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主创 揭秘变与不变
节目组在挑选店主时,注重多样性,不想千人一面。
从新疆的烤包子到乐山的豆腐脑,《早餐中国》在呈现美食,牵引观众味觉记忆的同时,也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乡愁。
“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第二季自上线以来,评分8.8分,超越了第一季的7.9分。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早餐中国》有继承也有变化:同样的选店标准、同样五分钟左右的时长、同样以南方人为主的制作团队,甚至同样因为片尾打出早餐店地址引发的“带货”质疑,但第二季加重了北方早餐的比重,首次到中国的一线大城市北京拍摄……
两季《早餐中国》的总导演王圣志、监制朱乐贤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表示,第二季的改变是对第一季播出后观众建议和需求的回应,甚至有的店就是根据观众留言找到的。关于“带货”的质疑,王圣志坦言虽不是有意为之,但第一季拍过的店的确销量都有上升,而这未必是店主想要的,回访时发现有店主因生意太忙累病了。
●不变
选店原则不变
《早餐中国》选店有三个原则:不能是网红店,最少要两代以上在经营;食物单一,不能什么都做;是周边社区居民一直在吃的早餐店。王圣志透露,开拍前花了三个月时间调研。“选店是最难的,一个地域做同类型早餐的店很多,要考虑到味道、拍摄环境、对周边社区的服务功能,老板性格,以及与食客的关系等因素。平均每集要吃10家左右,再比较挑选。”王圣志很看重早餐店对周边社区的服务功能。如果早餐店附近没有生活小区,是不会入选的。“妈妈们早起一两个小时做早餐,但先生、孩子可能匆匆吃两口就赶着上班上学。一个好的早餐店可以解放社区里50个妈妈,让她们早上能多睡一小时。”
●变化
挑选更多样主人公
《早餐中国2》花了更多的心思塑造人物,“第二季我们希望呈现更多元的人物关系”。王圣志最担心几十集《早餐中国》拍下来,观众只看到了千人一面的故事——早餐店老板早起很辛苦,坚守着为大家做早餐的故事。“那样会很可怕。五分钟的片子就像螺蛳壳里做道场,必须通过横截面把人物立起来。因此我们喜欢挑两夫妻一起开店的、三姐妹一起经营的、两代人一起传承的……每个人生活中碰到的具体情景是不一样的,呈现出来的面貌也是不同的。”
销量上升,店主“吃不消”
王圣志的制作团队回访第一季店家时发现,每家店的销量都有所上涨,但这意味着加倍的辛苦疲惫,并不都是好事。第一季湖南长沙的学义面粉店在节目播出后生意涨了四成,原来每天卖几百碗粉,现在要卖一千多碗。国庆长假期间,老板娘干活累病了。“我们拍的早餐店体量都很小,就那么十张桌子,他就想服务熟人就好了,不想扩大经营。每天那么早起床,很累的。”王圣志说,早餐店老板上节目主要是精神上的满足。“一直觉得自己从事底层工作,通过上节目发现做早餐这么多年是可以得到大家认可的。大部分人是在为这个高兴。”
朱乐贤告诉新京报,这三年他一直思考如何将短视频与纪录片结合。“纪录片专业人士做短视频面临一些困难,制作精良,成本就会比较高,站在商业平台的角度会衡量是否划算?《早餐中国》找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路径。”朱乐贤透露,未来会做更多短视频与纪录片结合的尝试。(记者 杨莲洁)
- 标签: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