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随笔|说回报
吴重生(左)与著名作家梁晓声 2018年3月摄于北京
吴重生/文
“我做这件事情,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并不图什么回报,现在不说,将来也无须让其知晓。”昨天在与朋友谈论感恩这一话题时,一位“手有余香者”的话,让我肃然起敬。
长期以来,在人际交往中,付出就要回报,似乎成了一些人所信奉的“铁律”。家人间的亲情、朋友间的友谊,又岂能称斤约两?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它跟一个人文化程度高低并无直接关联。有的人生活在社会底层,没什么文化,但很有教养。
电视剧《人世间》中,殷桃扮演的郑娟是个孤儿,遭遇流氓强奸后,面对多舛的命运、生活的挑战,依然心怀感恩。为了感恩周秉坤多年的照顾,当秉坤需要她照顾母亲的时候,这个没有结婚的姑娘,顶住流言,一手领着和她同样是孤儿的双目失明的弟弟,一手领着被坏人强奸生下的儿子,来秉坤家里照顾已成为植物人的秉坤母亲。由于郑娟的悉心照顾,原本人事不省的秉坤母亲在两年内得以康复。虽然很苦很累,但郑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任劳任怨。她从未希冀过自己的付出有什么回报,但她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家人的认可、世人的尊重。很多人感叹:“这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弱女子,活得多通透啊!”
我非常欣赏两句话,一句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还有一句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当你决定要尽己所能帮一个人忙的时候,如果你一直在想,这个忙帮了之后,对自己有什么好处?那么,你的动机就带有功利色彩。“不问收获”是一种人生智慧。如果斤斤计较,那么,你所失去的,一定会比你得到的更多。我们常说,一个人要做到博闻强记,就要多读“无用之书”,多读杂书、闲书。如果你每读一本书,就想着“读了这本书对我今后的人生有什么好处”,那么,你还能读得进书吗?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语出自明代的《增广贤文》。一个人来到世上,如果能给更多的人带去光明和温暖,那就说明你是一个发光体。你多行一个义举,多做一件好事,他人就多得到一份光明和温暖。
高尔基说:“给,永远比拿快乐。”给予比索取更幸福。你自己手里有“东西”,才能有给予的能力。这“东西”可以是有形的,如钱财、物品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资源、智慧等。试想,假如你人脉很广,人缘很好,那么,即使你两手空空走在大街上,也一定会有人给你饭吃,给你衣穿。反之,假如你私心很重,杂念很多,凡事只想着自己,不考虑他人,那么纵使一时富贵,终不能长久。
孟子有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多年以前,谈到感恩时,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恩自然给了我们四季,感恩朋友给了我们情谊,感恩社会给了我们温暖。”如果你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那么你的内心一定会宁静而温暖。这是上苍赐予你的回报。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不希图回报而回报已在路上。
2022年5月15日中午12时写于北京储云楼北窗
投名状游戏 http://www.xinzhiliao.com/sj/xiaji/25486.html- 标签: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
-
重生随笔|说回报
吴重生(左)与著名作家梁晓声 2018年3月摄于北京 吴重生/文 “我做这件事情,是遵从自己的…
- 大众CEO被马斯克拉进“夸夸群”
- 理想:像苹果那样
- 电动+海外占比超5成,奇瑞4月吃下“定心丸”
- 4月新能源销量:消失的特斯拉
- 4月车型销量榜:哈弗H6再次败北,汉成中高级车冠军
- 现代将在美国建电动汽车厂与Rivian沃尔沃做邻居
- 如果没有内耗,你会将精神“外耗”到何处
- 老根杯英式橄榄球赛系列之十三
- 夏天到啦!
- 回到莱布尼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