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中升:植树治沙这件事儿我就要一直做下去
榆树茂盛,黄杨成荫,曾经飞沙走石的荒漠戈壁如今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十年治沙,喻中升的心愿,实现了。
1949年10月1日出生的喻中升与共和国同龄,退休前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渎职检察厅副厅级检察员。从1979年进入检察系统工作到2010年退休,30年的职业生涯中,喻中升始终战斗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一线,他曾荣立个人2等功1次、3等功4次,多次被评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并且在2009年时,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恢复重建30年以来的第一位“全国模范检察官”。
2008年8月,距离退休还有一年时间,喻中升被检出患有肝癌。他先是接受了药物介入治疗和化疗,后来又进行了肝移植手术。手术完成后的第二年,喻中升正式退休了,可就当所有人都以为他要在家中颐养天年的时候,喻中升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去内蒙古植树治沙。
在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锡林郭勒大草原南端,距北京近40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正蓝旗五一种畜场”,那是喻中升的“第二故乡”,年轻时他曾在这里学习、教书,生活过10年。喻中升记得很清楚,1976年他离开那里回城时,还是一派水草丰美的景象,可当再回到那里时,水库干涸,黄沙卷地,苍茫一片,居民还住在低矮的土围子里,生活水准依然很低。喻中升心里发酸,他下定决心,要帮当地居民植树治沙脱贫致富,让这片土地重现往日生机。
荒漠造林,谈何容易,正常人的身体都难以承受,更何况是个刚做完肝移植手术的60岁老人。家人不同意,可喻中升的理由难以拒绝,“肝移植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都不高,身边这么多病友,手术后能活过十年的也没几个,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想用仅有的时间和精力再做一件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起初,喻中升也曾邀请企业到牧场考察,希望他们能帮助当地百姓种树治沙脱贫,但荒漠植树,投入成本大、周期长、利润低,许多企业都婉拒了。喻中升和牧场协商,承包3000亩地,由自己牵头,开始了治沙工程。
喻中升查阅大量书籍、资料,仔细研究了正蓝旗地区气候、土壤、降雨、地下水情况,又对治沙的植物种类,栽种养护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比对研究,第一批先购置了2000株樟子松树苗和大量的黄柳条。
说起种树,许多人觉得,不就是刨个坑,栽棵苗,浇点儿水,能有多难?可当地人都知道,要在荒漠戈壁上种活一棵树,不比养活一个孩子容易。四五月是当地的植树季节,却也正是一年中的风季。风沙打在脸上,割面如刀,让人睁不开眼;吹在身上,让人走不动路。这个季节的内蒙古天气还很冷,喻中升和工人一起扛着铁锨、锄头在荒漠上一干就是一整天。双手冻得发麻,磨出了水泡;脸被风沙吹得爆皮,被强烈的光照晒得黝黑;嘴唇干裂,指甲缝里、衣服兜里灌满了沙子。可最让人揪心的是他身体的术后恢复问题,腹部两道各一尺长呈人字形的缝合刀口,经常疼痛难忍,喻中升常常要用绷带缠绕着身子才能防止刀口崩裂,缓解疼痛。
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可又劝不动他,只好悄悄地找到牧场领导,希望能劝他回家。喻中升得知后,大发雷霆,“我去当地种树,人家还得随时为我的身体提心吊胆,为我负责,这叫什么事儿?植树治沙是我这辈子最后一件大事儿,这件事儿办好了,能为当地老百姓造点儿福,我最后的心愿就了了,以后谁也不许再去找人家!”
第一批种下去的树苗因为气候恶劣,很快就干的干,死的死。第二年春天,喻中升又带领工人,栽种了一批黄柳、两万株杨树、三万株苹果树苗。树苗都种上了,可由于水利条件有限,浇水不到位,最终成活的没几棵。“浇水问题不解决,怎么栽也没用。”喻中升自掏腰包购置了变压器,打了四眼井,接上水,解决了给树苗浇水的问题。
第三年,喻中升带着工人又补种了万余棵榆树。可荒漠上种树,实在太难。常常前一天刚挖好的树坑,一夜之间就被风沙填平了;前一天刚种下的树,第二天就被连根拔起;几个月的不眠不休,只要一场大风,一夜间便能化为乌有。就这样年年种、年年死、年年补,光是2016年,喻中升带人栽种的榆树、黄杨、马尾松就达到了36万余株。
喻中升说不清自己到底投入了多少钱,“反正每年都得补树苗,有钱就花呗。”袜子破了舍不得买双新的,肚子饿了就吃泡面和馒头,“多省一点就能多买一棵树苗。”喻中升说。
功夫不负苦心人。十年的风雨兼程,3000亩荒漠换了天地,绿荫片片、草木茂盛。这一片新绿,就是整片荒漠的希望。
如今,已经70岁高龄的喻中升仍然坚持每年4月至10月间前往牧场,继续植树固沙,带领当地居民脱贫致富。他计划着,今后要多种一些松树,因为“松树虽然不易成活,可一旦扎下根,就能几十上百年地活下去。”喻中升说,当年刚做完肝移植手术时,他想着自己的身体能撑个五六年,如今十年过去了,他的身体一直恢复得不错,“趁着身体还能承受,植树治沙这件事儿我就要一直做下去,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儿啊!”
- 标签: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