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特斯拉已经开始卖不动了?
“25,845辆”,成为了特斯拉4月在华销量,环比3月少卖近1万辆,跌幅达到了27%。其中,还包括了自上海工厂出口海外的14,174辆新车。由此推算,位于国内新能源市场,销量仅为11,671辆。
昨日,当乘联会正式公布这家深陷舆论漩涡美国车企的最终成绩,或是符合大多数人对于它“快速走跌”的心理预期,所以很快便掀起了讨论的热潮。不知为何,从上海车展那场充满戏剧性地维权事件过后,部分人对于特斯拉的评判标准,已经渐渐失去理智。
而在巨大流量与关注度的诱惑下,有失偏颇的内容频繁出现,没有调查清楚事实真相,就妄下推断结论,老实说如此恶性循环,对于最终获取真相,是非常不利的。
至于特斯拉上月销量环比下滑的原因,根据其官方解释来看:“14月特斯拉累计销量已达95,125辆。上海超级工厂Model Y生产线为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在4月份曾停产两周以升级产线设备,销量也因此而产生波动。”
也就是说,Model Y因工厂改造而导致的产能不足,成为了关键制约。同时,其第二季度产能已经全部售罄,即便现在下订Model Y,其交付日期也已经排到了7月。并且,随着全球芯片短缺的问题继续加重,势必已然影响到特斯拉的备货与制造。
另外,不可忽视的还有,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特斯拉仍对外出口14,174辆新车,创下单月出口量最高纪录。所以4月的下跌,到底是需求锐减,还是供货不足,抑或是战略调整,优先满足出口订单,无法妄下结论。
看到这里,必然会有人说,特斯拉4月表现不佳的最大祸根,还是其近来口碑出现的“崩塌”,但是关于这点,我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不久前,曾亲自走访多家门店,得到其销售的反馈为:“目前下订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版车型以及性能版车型的提车周期,大概仍维持在6周左右。如果选择国产Model Y,将要等待超过两个月的时间。”
随后,他还补充道:“最近,尤其是车展期间的订单量依然火爆,对于我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而在与身边几位特斯拉老车主交流后发现,他们对于品牌的信任度,同样并未由于负面风波所减弱。
不可否认,入华多年以来,必须承认这家美国车企,还是建立起了较为坚固的产品与品牌“护城河”。近来,特斯拉肯定犯下了一些过错,但是绝未到不可原谅的地步。如果后续知错不改,销量延续颓势,那么罪魁祸首或许才是其自身傲慢的态度。
更多时候,还是应该看到别人的可取之处。2020年1月7日,自首辆国产Model 3从上海工厂的生产线上缓缓驶出,马斯克将其亲手交给用户,足以看到中国对于特斯拉的重要性。
最终,结果没有令人失望,后者收获了足以扭转颓势的细分市场,因此也躲过了疫情带来的严峻冲击。而我们在引入这条“鲶鱼”后,换来的则是一片迅速止跌、复苏、向上的新能源板块,由“补贴时代”到“产品时代”的过渡,得以快速完成。
国内众多自主品牌,在特斯拉的“倒逼”下,开始大洗牌,压力变成向前的原动力。无疑,选择牵手,迎来的则是“双赢”。所以我心中,始终对于前者的正面印象大于负面,而这并不是一种开脱,只是简单的发现闪光点罢了。
文末,依然想说:“一个相对积极、良性、健康的中国新能源市场,需要所有人用更公正、客观的视角去维护。特斯拉究竟是好是坏?仍需辩证的去看,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纸上谈兵,往往获得的都是有失偏驳的结论,亲自去走一走、试一试,相信才会有完全不同的发现。毕竟,有些东西,不是你听说了,就是真的。反而,是要亲眼所见。
- 标签:托雷斯转会切尔西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
-
小smart长大了?
从5月份曝光设计手稿图到6月与浦发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smart这个小众的豪华品牌,自2019年吉利…
- S与7的战争
- 太空旅游首张船票1.8亿元,打落天价要靠中国还是马斯克?
- 车企大战应用生态构建:“iCar”脱离凯翼回归奇瑞 独立成生态品牌
- 宝马与制造业的碳中和之路:减排压力下的抉择和现实突围
- 6月15日要闻回顾|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中央网信办将重点打击“饭圈”乱象;工信部:规范电商平台“618”短信营销行为
- 日本国产一次性筷子涨价 | 悦读全球
- 冲击每签20万,这瓶“能量饮料”飞天,有望成年内最赚钱新股
- 5月新能源车创新高 但比亚迪依然烦恼
- 长城的“氢能”长征
- 日系车5月拉胯,缺“芯”更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