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生活  汽车趣谈

为什么这个国家“造出”的孩子和我们完全不一样?

  谈及德国,国人脑海中迅速弹出的关键词肯定包括啤酒和汽车,这源于德国在全球范围内响当当的制造业。然而在德国,最让他们引以为傲的除了汽车,还有德国“制造”的孩子。

  长年定居在德国的美国探索频道新锐华人导演朱春光,拍摄了一部教育题材纪录片《德国“制造”的孩子》,该片以一家在德华裔的故事和视角出发,向大家展示了德国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模式。

  小米、小麦两姐妹跟随爸爸妈妈生活在德国南部城市因戈尔施塔特,他们每天早上7点起床,洗漱准备完毕就由妈妈开车送她们去当地口碑很好的一家公立幼儿园上学。

  在德国,老人基本不参与带孙辈,带孩子基本由父母独立完成。小米小麦的爸爸工作繁忙,所以接送的任务由妈妈完成。

  早上八点是晨会(Morgenkreis)时间,孩子们分别在各自的小组,用游戏的方式说出日期、天气以及一些简单数字概念。在晨会之后就是幼儿园的重头戏:兴趣分组活动。

  小小的孩子和妈妈分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因为有兴趣的引领和吸引,孩子很容易忘记分离的焦虑,积极投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去,因为她们还有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需要完成。

  通过不同的兴趣分组,孩子能在看似毫无教学痕迹的项目活动中学到知识、增强自信,同时也能收获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的完成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漫长的过程是宝贵的经验,是环境和老师给予孩子们珍贵的不断试错和修正的机会,在不断犯错-修正-成功的循环中让孩子独立思考、行动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德国各联邦州都会制定自己的幼儿教育大纲,而大纲的具体执行则由幼儿园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自行调整。

  根据不同的幼儿园的安排,幼儿园上课时间有半天也有全天,(半天居多)全天幼儿园在午睡之后(不强制午睡,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可以自行安排安静的活动)直到15:00都是自由活动时间,老师不再安排任何教学或者集体活动,孩子们在这一段长时间内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活动。

  幼儿园有不同功能划分区域:手工区、娃娃家、科学益智区、建筑区、图书绘本区、歌舞表演区等不同分区,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天选择不同的区域和同学一起玩玩具。

  这是一份北京公立幼儿园的日程表,是我根据身边孩子就读的各类各级公立幼儿园综合整理的结果。需要注明的是,户外活动这两小时因为北京的天气原因经常难以保证。有部分公立幼儿园也实施半天制度,午餐后由家长接回家自行安排。

  现在北京部分公立幼儿园也开始实施混龄教育,或者说开始进行带有混龄启蒙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小、中、大班的孩子经常能通过不同的活动安排在一起学习和交流,比如跳蚤市场、图书馆日或者文艺演出。

  我女儿就读的幼儿园从中班开始,每天都有小值日生轮流帮助老师整理摆放餐具和收拾桌子。每个孩子轮流在班级里给大家讲新闻,这个形式类似于纪录片中德国幼儿园的晨会。

  家长和孩子分享几个新闻,孩子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选用,如果不选用新闻,也可以选择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作为新闻素材,然后把新闻素材用绘画的形式画在纸上,图文对照分享给班级的同学们。

  以上提到的德国公立幼儿园与中国公立幼儿园,有很多活动在流程设置很相似,但在具体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差别却令人颇感惊讶,培养出来的人才类型也大相径庭,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在中国,老师是具有绝对话语权的权威存在,尤其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听老师的话、保持安静和不吵闹,是基本要求。老师不让做的事不做,老师不让说的话不说;争做乖孩子,好孩子。

  老师不让孩子做的事很多,主要原因是因为孩子还小、这个不会那个也不懂,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老师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当时对儿童的教育认知和现在是不一样的,那时候会说你还小、你什么都不懂、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听大人的话,延续大人的成长经验长大。”

  直到1990年德国统一,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迟缓,失业率上升的同时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们的未来将面临新的挑战,这才开始实施教育改革。才开始注重孩子的个性化教育和发展,所以形成了现在的德国学龄前教育理念。

  从前的德国需要按部就班、听从指挥的人,如今需要能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人才。社会不再需要一模一样的人才,而是需要创新来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

  老师始终作为一名旁观者和协助者存在,不越权、不越位,不去替孩子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德国幼儿园教学中的重头戏:项目教学活动很好地给予孩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在中国,正规学校的本土老师绝大部分毕业于师范院校,各类各级师范院校拥有类似甚至相同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这种考核标准下培养出来的老师也都具备固定的知识结构和类似教学方法。

  老师到岗之后,严密的考核标准导致老师不愿也不敢创新教学,因为创新就意味着有失败或者不妥的风险,而少有人愿意冒这样的风险。最安全的做法就是紧跟政策和大纲的要求。

  前文提到在德国,各联邦州都有自己的教学大纲,而幼儿园又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对教学活动计划进行个性化安排。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那些在某些国内可能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在不同的教育体系下可能就是有着特殊才能的孩子。

  孩子们只是有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处事方式,发掘不同孩子的兴趣点并积极引导和帮助他进步和发展兴趣爱好,他就是那个“又乖又配合”的“好”孩子。

  德国幼儿园的项目活动没有实际的指南和主题规定,完全按照孩子们的想法即时制定,这就需要老师和孩子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结,能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最重要的基础是信任。

  老师在从孩子们身上收获灵感和素材。遇到大家有争议的问题时,幼儿园会在各项目组内举行投票,以结果说话,没有一言堂也没有争执不休的场面。

  项目组的孩子想要把自己的项目成果放在全市最大的商场里展览,这样在国内“异想天开”的想法在德国这所幼儿园得到了老师和学校的支持。

  老师和学校一起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他们的心愿。在一个月以后,孩子们的作品正式在全市最大的商场大厅展出。

  孩子们在“美国”这个项目中完成的其中一件作品:自由女神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和创作手法,同样的原型被孩子们演绎出千变万化的版本。

  老师们不仅仅是简单帮孩子实现了展出作品的愿望,通过如此有仪式感的活动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参与感,同时也能让社会和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成果,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去。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对成功的定义都是相对狭隘的,人们对成功的定义依然停留在有钱、有权或者既有钱又有权的层面上,这个趋势短期内看不到扭转的可能。

  家庭幸福,因为无从衡量甚至无从描述,所以不算成功;做自己感兴趣但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事,不算成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赚钱少,不算成功;哪怕摆早餐铺、做房屋买卖经纪人、做销售能赚钱,但是工作不体面,不算成功。

  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也能窥见中国大多数民众对成功的定义。现在的家长目光远大,985、211 都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国内奔着北清复交去,国外留学除了常青藤,其他统统不入法眼。

  哪怕能让孩子学一门手艺,理发也好,汽修也罢,这些都是底层社会的职业,登不上台面。除非做这样的工作能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否则就是失败的写照、是不好好学习带来的后果。

  比起精英教育,德国更重视的是职业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Berufsausbildung)举世闻名,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全民对职业技师的尊重和认可在世界首屈一指。

  德国前总统赫尔佐格曾在公开场合提出:“德国想要保持在国际上的经济竞争实力,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优秀产品需要优秀的技工来完成,没有技工实施完成的科研成果,仅仅是纸上谈兵。”

  那些在中国“难登大雅之堂”的汽修技师、厨师、焊工,在德国都是广泛得到社会认可的职业,技工的收入也高于普通白领,德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30000欧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是35000欧元左右,某些工种的工人收入甚至超过了大学教授。

  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德国孩子从小拥有更广泛的选择和出路。他们不必为了分数和高考孤注一掷,那些中国孩子用来拼分数和考试排名的时间,德国孩子都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自然、感受生活。

  正如院长所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和热爱。坚信生活必将美好,哪怕过程起起伏伏且满布荆棘。

  整个世界正处在极速变革的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人才,循规蹈矩的工种已经开始部分被人工智能取代。

  从现在开始,我们需要教给孩子的是独立思考和探索未知的机会和时间,未来他们面临的挑战是我们无法预测和想象的,唯一可以断定的是,未来社会肯定不需要端坐听话和流水线上批量产出的刷高分人才。

  本文转载自:家长会了么(ID:jiazhanghuileme),这是一个家长、准家长和以后想当家长的人,都值得关注的公众号。专注于分享儿童教育心得、科学育儿理念、儿童心理研究;探讨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社会百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