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同比增长3248%

  8月29日,深圳1-7月经济数据出炉,总体稳中向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7月,深圳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9%。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91.9%。

  同日,世界500强比亚迪发布上半年财报,该公司上半年营收总额1506亿元,同比增长65.71%,表现亮眼。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5.95亿元,同比增长206.35%。比亚迪快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奥秘在哪里?答案就是坚持技术创新之路,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年初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1》显示,深圳创新能力指数85.17,位居全国第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破5”,达5.46%;专利授权量27.92万件,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

  素有新能源车行业“专利王”之称的比亚迪,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106.27亿元,同比增长24.2%。

  目前,比亚迪在全球拥有40余万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拥有11个主要研发机构,覆盖材料研究、电子、电池、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半导体等各个领域。截至目前,全球累计申请专利约3.4万项、授权专利约2.3万项。

  比亚迪坪山总部贵宾楼有一面专利墙,在这面数百平方米的灰色墙体上,密集排列着比亚迪从全球所获专利中甄选出来的3000件专利名牌,这些名牌中簇拥着八个大字:“技术为王、创新为本”。

  “技术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看得更深,技术的高度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这句话完美诠释了比亚迪长期以来创新发展、成功突破的核心密码。

  “技术创新是比亚迪的DNA。”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副总经理杜国忠强调。“比亚迪建立了自己的‘技术鱼池’,这么多专利和技术的积累就像养了很多鱼,比亚迪将这些‘鱼’聚之一池,当市场成熟且有市场需求的时候,就捞出一条‘大鱼’,应用在产业和产品上,于是大家在比亚迪汽车的新品上不断看到创新技术的出现。”

  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近64万辆,同比增长324.8%;上半年实现营收1506.07亿元,同比增长65.71%;净利润35.95亿元,同比增长206.35%。

  深圳科创企业大多采用市场化牵引科技创新的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创新牵引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自主创新发展之路。比亚迪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正式进入汽车行业。2006年,搭载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的F3e纯电动轿车研发成功。从此,比亚迪踏上了引领和推动新能源变革的征程。

  在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领域,市场上一直存在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路线之争。前者成本高续航时间长,后者续航略差但成本低且安全性高。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坚持将“安全”放在首位,多年持续投入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2020年3月,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正式发布“刀片电池”。这款电池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体系,以铝壳分装,通过针刺、挤压、炉温、浸水、过充等严苛测试,不起火不冒烟,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上升到了全新维度。

  因为技术难度大投入高,IGBT(英文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的缩写,中文名称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一直是制约我国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的“瓶颈”。比亚迪2002年布局半导体产业,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于2018年发布了IGBT。

  目前,比亚迪是国内第一个实现车规级IGBT大规模量产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包括芯片设计、制造、模组到应用)的车企。现在,比亚迪半导体已经实现了从IGBT4.0到IGBT5.0、从工业级MCU芯片到车规级MCU芯片的技术延伸。

  据了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现在已经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芯片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依托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CTB技术等创新技术。(朱文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