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之都”贵阳:社会“治理”迈向“智理”
新华社贵阳11月19日电题:“大数据之都”贵阳:社会“治理”迈向“智理”
新华社记者康丽琳、赵家淞、向定杰
“您好,我想报个警……”去年,一条“市民110微信报警举报私家车妨碍公共交通”的视频,在“贵阳公安”抖音号发布后走红,微信报警“神器”吸引27.9万网民点赞。这个不到一分钟的作品,记录了警民“面对面”互动的全过程。
贵州是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省会贵阳市也被誉为“大数据之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贵阳不断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近日,记者在基层走访,切身感受到了当地运用大数据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推动社会“治理”逐步迈向“智理”的变化。
110微信报警,警情网格化“派单”
从去年11月110微信报警上线以来,目前贵阳市110报警服务平台每天都能接到二三十起视频报警。相比以往报警通过电话口述,微信视频报警能更全面展示现场。
“以前只能听声音想象,现在一目了然。”在视频接警员岗位工作一年多的谢孝堃说,收到警情后,指挥中心很快就会“派单”给网格警现场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打破了原来传统的接警方式。”110报警服务平台主任徐燕表示,过去都要转到派出所,为了更快响应,贵阳创新采用“网格接处警”,把布置在街面24小时的警力迅速调配起来,有效分担了基层派出所的压力。
一辆警用巡逻车,一名民警加两名辅警,这样一个装备齐全的网格巡逻小队,就能处理好大多数报案。贵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丹表示,这种方式盘活了警力资源,实现了动态管理。今后,这种模式还会持续升级,让群众生活更有安全感、更加幸福。
微型消防站,险情消灭在萌芽
听到警报声响起,27岁的退伍消防员李志刚马上用鼠标点开电脑弹窗界面,查看后迅速和队友穿好消防服,带上设备,上车前往事发地点,整个过程用时不到40秒。
“以前出现火情,要打119,几个电话层层转接下来,至少要花2分钟。”宏立城物业公司消防负责人罗勇说,2015年开始,公司出资在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社区同步建设微型消防站和智慧消防系统。
李志刚是社区第20号微型消防站的队长。作为一名企业专职消防员,他和另外11名同事负责11栋住宅、3所学校的消防安全,平均每天出动30次以上。
这一次,和大多数情况一样,火情最终证明又是误报。“每一层、每一家都装了烟感或温感报警器,有时候做饭不开抽油烟机或在楼道烧纸,都可能引起异常。”李志刚说,他们是接警必出,当然心里也宁愿白跑。
“运行4年以来,没发生过一起造成较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火灾。”罗勇说,每一个微型消防站招的都是有经验的消防退伍官兵,12个人、6人一班、24小时守护。
此外,在花果园片区,还布设了200多万个传感器点位,智慧消防系统正在用“技防”代替“人防”。“过去要人工检查设备,现在水压有异常,都会自动报警,极大方便了检修维护。”罗勇说。
人车物留痕,破题超大社区治理
7.4平方公里,247栋高层建筑,居住人口42万,工商注册户超2万家——花果园是贵阳市人口密度最大的社区之一,社会治理“痛点”不少。
走进花果园派出所的一间办公室,大数据警务应用平台将整个社区浓缩在一张三维地图上。派出所副所长邵亚介绍,2017年以来,他们全时空、多维度对区域内人、车、物全面感知、采集信息,实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卡过留痕”。
“警力不够,向科技要。”花果园派出所教导员陈喻宏介绍,派出所现有民警41人,需管理辖区内18余万套房屋。通过平台的统一调度,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释放了警力。
“现在感觉生活很方便,周边商业发达,物业也不错,提出诉求会很快响应。”住在花果园K区的居民赵先生说,“最重要的是,住在这里感觉很放心,警务巡逻车、消防车随处可见,刷脸出入既方便又安全。”
今年9月,花果园综治服务中心也正式揭牌。南明区政法委副书记龙凤华表示,这意味着告别了过去各部门单打独斗,而今注重统筹调度、齐抓共管,再加上高科技助力,社区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 标签: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