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读书的习惯体味阅读的乐趣
人文学院的支教教师吴建平,是支教团年龄最大的60后老师。吴建平当初报名参加支教扶贫服务团时,特意请学院刘祥辉问了人事处,年龄大的老师能否报名?她在得到学校回复后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 吴建平是1986年在大学二年级参加的中国党, 已是33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吴建平受党的培养,读研读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作为一名老党员,始终保持党员的党性原则,坚定理想信念。出身内蒙的吴建平带着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献一份力的想法来到了科右前旗,践行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就像陈立群老师所说的“不为功利,只为心中那份心愿”。
吴建平来三中支教以来,发现这里的贫困比她想象中的严重。她国庆回北京见到一些同事,大家问她这里的生活条件怎么样,吴建平回答说既然我们选择了支教扶贫服务,就不用说什么条件苦不苦了。这里的住校生因热水资源不足,女孩子只能用凉水洗头;班级里贫困家庭的学生很多,这些家庭的孩子学习动机不强,成为班级里学习困难的学生。吴建平记得,出发前的培训会上,王洪元讲了一句话很触动她:“贫穷的代际传递”。在这里她切实体会到贫穷的代际传递。物质条件的匮乏带来精神生活的匮乏,贫穷会导致稀缺性思维,限制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对未来的梦想。
习总指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少年是中国的未来,是复兴强国之梦的建设者。吴建平希望在这里能为学校和孩子们的发展做些贡献,不忘初心教好书,尽更多责任,做好一名教育工作者。
人生每一阶段遇到的老师都是一笔成长的财富,老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吴建平担任初一三个的班的《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懂得做人的道、治国的法。用这一年的支教时间,陪伴这一届孩子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心存理想,志高远大,看到祖国的未来,去求知、去学习,拿出自己的志气,通过现在的努力,在学业上走得更远,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学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通过与学生接触,吴建平发现这里的孩子活泼可爱,也很聪明,孩子们都渴望得到关注,特别是学习成绩差和调皮的学生,需要教育工作者尽更多的责任。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重教师传递的知识。学习成绩差不是智力有问题,是缺少对孩子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为了培养孩子们课堂记笔记的学习习惯,吴建平和园林学院的黄晓老师各自给自己带的三个班学生每人买了一本笔记本,让学生记笔记,时常有学生上课说丢了笔记本,他们就再发给孩子们一本。这次月考,吴建平发现班级里有几个共认的差生其《道德与法治》课的考试成绩很好,这一点让她感到很有教书育人的成就感。
来这里一个月后,吴建平发现很多孩子受家庭条件所限,从小没有接触太多的图书,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校图书资源和管理教师有限,学生到图书馆借阅的机会不多。于是,她想到创建“班级书橱”的计划,先在她任教的其中一个班七年三班尝试,再推广到全年级全校。在吴建平与班主任杨老师沟通后,确定杨老师负责准备书架,吴建平负责准备图书。9月21日吴建平在当当网购买了21本青少年读物,有《红星照耀中国》、《名人传》、《老人与海》,《科学简史:伟大科学家的故事》等书籍。吴建平的想法得到了人文学院刘祥辉老师的大力支持,9月27日,人文学院本科第一学生党支部在全院发起了为贫困地区学生捐书的公益倡议,现已募捐到500多本书寄到科右前旗三中。同时,这一计划得到支教团队陆鹏飞、黄晓、郄汀洁、魏国等老师们的赞同,他们也与各自的单位联系,获得了院校方面的支持,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林学院、园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MBA中心五个单位将共同投入科右前旗三中“班级书橱”和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支教这一年他们希望为学校的发展做一些可持续的实事。通过建立“班级书橱”,让孩子们有阅读的空间和条件,自由借阅班级图书,喜欢阅读,滋养心智,收获知识。这些书在我们支教结束后,能一直陪伴孩子们,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体味阅读的乐趣,践行来这里的支教理念,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无悔的事情。
- 标签:本站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