环节和方法,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同时有计划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长治职院对校企合作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其一是广泛推行“企业配合”模式。根据各专业的性质,结合相关行业对人才需求状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计划,并承担大部分的培养任务,最后一个学期,由实习企业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近几年,学院在企业建立的校外实习,承担了相关专业学生生产一线的岗位实习任务,使学生能尽快提高动手和操作能力。许多家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通过对学生岗位实习考察,直接从实习学生中选择聘用人才,安排就业。如机电工程系、采矿测量系、土建系、动科系、园艺系学生通过实习环节,缩短了毕业生与就业的距离,促进了学生的就业率的提高。如河南洛阳中信重机集团在机电系学生实习培训结束后,一次性安排50名学生在该公司就业。

长治职院的党政领导班子认为:职业教育是一项培育大国工匠的事业,长治职院要用工匠推进育匠事业创新发展。这种工匠,要体现在学院的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学院办学、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办学目标上。综合研判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分析发展机遇与挑战,学院党委、行政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谋划、统筹布局,提出要加压、持续提升、二次创业。确立了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和贯彻“以服务为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以及突出地方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办学特色;确定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的高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与区域经济产业紧密结合,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目标。发挥专业覆盖面广的办学优势,开展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道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技术服务与推广能力,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与此同时,学院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拓社会培训市场,开展技能培训,为提高当地劳动者素质,促进再就业提供服务。一是为当地企业培训各种技能人才,如为当地煤炭企业进行“五长”培训,共计1000余人。二是承担了国家民政部退役士兵专业技术的培训,2011年以来已培训退役士兵2期,第一期128人,全部安置到当地知名煤炭企业就业。第二期269人,229人也已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得到了和社会的好评,受到了国家民政部的表彰。三是广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学院涉农专业办学模式,把课堂设在农村和田间地头,开展创业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员培训,特别是针对农村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对2600余名适龄农民进行中等职业教育,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四是开展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学院与当地社会相关部门合作,逐步建立职业技术培训考核制度,目前,已能完成20余个工种和职业技能的考核工作。五是以产学研结合为媒介,注重发挥技术服务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学院“发挥优势、锻炼队伍、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方针,结合专业教学实践,广泛开展技术咨询、社会服务活动。多年来,先后与长治周边地区近百个大中小企业、农村一线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帮助解决技术和生产难题。六是以产学研结合为动力,推进教研、科研整体上水平。学院鼓励专业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科研课题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运用,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和教研的积极性。目前,学院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500余篇,编著教材60余部,科研项目取得了较大进展,先后进行了《边界单元法在井巷工程的应用》《超临界炼体萃取精糖的研究》《齿轮变位系数选择的动态封闭曲线的建立》等20余项课程的研究,其中大部分项目在行业生产中运动,其中有10余项分获省级、市级科技进步。学校也成功申报建成教育部、交通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维业协会确定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被国务院扶贫开发协会批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各级党组织和员行动起来了。全院各个党支部及立足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师生员工在加快转型升级、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争做先锋、争当先进、争创一流。各级党组织成为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加快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坚强核心。

当然,正是得益于各级的一系列有效支持,长治职院也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有效的回馈。近年来,学院每年有近千名毕业生全市各行各业,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为长治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同时,学院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经常选派专业教师以及科技人员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和农村田间地头,指导生产、管理和研发工作,有效地发挥了科技服务社会的功能。

在优化课程设置上,根据学生就业需求设置课程,力求打破传统学科模式和课程体系,按照理论课程够用为度的原则,理论教学体系,建立丰满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各专业教学计划重新修订,并对同一专业不同的课程,在内容上进行适当的整合,尽可能使有限课时发挥最大的效用。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针对专业和老师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培训学习,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推行“双师型”教师制度,并聘请企业和社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开展专题活动。

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全面深化教学,在专业整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更新、手段方法提升、质量考核评价等方面下大力气和建设,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与专业素养、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在专业设置上,瞄准市场准确定位,努力打造特色专业,本着“立足当地、注重实用、着手现在、着眼未来”的原则,积极进行专业调整。近些年来,学院在原三校专业整合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机电、采煤(矿)、会计、建筑等已经在当地行业享有知名度,同时又在长期办学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特色专业,先后增设了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程监理、煤矿工程测量技术、电子商务、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动物检疫检验、休闲农业、航空服务、酒店旅游管理等10多个新专业,同时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其中机电一体化和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分别列为全省专业教育教学试点和示范专业。逐步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农、经、管、文等多科类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

在培养机制上,把职业资格考核纳入教学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要求毕业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通过相关岗位技术考核,获取相关专业的“岗位资格证书”。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活动。近年来,学院农学、园艺、机电、采矿等专业曾在全国和省级大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其中有两项获大学生技能大赛全国二等和全省一等项。

其二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具体办法是:按照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学院与用人单位共同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即在三年制大专人才培养计划的前提下,第一年完成相关基础理论教学计划;第二年开始按校企“双方”共同商定的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进行岗位专业理论强化培训,并根据教学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承担相关培养任务;(学院教师和用人单位工程师共同授课)第三年对取得成绩合格的学生,用人单位、学院与学生本人签订定岗实习协议,并由用人单位安排学生进行一年定岗实习。定岗实习期间,用人单位负责学生的实习安全(购买工伤保险),并为学生提供住宿和实习津贴。定岗实习期满,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考核情况,与学生签订毕业就业协议。近几年来,学院先后与沁源康伟集团、刘神裕煤矿、晋城洪山煤矿、阳城演礼乡煤矿联合,“订单”培养煤矿一线专业技术人员241名。还与河南洛阳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合作,先后签订了“铸造”“焊工”“模型”“热工”等几个岗位专业技术一线人才的共同培养“订单”协议。

质量立校“内涵建设”之

“十二五时期,学院稳步发展,为谋划和推动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很好基础。但我们同时也地认识到,建设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困难、挑战还很多,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勇于面对。我们要充分发扬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积极融入到全面深化的发展大局之中,二次创业,迎接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十年。”长治职院人的话语充满豪情。

眼下,“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长治职院全院上下的共识。无论科室、系部,无论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不同地点、不同人群,都有一个共同的呼声,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加快发展时不我待,提升核心竞争力责无旁贷。

学院根植在一个地方,就要为当地的经济服务。

(原标题: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用工匠推进育匠事业创新发展)

面临新一轮职业教育发展的大潮,长治职院的科学发展之将引向深入。实现建设与区域经济产业紧密结合,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目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学院将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探索,通过与地方行业企业的互动合作,集中精力提升履行各项职能的能力,促进内涵式发展,并逐渐培育生成自己的文化,使学院在新一轮事业发展中走出一条良性、自主、可持续的发展道,在长治社会经济发展的征程中,续写新的篇章!

“学院要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在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大力提升以质量与特色为关键要素的核心竞争力。”长治职院要自己的未来,必须凝聚一个共识。为此,学院提出:“集中力量、凝心聚力克服发展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全校师生当前最重要的,是学校最重要的中心和大局。”

(原标题:长治职业技术学院用工匠推进育匠事业创新发展)

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的高技能人才,致力于建设与区域经济产业紧密结合,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是长治职院发展的总体目标。要真正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突出地方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办学特色。

不管是“企业配合”模式还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其核心是融合,相互的需求让校企双方成为目标共同体。企业不仅为学校提供实训和就业口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生动、形象的课堂。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将实训课堂室直接搬到了车间。学生通过教学见习、教学实习以及顶岗实习,知识基础更加扎实,适应性和责任心也大大加强,并大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校企共建模式,放在当下已屡见不鲜,但在长治职院,这项工作的意义远超过字面所呈现的价值。他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旨”的指导方针,不断研究深化,探索校企社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和就业的模式。学院先后与当地100余家企业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将企业作为学院学生的实习,实践场所,使学院成为企业的培训、智力源泉。逐步建立起校企社合作的“双赢”机制。

融入地方创新“校企社”合作模式

凝心聚力吹响集结号令

另外,学院探索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培养人才的子,与当地驻军部队联合,利用部队场地,并由部队教官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实行军事化全封闭管理模式,与企业合作,变招工为招生,举办“订单”教育,探索出一条“订单式培养、菜单式教学、军事化管理”培养实用型人才模式,先后与晋煤、晋运、康伟集团等大型企业联合招生,举办“订单班”4期共1000余人。

近年来,长治市委、市对长治职院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使得学院在破解发展难题、融入地方上有了更便利的条件。新一届市委、市领导班子更是把办好长治高等职业教育看作是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集中一切资源优势,给予学院特殊优惠政策,强力推动了学院快速发展和特色办学。

王焕伟张文明

长治职院认为,学院必须加大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

勇担重责书写服务地方经济的新篇章

自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提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位居太行山脚下的长治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长治职院”)在这一发展历程中筚蓝缕、攻坚克难。从一所大专和两所中专合并办学以来,克服了办学基础差、办学硬件落后、管理分散、生源不足、体制多元等困难,在艰辛的办学中,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己任,努力探索创新发展的办学途径。

如何达到这个要求?

“天下之事,行之贵力。”思想清、方向明,关键在行动。

各系部行动起来了。全体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思,创学方法,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争做表率之师、博学之师、挚爱之师;教育学生牢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学知识、学技术、学技能,砥砺品质、立志成才。大家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尽职尽力。

学院党委吹响了集结号令。在“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引领下,通过制度建设,提高学院化管理的水平,积极推进党务、校务公开,构建起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通过“群众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活动”、学习贯彻省市党代会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刮“头脑风暴”,驱除思想上的“雾霾”,坚定定位自信、道自信、前景自信,增强思想自觉、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长治职院良好的“企业配合”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切实有效措施。“学校、企业”良性互动,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格局,更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发展,使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如今,长治职院在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方面已经进入了“共议专业设置、共订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管培养过程、共享教育资源、共融校企文化”的新境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