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动汽车产业前景可期
在第八十七届国际车展上,各厂商展示的新能源汽车备受瞩目。图为参展的一款由中国企业研发的量产版混合动力超级跑车。
最近,美国电动车及能源公司特斯拉的股价大幅度攀升,从去年12月每股180多美元上涨到现在的300美元以上,累积涨幅达67%。特斯拉因此一跃成为美国市值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可谓是世界电动汽车业的龙头,该公司的快速成长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世界电动汽车产业前景可期。
4月3日,特斯拉股价大涨7.2%,每股收于298.52美元,总市值达到486.3亿美元,一举超过了美国汽车“百年老店”福特454.7亿美元的身价。紧接着特斯拉股价再上层楼,一度达到每股303美元以上,市值攀升至530亿美元,超过美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这一现象不仅令特斯拉欢呼雀跃,也让世界电动汽车行业颇为振奋,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特斯拉在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化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建树,然而,从2014年到2016年,特斯拉连续3年净利润亏损。据统计,2016年特斯拉全年营收为70亿美元,销量76285辆;福特营收为1518亿美元,销量665万辆;通用汽车营收为1664亿美元,销量1000万辆。市场分析认为,特斯拉尚处于“烧钱”阶段,但其股价飙升显示,市场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投了信任票。
具体来看,特斯拉股价飙升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一是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根据该公司最近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共交付2.5万辆Model S和Model X,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超出了业内分析师的预期。二是特斯拉推出的新款车Model 3目前进展顺利,市场充满期待。最近关于Model 3量产车型的消息接连不断,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更是巧妙利用社交吊足大众胃口。根据特斯拉披露的2016年财报,Model 3的进展符合预期,计划2017年7月进行小批量生产,9月开始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特斯拉计划在2018年生产汽车50万辆。现在看来,如果一切顺利,特斯拉实现这一目标很有希望。三是中国企业悄然成为特斯拉的股东之一。3月底,中国的信息产业巨头腾讯以18亿美元大量买入特斯拉股票,成为特斯拉第五大股东。此举不仅显示出业界看好特斯拉的未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资本市场对特斯拉的信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保需求的增强,电动汽车这几年风生水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除了特斯拉,美国的通用、福特,的宝马、大众,日本的丰田、日产,以及中国的比亚迪、上汽和北汽等,都在下大力气加速研发、推出新一代电动汽车。
自从2008年推出第一款两门运动型跑车以来,特斯拉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全球电动汽车风潮。2012年特斯拉推出四门纯电动豪华轿跑车Model S,2015年推出豪华纯电动SUV的Model X,2016年又推出Model 3,并于2017年下半年开始交付。目前最受瞩目的就是这款新型的Model 3,该车型起步价为3.5万美元,比以前的车型差不多便宜一半。基本款Model 3在6秒内就可以从零加速到每小时100公里,每次充电的最大行程为344公里。Model 3是一款大众型轿车,接受订购的国家也增加了不少,包括:中国、韩国、英国、、及新加坡等。
目前,雪佛兰、大众、福特的一些电动汽车品牌,无论是价格、续航能力还是市场竞争力上,都显示出同特斯拉汽车抗衡的潜力。然而,电动汽车能否普及,一是靠技术,二是看需求,三是看服务。不管任何产品,只有依赖过人的技术,经过市场的洗礼,被广大用户接受,才能成为时代的宠儿。早在20年前,通用汽车就曾推出EV1,记者2000年曾经在通用的试车厂驾驶过EV1,从启动、速度以及运行状况来看,EV1与普通汽车没有什么两样。但是由于天气、续航、充电时间等诸多问题难以解决,2002年通用结束了EV1的寿命。
自2015年起,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的电动汽车厂商更是摩拳擦掌,力争在未来的电动汽车行业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由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组成。根据中国汽车制造协会的数据,2015年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销售超过了33.1万辆新能源汽车。中国的目标是在2025年累计销售300万辆新能源汽车。
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报告,自2016年起,中国上行驶的电动汽车(分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数量在65万辆以上,成为拥有电动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2016年全球电动汽车登记数量约为74.3万辆,中国占了近半数(35.2万辆)。目前全球电动汽车产量为87万辆,中国电动汽车产量的占比为43%,位居第一。而和美国的产量占比分别为23%和17%。麦肯锡高级合伙人尼古拉穆勒评价说:“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中国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电动汽车创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电动汽车公司在中国冒出了200多家,由中国投资者主导的比较有名的电动汽车品牌有法拉第未来、Lucid Motors、卡玛汽车以及蔚来汽车等。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国家技术标准提高,相关企业必须拥有核心技术建立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在未来市场中有一席之地。
国际新能源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新能源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新能源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新能源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或其它网站的信息,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周孝信:期望2030年初步建成新一代能源系统 广泛应用储能技术新一代能源系统将以电力为中心,与信息通信和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是智能电网技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