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出版人锤炼笔力的重要抓手
笔者到太原为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和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举办的编辑培训班授课,了解到2018年山西出版界在省局指导、集团规划和协会落实下,开展了编校知识竞赛、晋版图书优秀三审意见(审读报告)评选和编辑手记的征集等3项活动。其中,编辑手记征集评选出来的文稿,已经结集,准备出版。交谈中,笔者觉得编辑手记是编辑业务的一个重要产品,山西省图书编辑工作者协会在山西省委宣传部和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的指导、支持下,征集编辑手记文稿,是一项创新,也是提高编辑素养、能力的又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抓手。结果,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夏祯顺势提出,由笔者来为这本书稿写序,山西省图书编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建廷完全赞成这个动议并表示由他来督促笔者落实这个动议。笔者一方面叫苦,一方面又觉得确有必要为编辑手记写一点肯定性文字。
编辑手记的独特价值与功能
笔者以为,我们抓出版物质量、抓高质量出版,不能总是停留在一般号召和提高认识的层面上,应该深入到编辑业务运行过程的关键环节上。审读报告就是这样一个环节。审读报告是编辑加工业务最核心、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是对导向质量和编校质量一个真实的加工记录。从审读报告可以窥知,作者文稿的亮点与软肋和编辑水平的文野与高低。
然而,审读报告与编辑手记比较起来,似乎后者也还有自己独到的价值与功能。审读报告是在选题完全确定下来之后,已经完成文稿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加工业务的。也就是说,文稿选题及成稿是前定的,看不出选题策划的背景与缘由;而编辑手记则可以告诉我们,这个文稿当初策划选题的由来与发展,场景与条件,是如何由最初的一个闪念、一个触动、一个灵感引发,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乃至充分论证,多种因素的加盟最终确定选题的。
比如,《选题是图书成功的基石》一文的编辑讲,2017年年初,又到了一年一度策划下一年度选题的时候,一位精通山西戏曲的老作者张林雨忽然来访,交流中受他的启发,加上作者一直关注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地方戏曲进校园的情况,于是萌生了出版一套《山西地方戏曲》作为校园读本的念头。
再如,《落日与朝霞》的编辑是在开始编辑陈思和先生主编的“火凤凰·新批评文丛”时,读到金理的文章《这是你的春天,别再沉默——杜涯的诗》,这篇诗评让编辑兴奋不已,于是去找她的诗作来读,发现她的诗歌朴实、典雅、辽阔、氤氲,有一种令人感动的情愫,可以从中领略风光,感受哀愁,深思生命的有限与永恒。尽管联系诗人的过程困难重重,出版诗人作品的路程漫长,但该书最终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诗歌大奖。
不止这几篇,就整个编辑手记书稿而言,可不可以说给了我们这样一种启发:编辑一定要有长期的相对定向的业务积累和选题萌芽,为选题的悟性灵感做好足够的储备;同时,编辑还要善于捕捉市场动态和擅长人际交往(这往往是触发的媒介),这其中的某一场景或某次交谈,没准就产生了重要选题的意念;然后作进一步的补充完善、理性推演。于是,好的选题便脱颖而出、应运而生了。
编辑与作者交朋友是一种艺术
从审读报告里,即便是从很完整的审读报告里,我们只能看到编辑对作者文稿的增删、缺陷的补充、错讹的纠正等。这是单向度的,看不到编辑与作者的交流和沟通、博弈与守成,看不到编辑与作者如何共同完成这一创作的全部过程,而恰恰编辑学会遴选作者,与作者打交道、交朋友,绝对是一种重要的艺术。
比如,由于编辑指出作者已出图书《萧劲光大将》中的几处重大错误,获得了作者极大的信任,成为至交。注意与作者打交道得注意礼貌与说话得体,还有长期的友谊交往,克服利用倾向等。编辑的体会是,作者对编辑的认可非常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出版社品牌。
再如,《闪耀世界的中国奇迹》一书中编辑与作者的互动,选定作者就十分关键和艰辛,而且之后的工作展开、准备资料、撰写提纲、样稿写作、审定工作,几乎是编辑引导作者完成的,可以说,作者的信心也是因编辑的加盟而不断坚定的。
这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些结论:在选题策划确定和作者完成交稿以后,能否把书稿从半成品加工为成品,加工为较高质量的成品,此时,编辑有无过硬的职业精神和足够的学养,能否号脉诊断出书稿的病灶,并开出适合的处方,就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能否以作者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现学养,说服作者修改,以真诚交往的方式和作者交朋友,就成为书稿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能否把深厚学养和人文情怀巩固下来、发展下去,就成为编辑能否成为学者型编辑、名编辑的考验项目。
编辑得在市场营销方面继续发力
从审读报告里,我们只能发现编辑的功课做到三审完成后,即告完成、即告停止;而从编辑手记里,我们则能发现,编辑还要对营销和市场推广继续发力,继续前行。编辑不仅需要用学养应对文稿、应对作者,而且需要借助学养把控需求、分析市场、合理计算、精准投放,还需要在满足需求、服务读者进入市场的过程中,获取新的选题方向,获取新的编辑力量。
比如,《王开岭作品中学生典藏版》的编辑营销就富有典型性,先是认准无料“鸡汤文”,推出精准典藏版,接着写信给广大中学教师:“阅读王开岭,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思想的提升,心灵的丰富,表达的完整。亲爱的老师,如果孩子们拥有了这一切,有温度、有光芒、有气度的优秀文章是不是可以呼之欲出?”信文极富感染力和穿透力,然后又安排作者作了“献给青春,献给语文”的精彩讲座。这本书累计发行35万册。
再如,《老土豆》一书,插画、封面设计、营销等环节,编辑几乎是全程把关、全面介入。除了写文案,责编常常直接上阵,在新华书店等场合讲这本书的来龙去脉,讲这本书的价值、功用。比起纯营销的同志,编辑则可以把自己了解作品的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销效果往往还优于作者。
由编辑在推广营销环节上的考察可以发现,今天的编辑不只是被要求做知识方面的专家和杂家,就是在出版社内部也不只是对书稿质量负责,而是全过程的、多方位的责任和使命,尤其是在图书市场价值实现方面的担当。
一位有追求、有情怀、有理想又肯于记录、写作和思考的编辑,把自己对于一本重要图书加工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改所调,用自己的笔叙述出来,成为自己攀登事业高峰的一个台阶,具有文化积累的性质。如果经过一番筛选和编辑加工,把若干编辑手记采纳成册、结集出版、问之于世,则就具有文化传播、文明传承的品格了。于是这本《编书记》就可以为所有的编辑所共享,也就在更广阔的时空实现了它的文化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为这本具有创新韵味的《编书记》叫好。愿《编书记》成为编辑朋友成名的阶梯,愿这本书成为高质量出版的重要路标。
是为序。
(作者系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本文为作者为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编书记》所写的序言,刊发时有删节,大小标题均为编者所加)
- 标签: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