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评圈的潜规则揭示了厂商和车评人的关系为何奇瑞的却很少?
很多车评人有一个完整的团队,主要收入是汽车厂商的广告和营销费用,通俗点说就是充值。2013年之前的十年,奇瑞是自主品牌绝对意义上的领跑者,甚至是它的代名词。最闪亮的时刻是2007年3月,奇瑞历史性地超越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汽通用,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获得月度销量冠军的自主品牌车企。
奇瑞的车评不多,其实车评人只是一个职业,大家都是为了赚钱,你不给钱,别人怎么帮你吹?说白了,车评人只是车企养的一帮广告商。为什么奇瑞明明是自主品牌中最老的,而且自研率也挺高,无论是质量还是做工都不比其他国产品牌差,甚至更好,但是为什么销量不高呢?
实际上,转型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奇瑞砍掉了很多销量不错的老款车型,主打M1X平台、T1X平台、高端M3X平台,也砍掉了不少营销成本。然而,这得罪了许多汽车评论家,在低谷的时候,奇瑞面临了无数的攻击甚至嘲讽,甚至尹同跃也遭受了很多人身攻击,然而最终,奇瑞活了下来。
在缺乏市场感知方面,奇瑞也是痴迷于研究,就像书呆子读死书,却忘了跟着市场走。奇瑞曾经辉煌过,只是在市场定位上跟不上主流。吉利、长城、长安都在寻找市场空白点,打造主流价位、新潮车型,而奇瑞没有跟上。跟着他们在品牌建设力上找卖点,坚持自主研发,不贴金,宣传上吃亏,动态上再次落后。
近几年SUV市场基本被长安CS75、哈弗H6、吉利博越瓜分,常年称霸榜单。而奇瑞虽然跟了瑞虎系列,但是很难涉足,自然抢市场。汽车评论家也需要热度,谋生的活,谁热就捧谁。也就是说趁着热度,哪款车刚一上市有点火,车评人就立马跑来找评价、试驾,都是希望能在里面捞点流量,利用这个机会出名。
经常关注车评的人会发现,国内这些所谓的大V车评人,还有动物园说什么车,很少评价奇瑞的车,一些豪华品牌车和一些合资车经常被评价,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是汽车圈的潜规则,你以为这些车评人是自发去评车的吗?
一般汽车评测,或者新车发布,车企邀请一些媒体来评测,一般是赛车领域的;要么一个车型有宣传的需求,请几个车评人来评价。所以你能看到的是,要么不发车评,要么全网都在评价这款车。汽车和手机不一样,价格贵,全网很少有车评人自己买车然后评价。
但是对于厂家提供的车辆,汽车评测人员很难保证其客观独立的观点。奇瑞以前很受欢迎,但是车型太少,没有太多惊艳的车型,所以这里人不多。奇瑞瑞虎8大家都知道,2019 到2020年初很火,当时满屏都是瑞虎8,尤其是搭载了1.6T发动机之后。
另外,他的改款确实有点失败,现在大家的热情都没了,偶尔有自媒体还在试水新车型,但是热潮已经消退,奇瑞的新鲜感已经没有了,车评人自然会跟风转向其他车型,不然不知道明天有没有饭吃了。
蚂蚁努力也是为了吃的,车评人累死,可不是吃几个馒头就能打发的。而奇瑞怎么说呢?就像一个技术人员在努力工作,技术不错,但就是对付不了客户和老板,老板叫他,他就接,或者最多应一声,如果老板不叫他,他可以三年不理老板。
就连奔驰宝马也开始做混动新能源了,奇瑞还是专做内燃机的,虽然反响不错,但市场趋势已经不再向燃油车靠拢,产品尽快转型升级才是重点。新推出的混合动力技术,鲲鹏动力还没有正式装上量产车,不知道和比亚迪的DMI技术相比是不是有一战之力。
综上所述,其实车评人只是一群被车企圈养的广告人,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所谓的试运行不过是告诉你优点,然后说说一些不痛不痒的缺点,基本上不谈什么实质性的问题,更多的是推荐。而奇瑞呢?或者国产车怎么样?
其实合资在什么层面压倒国产真的不好说,很多人选择合资,也许举的例子真的有很多原因,而且比例不小,算是好面子。但是说实话,如果是家用,国产真的不比合资差,后续保养维修都比合资优越,就看你的选择了。
- 标签:本站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
-
车评圈的潜规则揭示了厂商和车评人的关系为何奇瑞的却很少?
很多车评人有一个完整的团队,主要收入是汽车厂商的广告和营销费用,通俗点说就是充值…
- 有些汽车测评人的文章可以扯淡到什么程度呢?仅供参考
- 正版全年免费2019版
- 车评圈的潜规则揭示了厂商和车评人的关系为何奇瑞的却很少?
- 旋极信息:公司的嵌入式产品可以用于所有的嵌入式产品开发和测试包括汽车制造的嵌入式
- 双前脸圈粉 家族9月终端销售突破2万台
- SK电讯利用5G网络 完成自动驾驶汽车测试
- 23款汽车测评:车外行人安全指数特斯拉Model3垫底
- 汽车之家海外业务「YesAuto」上线氪欧洲报道
- Tessy 嵌入式软件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工具
- 过程严格的汽车测评结果出炉爆款汽车居然垫底第一名让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