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与富士康合资做代工 吉利称“不会代工百度,也不太会代工拜腾”
高飞昌 在与百度造车项目达成合作仅仅两天后,吉利又盯上了富士康。1月13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控股)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富士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
据了解,当天双方举行了线上签约仪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富士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等出席并见证了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合资公司董事会由五名董事组成。其中,富士康委派三名董事,吉利控股委派两名董事,董事长由富士康委派。
富士康高层团队
据此,有分析认为,该合资公司将会由富士康来主导,吉利做配角。1月13日,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向表示:“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就躲在后面,发挥我们的专长,做伙伴就行了。”
实际上,成立专门的代工企业在汽车行业内尚无先例。此前,国内新造车品牌在生产环节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建工厂,一种是与传统车企代工合作,如江淮为蔚来汽车代工,海马汽车为小鹏汽车代工等等,也有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案例。但固定的代工角色并不存在,因为长期以来代工模式并不被看好,代工的企业通常被形容为“沦为某某品牌代工厂”,表示在合作中失去了话语权。
而杨学良认为:“汽车行业由制造行业向出行服务行业转型,整个制造和供应链体系这块确实慢慢发生改变,整体的作用在弱化,可能大家都在向着技术整合、用户运营、品牌建设这个方向去发展,那可能未来整个供应链和制造这块更多的还是看质量、规模、成本、效率,那么这块如果能通过外包的形式解决应该没问题。”
吉利是国内自主车企中的龙头,富士康是ICT(信息通信技术)行业的老牌企业,这两者跨界合资做代工和定制,会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根据吉利控股发布的公告内容,合资公司将导入ICT分工模式,帮助客户企业超越现有汽车产业模式,向创新高效的制造供应链体系和商业模式加速转型。
具体而言,吉利可以提供汽车领域的专业能力,包括设计、工程研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的体系化优势,例如在模块化平台造车方面,吉利拥有BMA、CMA、SPA、SEA等多个模块化架构。而富士康的优势在ICT领域的专业能力、丰富经验和全球化布局,其拥有领先的前端科技研发、智能制造及硬软件生态垂直整合能力以及成本优势,其为全球包括苹果在内的多个巨头代工,且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天前的1月11日,吉利控股刚刚与百度联手造车。在这场合作中,百度主导发起百度智能汽车公司,而吉利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加入,吉利控股主要为百度智能汽车公司提供浩瀚SEA架构技术支持。
再之前的1月4日,富士康与新造车企业拜腾汽车、南京经济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加速推进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这是富士康时隔几年后再一次与拜腾产生了联系。早在2016年,腾讯控股、和谐汽车、富士康三方成立了和谐富腾,该公司后分为FMC(拜腾汽车的母公司)和爱车两家公司。此番富士康帮助拜腾重回赛道,富士康也借助拜腾落地了其“造车梦”。
由此看来,行业内有猜测认为,吉利与富士康合资公司提供代工服务的对象或将包括百度汽车和拜腾汽车。而杨学良对明确表示:“合资公司刚刚签了协议,很多东西还在比较初始的阶段,确实也还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但关于客户是谁,现在能确定的是不会给百度这个合资项目去代工,也不太会给带拜腾那个项目去代工。”
在富士康的造车布局中,其手中已经握有菲亚特克莱斯勒、台湾裕隆汽车、拜腾汽车三家整车公司的合作名额,富士康在2020年与前两者达成了制造电动车的合作协议。此外,还有消息称富士康可能会为苹果汽车代工。但从此次与吉利的合资合作来看,富士康还将在代工道路上持续深入,其将自身在ICT行业代工的积累转移到汽车行业的意图十分明显。
对吉利而言,与富士康合资后,其将成为同时拥有“整车厂”和“代工厂”两重身份的玩家,这在整个汽车行业内也是不多见的。与此类似的有丰田,其既是整车厂,同时其旗下的爱信、电装等公司也是行业的供应商;比亚迪的电池也是如此,既供应比亚迪自身,同时也供应行业其他公司。但长期以来汽车行业对这种既做主机厂又做供应商或代工者的模式存在这样一种看法,即这种模式会引发竞争对手的提防和排斥,不利于扩大合作范围。
“如果能通过外包的形式解决,能实现质量品质的保障、价格的控制、供应链的协同,又能保证品牌独立性的话,我倒觉得也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杨学良称。
- 标签:天海翼全集快播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
-
小smart长大了?
从5月份曝光设计手稿图到6月与浦发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smart这个小众的豪华品牌,自2019年吉利…
- S与7的战争
- 太空旅游首张船票1.8亿元,打落天价要靠中国还是马斯克?
- 车企大战应用生态构建:“iCar”脱离凯翼回归奇瑞 独立成生态品牌
- 宝马与制造业的碳中和之路:减排压力下的抉择和现实突围
- 6月15日要闻回顾|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中央网信办将重点打击“饭圈”乱象;工信部:规范电商平台“618”短信营销行为
- 日本国产一次性筷子涨价 | 悦读全球
- 冲击每签20万,这瓶“能量饮料”飞天,有望成年内最赚钱新股
- 5月新能源车创新高 但比亚迪依然烦恼
- 长城的“氢能”长征
- 日系车5月拉胯,缺“芯”更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