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市场  汽车报价

借他们的一臂之力 架起闽台产业融合的桥

  国家闽台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实验基地,科技特派员正在为小朋友进行特色植物科普。受访者供图

  在福建省漳浦县台创园创业的台湾青年蔡志阳最近比较忙,他不是忙着照顾自家的果园,而是忙着指导当地农户学习果蔬种植技术。原来,近日他多了一个新身份——台籍科技特派员。

  与蔡志阳同时被漳浦县聘为科技特派员的,还有另外15名台胞。“今后我不仅要大力推广果蔬新品种,还要将台湾成熟的生态观光休闲农场与农业产销班的经验引进漳浦,帮助大陆农民朋友获得更好收益。”蔡志阳说。

  闽台一水相连,福建不仅是大陆与台湾气候条件、地理地貌最相近的省份,也正成为一片台胞创新创业的热土。

  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机制活”的优势,在做好选认省内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选认了一批技术水平高、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台籍科技特派员,参与到基层创新创业中来,努力在两岸深度融合和应通尽通上走前头、作示范。

  发力AI+ 传统竹制品实现个性“订制”

  在福建味家生活用品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味家公司)竹制橱柜定制化智能生产线上,工人按照工艺流程操作电脑,轻松地完成了竹条智能选色工作……而在早前,这项看似简单的工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转变来源于台籍科技特派员、福建工程学院教授管幸生团队的“一臂之力”。

  福建竹林面积居全国首位,其中竹材加工是特色产业,然而普遍存在着资源消耗、劳动密集型等痛点。如何突围?

  借助科技特派员这一机制,管幸生团队联合味家公司建设“未家家居”文创设计网上公共平台,做到精准的线上线下引流,线上“千人千面”的分析、推荐、吸粉;并通过AI技术平台,进行人工智选、智检,如生产前的选材、选色、选料及最重要的质检流程,确保生产的零失误,破解生产一线难题。

  “能来到福建担任科技特派员,是对我的认可,对我技术的肯定。”管幸生说。据了解,在其团队中,还有李洋、廖继盟、林志炜等4名台籍科技特派员,他们先后组织实施竹材防霉技术、竹材除霉技术等10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协助企业引入智能化全自动数控竹家具生产线,实现年定制化生产50万套原创设计竹家具的能力;推动了味家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转变,成为全国首个竹原创设计第一品牌。

  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让双方实现了共赢。一方面台籍科技特派员通过到企业锻炼实现了产学研无缝链接,开展项目研究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他们深入企业把脉问题、破解瓶颈,积极研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有助于提升区域产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创新品牌。

   结成共同体 为区域产业注入“创新血液”

  走进位于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的台禾生态农业公司温室大棚,上万株嫁接好的百香果幼苗整齐地摆放着,做好了随时“奔赴”各地的准备。另一旁,台籍科技特派员吴记正忙着观察苗的长势情况,交待董事长邹卫东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

  不仅是台籍科技特派员,吴记还是该公司的“合伙人”之一。2015年,吴记以技术加资金入股形式,投入1200万元,与和平镇邹卫东等人合作成立台禾生态农业公司,从单一的技术服务转变成了经济利益共同体。

  百香果在福建已有10余年的种植历史,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综合加工利用不足、病虫害防治困难等问题,而台湾种植百香果的历史超过80年,在百香果育苗、种植、销售、加工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来福建发展,正是看好这里的土地空间和市场潜力。”吴记说。他的愿景,是引进台湾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发建设以百香果为主导产品的闽台农业示范区,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两岸农业的深度合作。

  自进驻以来,吴记便联合企业,解决了霜冻天气造成大棚种植减产问题;制定了一套百香果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初步建成标准化百香果70亩的种苗繁育基地和150亩种植示范基地。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来自省内乃至全国各地的种植户纷纷慕名前来公司采购种苗,还间接带动当地1000多户农户,常年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50余人。

  “预计2019年公司年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初步推动邵武形成百香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全国精致百香果生产之乡。”吴记说。

  “科技特派员以技术、资金等入股,与当地企业或个人合作,成为经济利益共同体,有效激发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性。”邵武市科特办相关负责人为该模式点赞,鼓励台籍科技特派员围绕农业产业开展全链条创业,注重加强创新品牌培育,发展壮大一批闽台优势特色产业。

  搭建双创平台 打造闽台农业融合“新样本”

  两岸(漳州)星创天地年初投入试运营,目标打造台湾青年农民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台青登陆创业的“第一驿站”;筹建“千家登陆台企精品秀”,将集中引进1000家改革开放以来来大陆发展的台湾农业企业,展示两地农业合作的成就……依托国家闽台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建设,福建省农科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打造的两张涉台“名片”引人关注。

  大力发展“星创天地”建设,是打造新时期科技特派员农村创新创业平台的重要抓手。国家闽台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落地在与台湾唇齿相依、一水之隔的福建省漳州市,占地面积150多亩,目标是保存闽台特色作物种质资源5000余份。

  “持续推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并不单是划出一块地那么简单。”福建省农科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所长郑开斌说,更主要的是借力科技特派员,“嫁接”科研院所的技术,配套一系列的服务体系和措施,发挥和调动区域经济实体引智引资的积极性,加快闽台人才、资金、科技市场等要素对接。

  为此,该所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集聚一批企业家、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科技特派员等任兼职创业导师,为闽台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与培训;搭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与创业团队的对接平台等。

  “此举为了聚集两岸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人员职业专长,到农村开展创业服务,吸引科技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深入农村创新创业;整合科技资源和要素,开展农业技术联合攻关和集成创新,形成一批适用的农业农村科技成果。”郑开斌说。

  据福建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省将以拓宽台胞台企来闽就业创业为导向,以选认台籍农业科技特派员为抓手,吸引更多的台胞台企来闽开展科技创业和技术服务,通过选认100名省级台籍科技特派员等,推进闽台农业科技交流、融合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