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噪音吗?如何减少噪音的产生与影响?
提到噪音,相信大家都感同身受过,因为噪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些人会觉得只有街道上的汽车鸣笛、邻居的装修声、广场舞、飞机起降等带有明显音量的声音才被称之为噪音。
其实不然,在维基百科中,关于噪音的解释是这样的:噪音是令人生理或心理上觉得不舒服,一般让听到它的人不悦、不舒服、不想要的,或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
也就说噪音可能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音量大的声音,而可能是手机连续的铃声、同事咔咔嚓嚓的机械键盘声或者是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机箱所发出的嗡鸣声。
那么噪音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哪些危害呢?噪声超过多少就会让人觉得不适呢?
根据世卫组织对欧洲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噪音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之后影响人体健康的又一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噪音污染中,不仅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
我们常用的测量音量的单位是dB(分贝),其是B(贝尔)的十分之一单位,测量噪音往往需要通过仪器中的频率滤波器来将声音数字化、可视化。
根据不同的噪声水平,我们大致可以分以下几类情况:
0-20dB:该区间内处于安静区间,人耳几乎听不到明显的声音,感觉舒适。比如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安静的图书馆内。
20-40dB:该区间内处于较为安静区间,人耳能够听到明显的声音,感觉舒适。比如对面对细声交谈、安静的客厅。40dB为我国噪声标准规定的疗养区、高级宾馆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的夜间声音上限。
40-60dB:该区间内处于安静与吵闹之间的临界区,人耳对该区域内的声音较为铭感,长期处于该声音环境下可能会导致人心情的烦闷、不悦等情绪。
60-80dB:该区间内处于轻度、中度吵闹区间,人耳位于该区间为处于危险的临界区,长期处于该声音环境下可能会导致人耳神经收到损伤,影响听力。
80-100dB:该区间处于重度吵闹区间,一般只会出现在大型设备、距离几厘米的闹钟、电锯等设备的旁边。人耳处于这种环境下几小时内就出现明显的听力受损,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将会对神经造成严重不适。
高于该区间的声音则是严重的噪声,通常见于喷气式飞机起飞、火箭发射的声音,超过120dB的环境中,只需要1分钟,人耳就会出现短暂性的耳聋。140dB时,则有可能出现永久性耳聋或者更严重的身体损伤。
从这几类情况下,我们可以知道人体感到最舒适的区间应该是0-40dB,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保持的声音环境。但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有许多噪音源要远高于这个区间,虽然我们不会瞬间感到不适,但是在这些噪音源旁边待久了,其不适感就会慢慢增加,可能会表现在情绪上或者眩晕感。
但是我们的耳朵并不是收音仪器,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分贝的数值大概了解到音量对于人体的伤害,但是日常生活中一些低分贝的声源也有可能被我们敏锐地察觉到,比如以下几种声音:
1.高音调口哨带来的主观听感就要远比其音量更加刺耳
2.有节奏的敲击声、旋转声。
以上两点都是基于我们人耳对于1000-4000Hz的声音比较敏感而导致的。
同时,由于声音是通过振动空气进行传播,声压的强度会随着距离拉长而减弱,所以我们距离噪音源的距离也十分重要,比如一架喷气式客机正在发动的引擎,我们位于其10米的时候接收到的噪音是130分贝,足以震碎我们的耳膜,而假如我们离得足够远,那么我们接收到的噪音也就只会有50-60分贝,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
所以根据以上内容,我们简单对于噪音进行一个小结,我们感受到噪音的危害主要来源于
1.噪音本身的强度(dB分贝)
2.噪音源的发音频率是否为人耳敏感接收区域
3.人耳与噪音源的距离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噪音源有哪些呢?由于很多城市都禁止了机动车在市区鸣笛,也对装修时间有着严格的规范,所以多数人还是只能接触到生活、工作用品所发出的噪音。相信大多数人都听到过家里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在启动压缩机时的声音,那种高音频的“滋滋”声,虽然音量不大,但依然十分刺耳,让人难以忍受。这就是最常见的高音频低音量的噪音源,而这些噪音源都可以通过拉开距离的办法进行解决,那么还有什么用品是既不能拉开距离,又是常见噪音源的呢?
其中最容易让我们忽视的便是台式电脑主机。目前随着电脑硬件技术的不断革新,在性能得到猛烈提升的同时,各个硬件的发热量也在攀升,比如CPU、显卡,这两者可以说是电脑中的发热大户,想要压制住它们动辄上百度的高温就需要各种大体积的风冷、水冷散热器。而这些多风扇的散热器在运作时就会发出高分贝的噪声,透过目前主流的带着许多散热孔的电脑机箱,让用户感受到闷闷的噪声。
还有一点便是电源所发出的电磁啸叫,由于许多DIY爱好者和主机厂家在组装台式机时往往都会在核心硬件上投入较多的预算,而在电源中则能省则省,只能能够输出够用的电流即可。但是低成本的电源就会是主机噪声的核心所在,不仅电源的风扇会发出剧烈噪音,其电磁啸叫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就是大家常常听到的高频滋滋的声音。这种声音虽然不会立马引起用户的不适,但长时间曝光在这种声音下,这种刺耳的声音就会让人觉得心烦意乱。
如何解决噪音问题?
我们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引起耳朵内鼓膜的振动从而听到声音。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噪音问题,就要从这二者中找到答案。
1.减少声音的产生
2.阻止声音传播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来自德国的一个叫做“be quiet!”的电脑配件品牌,看看如他们的名字一般的静音电脑主机、风扇、电源等,是如何通过物理手段抑制噪音的。
1.减少声音的产生
如何减少机箱内声音的产生呢?既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那么我们先从电脑中一直在动的物体——散热风扇说起,风扇在旋转时一方面会改变空气流动,产生空气阻力,让空气振动从而产生噪音。
根据这一点,be quiet! PURE WINGS 2 PWM 12cm风扇采用了一种水波纹形状的扇叶,在每片扇叶中增加许多凸起结构,这样就像是飞机的机翼以及跑车的顶棚一样可以通过形状的改变增加空气的流速、减小空气阻力,从而减少空气振动而产生的噪音问题。
另一方面,风扇的运动是由风扇电机中的轴承所驱动,轴承在旋转时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声音,所以轴承的好坏也会影响风扇在运行的噪声问题。
be quiet!为该风扇配备了Rifle来福轴承,该种轴承相较于传统轴承体积小,而且内置高耐磨含油的中空轴承,减小了轴承与轴芯之间摩擦力,从而从根源上降低了噪音。
该风扇在全力运作下发出的噪声只有20dB左右,可以说是十分安静了。
而从该风扇我们就可以延伸出be quiet!的其他一些静音产品,比如说be quiet!750W PURE POWER 11 FM电源,该款电源的散热也是采用刚才所提到的水波纹设计风扇,能够为电源组件带来强有力的散热的同时还能有效控制噪声。对于电源来说,刚才我们说到了电磁啸叫问题,对于这款电源来说,采用的是高品质台系电容,对于稳定性以及电流平稳性来说都是所以提升的,这就让这款电源即使在全功率状态下都只会产生24.8dB的噪声。
而且这一数据是来自于专业的降噪实验室,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有“音量屏蔽”效应影响,真实情况下,用户听到的声音会更小,几乎是静音的表现。
另一款产品则是带有三个be quiet! PURE WINGS 2 PWM风扇的be quiet! PURE LOOP 360水冷散热器,这款散热器由于搭载了三枚静音风扇,同时还采用了双层包裹的水泵设计,让其在全功率运作的情况下可以仅仅发出40.5dB的噪声,这对于360规格的水冷风扇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得可贵的成绩了。
2.阻止声音传播
接下来,我们从声音传播的角度聊聊如何减少机箱噪音的发出,我们都知道如果将机箱完全封闭起来是不现实的,为了构建合理的风道,我们还是要在机箱上设计出许多的风孔来辅助散热,那么声音似乎就不可能被减弱。但是假如可以在机箱内增加可以吸附声音的材料就可以做到,比如吸音效果明显的隔音棉。
be quiet! PURE BASE 500这款机箱产品,有侧透版和非侧透版之分,其在机箱的侧、前、顶部都采用了加厚的隔音棉,隔音棉可以阻挡声波的传播力度,让大量机箱内部的噪声传出来时就已经处于减弱后的状态。同时为了消除因隔音棉而产生的机箱内风道不畅通的问题,这款机箱还在前后各安置了一款14cm的be quiet! PURE WINGS 2 PWM风扇,让机箱的散热问题迎刃而解。因此该款产品,在保证了不错的散热效能的同时还能保持静音。
在整体搭配之后,这样一套“静音”系列的主机就可以带给用户非常舒适的使用体验。
在我看来,科技产品的进步就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更加便捷、更加舒适、更加轻松的生活,而不是性能越强、噪音越大,给用户带来的困扰与烦恼越多。be quiet!正是将这种想法贯穿在产品生产之中,让安静陪伴用户左右。我们已经在外面忍受了太多的噪音,难道在家中还要忍受风扇的嗡鸣吗?
妈妈的朋友超清在线看 http://www.xinzhiliao.com/sj/qiuji/27438.html- 标签:版画的特点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
-
你真的了解噪音吗?如何减少噪音的产生与影响?
提到噪音,相信大家都感同身受过,因为噪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些人会觉得只有街道上的汽车鸣…
- iPad mini 6金属模具曝光 将变成全面屏设计
- 虚拟偶像 限量盲盒...你对PC厂商的印象要改了
- 苹果计划扫描用户iCloud以保护儿童安全
- Facebook推出VR应用程序 可虚拟现实远程会议
- 荣耀 Magic3至臻版开售:六边形后摄,搭载骁龙888+
- 支付新体验!诺基亚4G功能机支持支付宝扫码支付
- OPPO影像研发总监:连续光变和五轴防抖可用在同一款手机上
- iPhone X从三千米高空掉落 或因保护壳保持完好
- Uber前首席产品官加盟微软 将负责端到端的消费者战略
- iPhone 13新配色渲染图曝光,粉色真的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