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城市更新10条”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成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合署办公,实行“五区合一”管理体制,统称广州开发区,是全国最具实力、最具活力、最具效益的开发区之一。
黄埔区是广州市的行政区,与广州开发区合署办公,实现深度融合发展。黄埔区管辖面积484.17平方公里。
突出“十个一”亮点
2019年9月10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布了《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关于加快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的若干措施》(简称“城市更新10条”),聚焦“快批、快拆、快建”,把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进一步有机结合,全面激发老城市新活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以高品位的城市发展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建设。
纵观“城市更新10条”,“十个一”亮点最为凸显。例如,搭建“一个架构”,即创新成立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区城市更新规划专业委员会,保留全市仅有的区级城市更新局,形成科学完善的区级城市更新管理架构。绘好“一张蓝图”,编制全区城市更新总体规划,紧紧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纲”,重点推进开创大道、广汕路、黄埔东路、九龙大道沿线等重点区域的“三旧”改造,形成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黄埔港、广州国际生物岛“四片联动”的城市更新蓝图。
列明“一份清单”、整合“一片空间”、制定“一本地价”、新增“一种模式”、明确“一种标准”、优化“一套程序”、兑现“一次奖励”、强化“一起监管”,每个“一”里,都有具体可操作的创新举措。
为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后续还将配套出台《城市更新全面改造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工作指引》以及相关实施细则,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三旧”改造保驾护航,成为推动区域城市更新从“大写意”迈向“工笔画”的里程碑。
明确“改什么”“管什么”
确保“改得动”“改得快”
“城市更新10条”及配套文件立足创新的同时,还注重有效接通省市城市更新政策“最后一公里”,推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明确“改什么”“管什么”,确保“改得动”“改得快”。
在“改什么”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新城市更新项目负面清单,提出按季度开展区城市更新年度计划编报,重点项目随时申报,同时允许“商改商”等类型项目参照旧厂改造政策执行。
在“管什么”方面,有关部门将强化“资金与信用、进度与效益、公配和产业”等内容的全流程监管。
在“改得动”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试行整地块、整村纳入标图建库,允许用地空间腾挪整合、土地规模及转用指标置换、留用地或预支留用地按政策纳入旧村改造。按“灵活分片、动态调整”的原则,实现“签一片、拆一片、建一片”。试行旧村改造项目全区域网格化基准融资楼面地价公示制度,有效推进项目评估地价规范化、透明化。
在“改得快”方面,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试行旧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先签约、后批复”,对建设审批环节“流程再造”,试行容缺并联审批,把现行审批流程60项压缩为3项,审批时间最快可从1年半压缩到3个月。
“三旧”改造连续三年夺魁
“城市更新10条”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总结高度城市化地区的改造规律、梳理需要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以解决痛点和难点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的探索经验提炼而成的。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采取全面改造、局部改造和微改造相结合的方式,旧村、旧厂、旧城多种类别改造齐头并进,城市更新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统计,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投资总额、已批项目、开工面积等主要指标连续5年居广州市前列,连续三年在广州市政府组织的市级“三旧”改造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一。
截至2019年7月,全区已批复的全面改造项目44个,其中旧村改造项目16个,旧厂改造项目27个,旧城改造项目1个;微改造项目55个。2019年新批旧村改造项目4个,旧厂改造项目7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14个。
城市更新同步解决了全区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截至2019年7月,全区规划公共配套建筑面积约157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约22万平方米,含中学、幼儿园、消防站、变电站、公交站、邮政所、文化服务中心等设施,打通市政路网约20公里,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 标签: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