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生活  汽车趣谈

理想ONE、理想L9 凝聚理想汽车硬核实力 打造舒适安全的“移动的家”

  在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理想汽车几年来一直专注技术和产品研发,在行业中表现得十分出色。理想汽车的全自研的旗舰级增程电动系统和全栈自研的理想AD Max智能驾驶系统也刷新了人们对智能电动汽车的认识。截止目前,理想汽车已经为我们带来了理想ONE和理想L9两款产品,均搭载了以上两大自研系统,为家庭用户的出行带来了高智能化、高舒适度的出行体验,也因此这两款车型自上市以来收获了不少赞誉。

  其中,理想ONE是一辆里程更自由的电动车,可提供和燃油车一样的补能体验以及远超燃油车的驾乘体验。城市里纯电行驶,既经济又环保;露营供电,让全家在户外用电像在家里一样更自由;长途自驾游燃油发电,里程更自由,全家人更幸福。

  而理想L9则开创了三维空间交互体验,采用创新4D沉浸式影音系统、五屏交互模式、六音区语音自由对话等多种高智能化和舒适度的设计,让每一位家人都能拥有沉浸的视听和娱乐体验。

  除了优越的空间性能,作为一辆家庭智能旗舰SUV,保护好车里的一家人是理想L9的首要责任,也是一切产品功能的基础。在理想L9的产品逻辑里,安全被分成两条“线”:由车身结构所构建的安全性能“下限”和由主动安全功能来守护的安全性能“上限”。

  在研发过程中,理想L9的车身设计经过了212项整车和系统验证,除了咱们常在媒体上见到的碰撞测试项目以外,还包括沙地翻滚、路肩翻滚、螺旋翻滚、整车托底、前门后门柱碰、88公里/小时追尾、小角度追尾和正碰等等。

  如果你平时关注碰撞测试,会发现理想汽车对测试项目丰富度和指标要求都明显高于第三方碰撞测试,并且在全部212项验证场景中,理想L9都能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

  在车身设计领域,您可能不知道的是:针对不同碰撞场景,不是一味的“硬”就更好,而且有时对车身同一位置的“软硬”要求是完全相悖的。

  例如车身前轮靠后一点的位置结构,小偏置碰撞的要求是不希望这个位置有太大的形变,也就是需要“硬”一些,但正面碰撞则希望有一定的变形以缓解冲击力,也就是需要“软”一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理想L9通过结构设计另辟蹊径,调整了在偏置碰撞事故中的车身姿态,从而兼顾了在两种事故类型中的安全要求,在正碰和小偏置碰撞测试中都能有效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这些细节的设计需要前期大量的测试、调整和验证。

  这些精细化的调整都需要反复的优化、试验、调整验证、再试验,为了满足高频复杂测试的需求,理想汽车国内创新的自主研发了SOB子系统试验和台架,能在研发过程中更高效更大量地进行项目测试,通过碰撞能量分析,在研发中不断对车身结构进行优化。

  作为一款为家庭打造的智能旗舰SUV,在安全气囊配置选择方面,理想汽车也做了大量的研发验证工作,确保理想L9对车内乘员的360度全方位保护。

  理想L9在车内第一排正面标配两个气囊,第一排侧面标配两个气囊,第二排侧面标配两个气囊,而在车内两侧还有可覆盖第一排、第二排和第三排的两个侧面气帘,确保覆盖车内12个安全防护位置,形成360度的被动安全保护。

  在理想L9的副驾驶位前方拥有一块15.7英寸的车规级OLED屏幕,传统的气囊弹出方式确实无法满足车辆气囊弹出的被动安全要求。

  理想汽车创新了副驾驶气囊专利技术,通过前期详细的研发和反复多次的试验,可以确保在气囊弹出时对副驾驶乘员进行充分保护并确保副驾屏幕的完整性避免次生伤害。

  对于一款新能源车来说,除了对乘员舱的保护,电池安全同样至关重要。理想L9电池组采用侧防护梁和铝合金外壳组成的双重防护设计,保护电池侧方免受直接冲击。

  此外,由于理想L9配备的是新一代三元锂电池,采用更高安全性的阻燃材料和热失控防控技术,每个电芯有相对独立的隔热阻燃空间,即使意外真的发生,也能做到只冒烟不起火,进一步控制风险。

  最终,在交付给用户的答卷上,理想L9高强度钢和热成型钢的使用比例超过80%,其中32%的热成型钢。

  高强度钢使用比例和车身扭转刚均高于竞争对手,同时,理想L9也将满足C-NCAP的最高安全标准,在侧面柱碰和双侧小偏置碰撞中都将达到G的最高评级。

  对于理想L9来说这些都还不够,理想汽车所制定品牌安全标准要更严苛于第三方测试,因为对于理想L9来说,车身被动的安全是一切的底线

  在高标准的被动安全基础上,理想L9希望通过自研的AD Max智能驾驶系统尽可能规避或减轻交通事故的发生和危害。

  理想汽车的自研算法也在国际上已经斩获了多个权威奖项,涵盖纯视觉检测精度、纯视觉跟踪、多传感器融合检测和交互预测。所有的算法成果也都将在理想L9上得以应用,使其拥有更强的城市复杂路口危险检测能力。激光雷达和视觉双重融合算法提升了安全性,在很远距离就能识别到危险信息,并进行相对舒适的刹停动作。

  交付时的状态并不是理想L9辅助驾驶能力的“天花板”,理想把过去常规的线性研发流程转化为了闭环流程,在交付后通过收集用户反馈的信息和数据,并再次投入到研发流程中,以此为基础,理想AD Max的能力也会持续不断的提升。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