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文化

汉阳区教育事业发展汽车文化选修课论文

创新

汉阳区大力开展备课组建设和学科专项建设,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深入开展标杆教师评比、“比教学、访万家”、领导干部上示范课、获教师上展示课等活动,不断提升了汉阳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3年起,汉阳区以流入地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原则,在全市率先实行免收借读费和一费制等政策,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公平。

德育活动贯穿学生成长始终,图为汉台青少年交流活动现场

汉阳区求真务实地解决进城务工子女求学问题的创新举措,引起了、《》、《中国教育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多家重要的广泛关注。世界银行、教育部在汉阳开展《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课题研究并已顺利结题。

专业能力提升行动,教育内涵发展的驱动力。该区深入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实现教师大比武、大练兵,促进教师教学研讨和反思,加快岗位成长。强化校本研究,积极开展“读一本教育专著、做一项专题研究、上一节教学展示课、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的“四个一”活动,组织教师“五项基本技能”竞赛,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撰文 黄琪 吴键

汉阳教育人更加注重学困生、行困生和思困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汉阳区以加强青少年思想建设为目标,2012年在全区中小学深入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良好氛围。“学生成长导师制”提出教师和学生在自愿的情况下,签订成长导师协议,共同制定学生成长目标,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个性化的长期指导服务。同时,还建立了导师聘任、学生成长档案、家访联络、谈心交流、导师培训和考核励等系列制度,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目前,“学生成长导师制”在全区全面铺开,3000名教师受聘为学生导师。该项工作受到的高度关注。

关爱

汉阳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以“强健体魄,朝阳行动”为抓手,落实“阳光一小时”学生活动,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四大节活动,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关爱

汉阳区将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统筹纳入全区教育一样对待、一样关怀,依法保障了享有教育机会均等的。

关爱教师行动,教育内涵发展的保障力。汉阳区每两年安排一次教师体检,为全体女教师购买安康医疗保险;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教师业余文化生活;推进学校管理,健全教代会制度,畅通教师利益渠道,切实了全区义务段教师队伍的和谐稳定。

2014年,计划投资1500万全面启动黄金口小学新建项目,做好芳草小学、四新中学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有序推进洲头小学等学校的还建工作,确保德才小学综合楼8月份竣工移交学校使用。计划投资1200余万元对德才小学、铁桥小学和钟家村实验小学进行校舍改扩建、维修,配备教学仪器与设施,运动场,确保顺利通过标准化建设验收。

汉阳区委、区超常规推动学校建设,图为四新中学规划图

2014年的中、高考,汉阳区成为我市最闪耀的“黑马”:武汉三中的仪、黄可欣两位同学分别以657分和649分的高分摘得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和榜眼;武汉第三寄宿中学章爱虎同学以529分勇夺中考全市第一。该区今年高考600分以上136人,比去年增加38人,高考本科上线率大幅度提升,近99%的高三毕业生能够升入大学。中考普高上线率57.61%,继2012年全市排名第四、2013年全市排名第三的历史最佳成绩之后,今年跃居全市第一。

教育专家培养行动,教育内涵发展的软实力。汉阳区每月举办一期“晴川讲坛”,在全系统引导教师精心读书,定期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读书随笔比赛等活动。该区实施教师定位培养,成立专家视导团,建立“名师工作室”12个,持续开展名师课堂、名师带徒等系列活动。

2013年汉阳区教育信息化累计投入1213.8万元,完成全区中小学765个班的“班班通”工程建设任务。2014年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全区各方力量的大力配合下,全区教育系统“三通两平台”建设如火如荼,班班通、教育专网、校园网、网络管理员建设层层推进,5月底正式启动144个班的“班班通”补建和新建工作,6月底全区所有学校教育专网光纤基本敷设到位。

汉阳区为何名师强校频出?近年来,汉阳人打造教师队伍品牌,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步伐从未停歇。师德建设、专业能力提升、教育专家培养、规范教师管理、关爱教师“五大行动”,成为强化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有教无类 教育融合帮扶到位

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成为汉阳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近年来,汉阳区出现了武汉三中、第三寄宿中学、二桥中学等一批全国知名学校,涌现了全国劳模、“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桂贤娣,走进的特级教师黄群芳,省“学生最喜爱的好老师”胡奎平等一系列新老名师,还出现了“阳光教育”课改名校长张金豹等一群知名校长。这被誉为“汉阳群星”现象。

今日,汉阳区正朝着“产业汉阳、宜居汉阳、文化汉阳”的目标前进,这不仅为汉阳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也对教育与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历届汉阳区委、区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策略,举全区之力推进汉阳教育科学持续健康发展。汉阳教育人秉承“不甘落后、不愿服输、抢前争先、争创一流”教育,相互守望、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同前行,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教育奇迹,正以惊人的速度朝着优质均衡、特色鲜明、多元、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强区的目标阔步前进。

汉阳区中小学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取得了有效,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二桥中学“阳光课堂一二四”教学模式、钟家村小学的“读式课堂”模式被评为武汉市“十佳课堂模式”,二十三初中的“两案、三学、六步”课堂模式、小学的“式”教育、七里小学的“角色学习圈”探索被报道研究。

百年名校武汉三中7人过北大、录取线,重本率超过70%。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该校“1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1”个——能力培养与人文教育并重,“3”个环节——情境导入,自学探究;引领点拨,梳理建构;训练反馈,拓展提升,“1”个策略——分层推进。教育教学的,使得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稳居武汉市前列。

优先发展 主导凝聚共识

支持

汉阳区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和国家助学政策,完善救助机制,接收和安排三类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针对家庭贫困、行为偏差、学习困难、身体残疾、单亲家庭和农民工子女等特殊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亲情化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习,取得实际成效。

武汉第三寄宿中学的章爱虎同学不但学习优秀,而且兴趣爱好广泛。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学子并非偶然,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在全国率先开展初中全新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学分制”探索,开发、无线电制作、机器人、航模等75门深受学生喜爱的必修和选修课课程,减负的同时为课堂增效,有效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创新

结束语

区委、区主要负责同志统筹全区教育规划实施,突出抓好分工协调,定期深系点学校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召开教育专题研究会和调度会,优先解决教育问题。“四大家”建立了区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联系学校制度、委办局联系人制度、领导小组月例会制度和工作进度月报、督查通报制度,统一领导,协调督办,狠抓落实。

为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汉阳区2012年投资700万元,建成集教学、培训、科研、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大楼,职教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当年三职教中心被市教育局推荐为“武汉市学前教育职教集团”理事单位,该校学前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学前教育和汽车修理专业成为学校品牌。2013年,市区教育局共投入299万,用于三职教中心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实训车间的扩建。

近年来,汉阳区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丰硕,2012年、2013年分别有136名和170名九年级毕业生获得市体育、艺术特长生资格,在全市“艺术才”、“科技才”比赛中,学生获人数在全市名列前茅。2013年,在省第四届“大家唱、大家跳”比赛中,艺术教育特色得到充分彰显,在全国足球U10组多项年度比赛中,汉阳区德才小学获得冠军。

汉阳树下谱新曲 鹦鹉洲头铸华章 ——汉阳区教育事业发展

教坛新秀——西大街小学彭娟老师屡获全国教学比武一等

日前,汉阳区第五届“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评选活动刚刚结束。选出了卢中林等30位名教师,肖少斌等12位名校长,武汉市第三中学、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等12所名学校,并号召全区教育单位向他们学习。

各学校开展“文化课堂”建设,以文化为引领,以制度文化为动力,以活动文化为载体,以物质文化为保障,全面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学校品牌,诸如弘桥小学“桥育文化”、德才小学“运动文化”、五里墩小学“生态教育课程文化”等,各学校扎实有效的特色文化建设,赢得了素质教育的成效。

汉阳区积极探索“公办学校、实施融合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共享同城待遇,共享优质教育,共享成长喜悦,确保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汉阳区“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促进了全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比例达98.85%。

“小班班班有特色,学生人人有特长”——弘桥小学“桥育文化”艺术节活动现场

支持

当前,汉阳区学前教育主体多样,公办园与民办园同时并举,共同为缓解“入园难、入园贵”做贡献。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向普惠性、服务性发展,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全方位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构建良好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校一品 教学提升质量

师出有“名” 教师队伍群星闪耀

品牌

品牌

汉阳区委、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全力打造教育强区,服务汉阳全面崛起”的奋斗目标,把教育作为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的基础工作来抓,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

二桥中学“阳光课堂一二四”教学模式成为全国知名课改品牌

师德建设行动,教育内涵发展的融合力。该区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宣言、师德、师德随笔等比赛活动,增强教师职业归属感、认同感。该区完善师德考评办法,完善《汉阳区教师职业考评细则》,加强师德档案建设和管理,对有违师德的教师实行评职评先“一票否决”,并严肃处理。

近年来,汉阳区伴随着转型的强劲东风,步入了全面崛起的快车道。在这百舸争流的发展大潮中,承载着希望和未来的教育事业同样引人注目。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中高考中,数据分析表明汉阳区各项成绩稳居全市前列。汉阳教育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经历了时间的砥砺,绝非一日之功。汉阳区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队伍群星闪耀、教学频出、主导凝聚共识、教育融合帮扶到位,才实现了今日的华丽转身。

规范教师管理行动,教育内涵发展的创新力。汉阳区不断完善和创师补给机制,每年按程序招聘录用师50至60名,通过“绿色通道”引进优秀教师5至10名。在全区深入推进以教师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完善选人用人新机制,调动了3500名在职教职工的积极性。汉阳区率先在全市实施轮岗交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教师轮岗由最初16名教师发展至现在每年超过200名,教师轮岗面达到教师总量的10%。借助学区制的契机,汉阳区的教师由“学校人”变为“学区人”,由学区长统一调配,实现了大批教师学区内跨校任教,优秀教师资源得到更好的优化。

在区级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汉阳区优先教育投入,实现了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和教师工资收入逐年增长,确保了教育投入政策的落实,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