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汽车市场  汽车报价

儿童影视作品的题材现实感和艺术内涵

原标题:儿童影视作品的题材现实感和艺术内涵(艺海观澜·文艺热点怎么看(5))

  创作者要坚定“一切为了孩子”的信念,坚定地致力于创造出真正有现实感、能让今天儿童产生共鸣的影视作品

  又到一年暑假,也到了暑期档影视作品争芳斗艳的时候。遗憾的是,无论荧屏还是银幕,表现当今少年儿童成长历程的影视作品都比较稀缺。不仅今年,近年来很少见到这一题材的影视新作力作,青春片、校园片表现的多是介乎少年和成年人之间的青春时节,当代“童年”貌似不被影视产业青睐。

  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缺位?从作品角度看,现实题材儿童影视作品或许因为没有抓住当代少年儿童最有话说的生活、没有找准与他们对话的角度而未能赢得小观众的心,失却广大观众支持,很难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从文艺生态角度看,今天的网络时代有大量动漫产品、游戏产品和图书不断问世,少年儿童的文艺需求得以释放,这也在无形中降低小观众对国产影视作品的需求,加大儿童影视票房风险和收视压力。

  那么,在文艺作品空前丰富的今天,我们为何依然呼唤现实题材儿童影视力作?首先,我们拥有这一文艺类型的创作传统,不乏“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之作。一部《闪闪的红星》让多少孩子强烈感受到父辈们坚守的信念,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部《城南旧事》又让多少孩子初次理解原来认识身边世界的过程就是长大成人的过程;一部《好爸爸坏爸爸》成为渴望得到更多关爱的孩子和因疏于陪伴孩子而内疚的家长的桥梁;《血色童心》《家有儿女》……这些作品留下不同年代少年儿童的成长记忆。从文艺类别来说,和文学、戏剧作品相比,影视受众覆盖面和影响更大。从少年儿童精神需求来说,当成长之惑在银幕中、荧屏上得到回应,青少年观众更容易产生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影视作品中的同龄人将成为他们亲切又可靠的伙伴。

  中国有3亿左右少年儿童,这一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日益增长和提升,他们需要在这个屏幕时代看到更多真正“看见”他们、“表现”他们的优质作品,今天的少年儿童需要影视工作者写出属于他们的故事,滋养他们的心灵;今天的院线和网络视听空间,亦有无数家庭期待创作者讲述有这个时代烙印的成长故事,为不同代际提供深度沟通的机会和话题。

  如何为当代少年儿童创作出讲述他们故事的精品力作?越是身处竞争激烈的影视市场,越需要儿童影视创作者首先坚定“一切为了孩子”的信念,坚定地致力于创造出真正有现实感、能让今天儿童产生共鸣的影视作品,同时注重艺术含金量,通过高超的艺术形象和情感方式带领少年儿童积极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认识自己。尤为重要的是,儿童影视要真切深入当代未成年人生活的现实。中国地域差别大,文化多样,少年儿童的生活既有相似又有差异,这就对创作者提出现实的考验:你是否足够深入生活、是否足够接近要表现的群体?我们的前辈发现、创造“三毛”“嘎子”“潘冬子”“小英子”等艺术形象,影响了几代孩子。今天的影视工作者是否足够了解今天的孩子?比如,面对“放开二孩”政策,创作者是否体察并表现出曾经的独生子女们的内心冲突?比如,面对鼓励创新的时代风潮,创作者是否抓取到未成年群体中已然走到潮头浪尖的佼佼者?

  儿童影视作品是家校之外培根铸魂的重要园地,是孩子们的灵魂天空和精神运动场。通过文艺的力量春风化雨,帮助未成年人锻炼出强健的人格,为民族、为未来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这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期待当代少儿影视焕发生机,在银幕荧屏上塑造出有时代特色的少儿形象,为历史留下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