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生活  驾车乐趣

京郊保水固土40年探索

原标题:清水下山

  雨季尾声已至。

  攒了整个夏天的雨水汇成清澈的沟涧溪流,穿过村庄,绕过果园,汇入河流。周末,不少城里人驱车而来,只为一睹京郊山村的秀丽山水。

  清水漫川绿满山。这样一幅生态、安宁、富裕的乡村图景,始于2003年启动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水源保护为中心,对576条山区小流域内的污水、垃圾、厕所、沟道、面源污染开展综合治理,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

  如今,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已从北京探索上升为国家政策,施及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挥出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广袤山区写下保水富民的生动实践。

  京郊保水固土40年探索

  京郊多山,坡陡沟深。千百年来的农业耕种、无常的水旱灾害、严重的自然风化,使得北京山区饱受水土流失困扰。

  上世纪80年代,如何有效保水固土成了水务部门的科研重点。1980年,北京市水利局成立了水土保持工作组,在门头沟、怀柔建设试验站,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保持探索。

  “小流域,就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自然汇水区域。”市水务局水保处处长刘春明说,本市山区共有576条小流域,流域面积普遍在10到50平方公里之间。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来治水,其实质是遵循水的运动规律。

  最初的水保探索,摸清了石质山地、土石山地、永定河滩地等不同类型小流域的水土流失规律,但也仅仅停留在小范围试验阶段。

  上世纪末,由于大气候的变化,京郊山区遭遇了极为频繁的水旱灾害。1997年底,本市就制定了《山区水利富民工程规划》,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抗旱节水为中心,建设小水池、小水窖、小塘坝、小水渠、小泵站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

  工程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水固土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之后,生态文明愈加受到重视,门头沟、怀柔、密云、延庆等山区的主要功能不再是农业生产,而是转变为生态涵养。

  展开一张地图,会发现北京城区宛如婴儿般被连绵群山环抱怀中,山区面积达1007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1%。燕山、太行山是天然的生态屏障,孕育着数百条沟涧溪流,成为京城碧水涔涔的源头,是城市饮用水的主要来源。

  密云、怀柔、官厅三大水库也坐落群山之中。河流泥沙俱下,导致入库水质下降,泥沙淤积严重。更重要的是,暴雨裹挟着氮、磷等营养物质汇入河流、水库,会对水质造成影响。

  遏制水土流失,已然迫在眉睫!

  2003年,本市提出了全新的水土保持理念: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即在小流域内开展溯源治污、源头护水等一系列生态和工程措施,以达到保水固土、行洪畅通、农民增收的目的。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从全局出发,把流域当做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开展系统谋划,全面治理,目的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与传统上治理水土流失时只注重保水固土不同,生态清洁小流域以水源保护为核心,不但要保持水土,还要开展溯源治污。

  只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才能从根儿上破解生态难题。2003年,本市首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在昌平响潭小流域启动了。

  因地制宜设“三道防线”

  初秋,南涧沟小流域溪水清浅,翠色满山,鲜果飘香。

  南涧沟藏在京西门头沟的群山之中,是永定河的一条支流,流域总面积15.02平方公里。

  谁能想到,仅仅在15年前,这清水翠谷还是一条黑水横流的矿山荒沟!“门头沟自古就是京西‘一盆火’。光是南涧沟上游,就足足开了50多个矿。”门头沟区水务局副局长王巍说,挖矿挖得树没了、山秃了、天儿也黑了,“就连麻雀打这儿扑棱棱飞过,也得臊眉耷眼落一身矿灰。”

  连年开采,南涧沟水土流失严重,多处出现了采空区。一下雨,雨水就冲刷着裸露的山坡,裹挟着泥土、煤渣,瞬时从山上冲下来,很容易造成山洪。并且,由于两岸没有植被,即使是大雨,这沟里的水也至多存两天。

  2005年,门头沟被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上游煤矿全部关闭,数千名矿区居民搬迁下山,同时启动了南涧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因地制宜是最重要的建设原则。即在不同坡度的山区,分别设置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这“三道防线”,共21项措施。

  就拿南涧沟小流域的一个山头——瓜草地来说,举目眺望,高而陡的山坡上是蓊郁密林,灌木、野草在林下蓬勃生长。这些区域坡度大于25°,是泥石流易发区,要涵养水源,靠的是一个字:养。

  所谓“养”,更专业的说法叫做封育保护。即实行全面封禁,禁止人为开垦、盲目割灌和放牧等生产活动,实施生态移民,适度开展生态旅游。

  通过封育保护,曾因采矿而植被尽失、山石裸露的瓜草地,没出几年便重新恢复了生机。

  无为而无不为。“养山”构筑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第一道防线,依靠大自然的力量修复生态,发挥植被的生态功能,实现自然保水。

  坡度在5°到25°之间的浅山丘陵区,居住人口多、开发建设也相对较多,则需构筑起第二道防线:生态治理。

  脚下是瓜草地近年来新建成的近千亩生态果园。通过兴修水平梯田、鱼鳞坑、保护性耕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方式,在坡面构筑起蓄水保土、涵养水源的水土保持生态体系。从春至秋,樱桃、梨子、海棠、黑枣、苹果等水果次第成熟,山头浸润果香,美不胜收。

  从瓜草地拾级而下,就来到了南涧沟下游的王平湿地,展现在眼前的则是生态保护这第三道防线。这道防线针对的是坡度在5°以下的河道、水库保护范围,目的是防止污水入河、入库。

  在王平湿地临水而立,河水澄澈,芦苇摇曳,迷人秋色宛如江南风光,自有一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境。

  北京市水科院生态所的薛万来介绍说,王平湿地面积12万平方米,设置了深潭浅滩、鱼道小岛、生态驳岸,还种植了各种净水植物。“包括南涧沟在内,总共有6条小流域都会汇入王平湿地,水质进一步净化后,作为永定河的生态用水。”薛万来说。

  数年保护,南涧沟的生态得以恢复,地下水位也连年回升。暴雨被密林“绊”住,不再咆哮着冲下山,而是化作润物无声的条条清流。2013年至今,这里甚至涌出了多处清泉,还出现了鱼虾和贝类。

  污水、垃圾、厕所同步治理

  有人的地方,就必然有垃圾、污水。为了实现小流域的生态清洁,北京对污水、垃圾、厕所、沟道和面源污染开展“五同步”治理,防控点源面源污染,开展溯源治污。

  平谷老泉口村,因村内有一眼老泉而得名,供村民世代饮用。前些年,这个曾因水而美的村庄也因水而烦恼。

  老泉口小流域面积仅为6平方公里,在治理之前雨天一街泥,刮风垃圾飞。“村里黄土裸露,柴草、粪肥乱堆乱放。一下大雨,就垃圾遍地,沟道脏水四溢。”村民这样说。

  经过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老泉口村又一次因水而美。流域总共建设了152处污水处理设施,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全部达标排放。村里还为每家每户配置了4个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桶,垃圾的消纳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

  这个位于熊儿寨乡北部深山里的小村庄,如今实现了污水不出村、垃圾不落地。抬眼望去,绿意盎然,农家小院,鸡鸣犬吠,宛如书中“桃花源”。

  永定河“几”字湾,将门头沟的陈家庄村环抱其中。200多户村民的生活污水,再加上十几家农家乐的餐饮废水,都要汇流至村中两座污水处理站。

  村南头,铁栅栏圈住一片100平方米的空地,侧耳细听,埋在地下的污水处理站正发出嗡嗡声。“过滤、生化处理、曝气,污水在地下转一圈,水质能达到目前污水处理的最高标准。”门头沟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两个站点加起来,每天能处理310立方米污水。清澈的再生水汇成一道小溪,叮咚跳跃流入数米开外的永定河,清可见底,水草丰美。

  永定河畔135个村,村村都有污水处理站,每座污水处理站根据村庄大小和需求逐一设计,日处理能力从10吨到200吨,有膜处理、无动力、多介质等七八种类型。旅游村还对污水处理站进行了特别的景观设计,与周边景致融为一体。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老话儿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绿水青山,又能否给村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呢?

  “小流域建设不仅是生态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它不是要砸掉村民的饭碗,反而是要解决山区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生产生活问题。”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就拿南涧沟小流域来说,过去,村民“吃山”吃的是煤和灰,如今“吃山”吃的是林和果。

  “樱桃是门头沟的一张名片,我们就围绕樱桃园开展了梯田整修和节水灌溉,还修筑了田间步道,可用于游客采摘果品。”薛万来说,生态果园实现了保水、增收两不误。

  如今的南涧沟,每年减少污水排放0.4万吨,垃圾100吨。流域年产樱桃、薄皮核桃等果品14万斤,实现年产值200多万元,还为南涧村的50多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眼下正是秋天,密云荆子峪村的千亩梨园已是果实飘香,其中的400棵梨树属于69岁的赵常满。他每天都要在自家的梨园里头逛上几个来回,修整枝桠、更换粘虫板。

  除了供游人采摘,赵常满还要挑个儿大、匀实的装箱,远销内蒙古、海南等地。刨除成本,梨园每年能为他带来20多万元的纯收入。

  这样的收益,正得益于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2002年,随着荆子峪小流域治理工作启动,种了多年谷子和玉米的农民,改行种起了红香酥梨。

  2005年,村里又花三年时间对梨园进行了有机转化。每棵树上都挂着糖醋液、粘虫板,用于对付害虫。“为了保护密云水库的水质,村里要求不能给果树喷剧毒农药。”村子负责人介绍说,千亩梨园每年能创收1200万元。

  在房山区贾峪口小流域,皮薄、果大、甜度高的白海棠是其特色产品。但是在治理前,果树得不到及时灌溉,年产量只有不到1000斤。小流域建设时,整修了破损的梯田和节水灌溉工程,白海棠的种植规模和产量逐年增加。

  在延庆,一条“四季花海”示范沟总面积164.17平方公里,囊括了16条小流域,惠及29个村庄。50公里长的花海景观大道亩均产值是传统农业的四倍。

  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北京市水务局统计数据显示,生态清洁小流域范围内的乡村涌现出一批“经济沟”,农民年人均增收20%以上。

  如今,京郊576条小流域中,已有343条达到了生态清洁的标准,在山区打造出一个个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生命共同体。据统计,全市水土流失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的4830平方公里下降到3202平方公里,减少水土流失量1876万吨,减少流失总磷558吨,总氮1120吨。

  悠悠清水下山,映照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北京。

  名词解释

  1,生态清洁小流域

  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行洪安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之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小流域。

  2,三道防线

  A 生态修复:(大于25°的陡坡)在人口相对稀少的山区,实施封山禁牧和生态移民,减少人为活动,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生态植被。

  B 生态治理:(5°到25°的浅山丘陵区)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和丘陵地带,发展节水灌溉,营造水土保持林;以综合治理为重点,将农村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

  C 生态保护:(坡度小于5°)在河道库区周边整治河道,清理垃圾;封河育草,建设林草生物缓冲带,发挥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维系河道及湖库周边的生态系统。

  3,五同步治理

  污水、垃圾、厕所、沟道和面源污染同步治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