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学校长谈修例风波:不要让校园沦为政治角力场
中新社香港9月2日电 题:香港中学校长谈修例风波:不要让校园沦为政治角力场
中新社记者 龙曼
过去两个多月修例风波困扰香港,许多青年选择走上街头表达诉求。在示威游行的最前线出现一些激进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将国旗扔入海里、将国徽涂污;年仅12岁的青少年参与违法暴力事件被捕……这一切令整个香港社会反思,青年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中学校长黄锦良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将一些青年参与示威及作出激进暴力行为的原因归结为中国现代史教育的薄弱、教材内容的偏颇、师资培训的不足、政府把关的缺位等因素。
针对个别学生组织提出开学后“罢课”,他坚决反对并呼吁不要让任何政治目的凌驾于教育之上,不要让校园沦为政治角力场。
黄锦良认为,过去两个月,许多香港青年参与非法集会、游行,其中一个原因是,修例风波出现的时间点正值暑假。由于学校未能发挥出应有功能,无法对学生进行教导和援助,学生极容易受到朋辈或别有用心的团体及个人所煽动、影响与利用,去参与暴力示威或违法冲击。
但是,他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香港学生长久以来缺乏中国近代史教育,加上通识课教材内容的偏颇,令他们无法全面认识和了解国家,以致于无法理性地看待这次修例风波。
他说,香港回归后,国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缺陷,中国历史课一直没有成为必修课。因此,香港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了解不足,尤其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如果他们知道这100多年里,国家怎样受苦受难,列强怎样侵略和分裂我们的国家,他们就不会在香港这个属于中国的领土上高举外国的旗帜。”
他随后又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说明现时通识课教材存在的问题,“在介绍中国外交时,有的教材把国家外交发展表述为‘中国威胁论’,所有关于外交和军队的信息都是负面的,是为了向外扩张来打击其他国家。”像这样偏颇的观点还出现在对内地政治体制、司法体制等概念的表述中,令学生对内地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失去信心,这正是他们参与反修例事件的根源。
黄锦良告诉记者,由于现时通识课教材不用送审,教材质量和内容没有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把关,导致老师的个人立场和不同政见对教材和教学内容产生影响。由于一些中学生没有独立判断力,很容易被教材里的观点或内容误导。
“通识课的初衷是好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思辨能力,但把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社会议题引入教材,甚至在考评方面把这些题目纳入考试范围,要学生表态和作答,这是不适合的。”他说。
怎样改变现状?黄锦良认为,未来应从四个方面去改变。其一,要把通识课的教材内容系统化、统一化,特区政府教育局必须要审批教材;其二,加强教师的师资培训,“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应对国家有情怀,要有一种国家观念,这样才能更好教育下一代”;其三,特区政府教育局在重要岗位上要严谨用人,“如果考评的人政见都非常偏颇,自然会出现非常偏颇的考题”。
最后,他认为,应加强香港师生和内地师生的交流,“希望香港学生能多去内地看看国家发展,亲身去体验,而不是只把目光停留在香港本地一些偏颇的媒体报道上。”
黄锦良希望告诉那些正在街头示威的香港青年,“机会是有的,要靠自己去把握,而不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团体利用去做无谓的牺牲,断送自己的前途。”他希望这些青年理性、理智地看待修例风波,停止一切暴力行为。(完)
- 标签: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