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南下”势不可挡 基金经理争议港股“低估值”
周一帆 1月19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下跌。上证指数一度冲破3600点关口,但并未站稳,下午明显跳水,截至收盘报收3566.38点,下跌0.83%;而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跌幅较大,分别下跌1.74%和2.05%,其中,创业板失守3100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天交易中,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达到265.93亿港元,已连续12个交易日净买入额超百亿港元,并再次刷新港股通开通以来单日净买入纪录。
实际上,截至1月19日,南下资金已连续近20个交易日净买入累计净流入1853亿港元,北水南下的流向势不可挡。
“香港这个市场目前来说,它在顺周期的低估值板块里,包括金融地产、周期类的股票是非常便宜的,如果是100多家A、H两地上市公司来看,比A股整体上来说是便宜不少。”博时基金权益投资国际组负责人兼基金经理牟星海表示。
从统计来看,截至1月15日,恒指 PE(TTM)为16.2倍,恒生国指 PE(TTM)为11.4倍,较前一周有所上升。资金方面,境外流动性仍处于总量宽松阶段。AH溢价指数为136.0,较前一周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近四年以来的高位水平。
南方香港成长基金经理王士聪向表示,如果只看恒生指数,港股估值的确低,但问题是恒生指数对港股市场的代表性在逐步降低,因为恒生指数中金融和地产占比达5到6成。“在实际投资中,我们更多参照的是MSCI中国指数。这个指数囊括港股、美股中概股、A股中的优秀个股,特点是新经济行业占比较大,目前估值并不是特别低。”
“我们认为港股市场在过去两年明显落后于A股市场后,今年会引来一波更广范围的估值修复和吸引全球资金的机会。港股作为全球主要国际市场在估值和标的质量上有很大吸引力,有机会成为全球流动性受益者。”牟星海指出。
牟星海认为,从投资标的的角度上看,港股市场中优质标的和稀缺标的在过去五年中已大幅增加,覆盖科技,消费,医疗,教育,新能源等各个领域,包括新上市公司及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回归潮,很大程度提升港股市场吸引力。
在1月19日的南向资金上,腾讯控股(0700.HK)、香港交易所(0388.HK)、美团W(3690.HK)净买入额位列前三,分别获净买入48.56亿港元、33.19亿港元、16.48亿港元。净卖出前三个股为中国人寿(2628.HK)、赣锋锂业(172.HK)、建设银行(0939.HK)分别遭净卖出8.52亿港元、5亿港元、3.25亿港元。
海富通大中华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陶意非也向坦言,目前来看,港股是机会与风险并存,整体持谨慎偏乐观的态度。机会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互联网在内的新经济板块基本面持续亮眼,虽然估值也不算便宜,但还是可以仔细挑选、把握机会;而银行、地产在内的传统产业估值比较低,特别是运营商在内的中字头板块,主要是受一些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调整幅度较大,但他们业务基本在国内,估值上看比较有魅力。
“但风险也不容忽视。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一些新经济板块中的个别公司,确实估值过高,未来存在‘剪刀差收窄’的风险;另一方面,近期美国国内对通胀的预期在升温,如果继续上行,那么对全球资本市场、特别是权益市场来说可能是一个风险。”陶意非强调。
“从港股整体的大势的格局来说,估值是应该升高的,因为全球都是在一个低利率环境下,香港市场处于一个历史估值的较低点,股息率远远高于银行的利率,我们认为对顺周期板块来说是有一定提升空间的。”牟星海指出,“对新经济板块来说这里面需要有一个选择和判断,因为有些公司它的估值已经体现了。在一些景气度不断提升的行业和快速提升的公司,估值还有上升的可能性,但是整体新经济板块估值是不便宜的。”
“自上而下来看,我认为港股投资价值不止于低估值,更在于新经济。港股的新经济行业更多分布在消费、医药和TMT。在港股+中概股中,目前这三大行业在过去十年纬度上审视,处于比历史均值稍微高一点的水平,结合偏宽松的货币环境,可以说目前港股新经济行业估值仍有一定吸引力。”王士聪称。
“综合来讲,港股可以提供多个行业的机会。不管是成长板块还是顺周期的价值板块,都有不错的可能性机会。从估值角度看,中小公司和强周期的航运,有色,化工,基建,机械,航空等板块有被低估及拐点向上的迹象。估值提升是大概率的可能。另外港交所已开始要求上市公司做ESG披露,在ESG方面完全国际化也有助于满足国际资金的需求。香港资本市场活跃,港股补涨可能性较大。”牟星海告诉。
招商基金则指出,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 在“弱美元、稳人民币”的趋势下,港股中资股的盈利确定性高、低估值的优势明显,叠加目前港股相较于A股的投资性价比处于历史高位,南向资金有望持续净流入。长期看好港股具有资产稀缺性的新经济板块,以及中概股回归受益的板块。
- 标签:夜蒲1国语版完整版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
-
小smart长大了?
从5月份曝光设计手稿图到6月与浦发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smart这个小众的豪华品牌,自2019年吉利…
- S与7的战争
- 太空旅游首张船票1.8亿元,打落天价要靠中国还是马斯克?
- 车企大战应用生态构建:“iCar”脱离凯翼回归奇瑞 独立成生态品牌
- 宝马与制造业的碳中和之路:减排压力下的抉择和现实突围
- 6月15日要闻回顾|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中央网信办将重点打击“饭圈”乱象;工信部:规范电商平台“618”短信营销行为
- 日本国产一次性筷子涨价 | 悦读全球
- 冲击每签20万,这瓶“能量饮料”飞天,有望成年内最赚钱新股
- 5月新能源车创新高 但比亚迪依然烦恼
- 长城的“氢能”长征
- 日系车5月拉胯,缺“芯”更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