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老婆马丽娟从“四海为家”到“落叶归根” 泉州小伙单骑走遍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次推油
中新社香港3月21日电 题:从“四海为家”到“落叶归根”泉州小伙单骑走遍海上丝绸之路
中新社记者陈逸舟
27000多公里,相当于沿着赤道环绕地球大半圈,或者横穿中国5次。这个距离,是刘海翔用单车的车轮一圈圈丈量出来的。他沿着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意大利出发,途经欧、亚、非的15个国家,之后继续环绕中国骑行。
刘海翔热爱一切户外运动,在澳门读大学时,他开始玩单车,曾两次骑车进西藏,穿越无人区,一直骑到珠峰脚下。征服了天险之后,他开始考虑下一个挑战,那就是骑车环球。作为一个泉州人,刘海翔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重走海上丝绸之路,这也是700年前,探险家马可·波罗走过的蕴藏着无数故事的商贸之路。
泉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刘海翔从小生活在泉州古城,在家的方圆十里内就可以看到许多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比如中国第一座清真寺、现存规模最大最古老的的天后宫、有印度教石刻的开元寺,因此对海上丝绸之路有更多特别的感情。
刘海翔为这次旅途准备了一件特别设计的骑行服,正面写着“中国泉州”,因为泉州又被称为鲤城,上面绘有一条金红色的鲤鱼。2015年9月5日,他从丝绸之路的最西端罗马,也就是现在的意大利出发,开始了为期250天的环球之旅。
泉州是著名的侨乡,只要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泉州人的侨联组织,这让刘海翔的环球之旅变成“四海为家”,在欧洲他几乎没有住过旅馆,经常住在当地华人家里;到了马来西亚,泉州商会已经帮他安排好了所有行程;再加上刘海翔在骑行路上的每一个站点,都会与当地朋友分享见闻,进行文化交流,自己也有不少心得体会。
华侨文化是他最主要的观察之一,他说:“华侨的文化很有意思就是,有的东西带出去,又反馈回来,影响了原来居住的地方。”在马来西亚的历史城市马六甲,他看见一座特别的清真寺,并不是传统的圆顶,而是正方形的琉璃瓦屋顶,看起来很像佛教寺庙,其实是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有6次经过马六甲,当地有两座关于郑和的博物馆,还有很多三宝宫,刘海翔解释,因为当年郑和给南洋带去了很多技术和物资,帮助渔民剿灭海盗,这些建筑都在述说着当地人对郑和的爱戴之情。
华侨文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讲究“落叶归根”。他在吉隆坡遇到一位已经在当地生活了六代的华侨,他们家族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从泉州安溪移民到马来西亚,但是每年祭祖都会回来,和祖籍国一直保持联系。
刘海翔自己也是一个例子,在决定重走海丝之路后,他可以选择从泉州出发去意大利,也可以选择反方向回泉州,谈到这个二选一,他憨厚地笑起来:“那当然是回家的感觉更好啊。”而且,刘海翔的祖上是洛阳人,在泉州也有一个洛阳镇,先民最开始就居住在那里。他在环绕中国骑行时,也绕道去洛阳寻根问祖。
海上丝绸之路是咖啡与茶叶的交汇之处,刘海翔对此也颇有研究。19世纪开始,来自中国的茶种向外传播,在丝绸之路沿线扎根,他经过的斯里兰卡、印度如今都是产茶大国,他也曾骑单车到武夷山上访茶。
刘海翔说起咖啡来更是如数家珍。在这次旅途上,他随身携带手冲咖啡的工具,从意大利到中国喝了一年多。他认为印尼的咖啡豆品质最好,于是骑车去北苏门答腊岛寻找咖啡庄园,在亚齐和林东品尝当地的咖啡。
刘海翔经常与学生和校友举办分享会。他说,很多大学生听了他的故事会觉得他的旅途很顺利,但其实他在骑行路上遇到过“九九八十一难”,最严重的一次,在土耳其被车撞到,整个后轮都已经变形,人也从车上飞了出去,万幸的是居然没有受伤。他说,骑行顺利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化险为夷。
他在印度的时候,因为路况太差,而行李很重,车轮频繁发生故障,他带着备用的5根辐条都用完了,但是骑了400多公里都没有配到合适的,只好自己动手做了“山寨”的勉强支撑;在中东、印度、泰国时,当地平均气温都在40度上下,就算一动不动地晒8个小时太阳,一般人都受不了,更何况要以20公里的配速骑单车。好在他在各种极限运动中练出了好体魄,就算在5200米海拔的山上都可以淡定慢跑,这才能顶严寒、冒酷暑完成环球之旅。
刘海翔一路骑行来到香港,除了与香港的华人华侨、校友会朋友交流以外,他也骑行了沙田的单车径。他说,以往来香港都在市区游玩,所见都是密集的高楼大厦,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一段专门的单车道,没有机动车,沿路还有很多人跑步,让他感到意外之喜。
离开香港之后,刘海翔还将继续前行,经过广东,环骑海南岛和台湾岛,最后回到家乡。他正在计划,回泉州之后开一家咖啡店,除了售卖他品鉴过的优良咖啡豆,也会将他在这二万多公里路上的摄影作品装饰在店内,推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完)
- 标签: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