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汽车生活  驾车乐趣

科技支撑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我国大气污染格局己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SO2排放总量和浓度下降很快,而NO2环境浓度下降缓慢,大气NO2与SO2浓度比值全国范围内都在逐步升高,导致大气氧化性逐年增强、O3超标率升高。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O3超标率均超过了PM2.5,PM2.5与O3的协同控制已经成为空气质量改善的焦点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以下简称“大气专项”)总体专家组常务副组长张远航院士在近日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交流会上谈道。

科技部近年来通过“十一五”863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支持了一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项目,取得了突出进展,有力支撑了“大气十条”圆满收官和高质量实现预定目标。

珠三角是我国最早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重点区域。经过广东省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国家科技计划的持续支持,2015年珠三角PM2.5区域平均浓度在重点城市群中率先达标,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标杆”。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了珠三角地区O3与PM2.5污染耦合形成机理概念框架,建立了珠三角关键前体物组分清单,制定了二次污染成分立体监测网络规划设计总体方案,稳步推进PM2.5和O3协同防控基础性工作。”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教授郑君瑜透露了当前珠三角大气联防联控的工作重点。

郑君瑜正在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专项“珠三角PM2.5和臭氧综合防控技术与精准施策示范”项目,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下一步还将协调粤港澳三地科研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开展2019年秋季联合加强观测实验、大湾区成分网建设和预报预警体系构建,率先探索实现WHO-Ⅱ阶段目标的途径,实现PM2.5和O3污染协同下降。

长三角城市群地处南北气团交绥处,海陆气流交汇,高排放行业集聚,交通源密集,NOx和VOCs排放均居全国首位。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专项启动了“长三角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策略与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旨在支撑2025年前后长三角区域PM2.5全面达标,遏制O3污染上升态势。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大气污染与控制研究所所长王书肖表示,该项目整合了区域内26个城市常规监测站、8个大气超站、系留气球垂直观测;融合了走航和卫星遥感等观测技术,构建了大气复合污染立体观测技术体系。通过实施该项目掌握了长三角区域PM2.5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有机物占比最高,其次为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建立了基于受体模型和数值模型的PM2.5集成源解析技术,发现区域外传输、工业锅炉和移动源排放与扬尘是主要的细颗粒物来源。

记者了解到,长三角三省一市提前一年完成了“大气十条”任务,2013—2017年区域PM2.5浓度显著改善,区域25个城市2018年比2013年下降38%。2018年浙江省PM2.5年均浓度率先达标。

“目前大气专项已部署了陕西关中平原、哈尔滨-长春、辽宁中部、成渝地区、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重点城市群联防联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同时继续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推进这三大区域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和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创新,为未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开展技术创新和精准管理体系的探索。”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透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