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生活美学,终于有一本书讲明白了!
好多年前,我在看《海上钢琴师》的时候,被这样一句台词所感动,「绵延的城市应有尽有,却唯独没有尽头。」
都说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梦想在上,孤独在下」这句话不知鼓励过多少北上广的奋斗青年。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在那个落脚的城市更好的生活。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周遭刮起一股消费龙卷风:月光族、晒账单、贷款旅游等超前消费都被冠上「为了美好生活」的标签,好像只有「买买买」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们在物欲横流的夹缝中举步维艰,当这些现象都披上了「生活美学」的漂亮外衣,我们究竟该如何避免跌落消费主义的深渊?
刘悦笛老师说过:「生活美学就是一种关乎审美生活的存在之学,也是追问美好生活的幸福之学。」
生活美学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美学发展的大势所向,然而,当对生活的美好追求被曲解时,就引领着一种新的消费主义崛起。可是,我们认真审视、扪心自问:「物质」真的能简单代表「生活美学」吗?
「我相信物质永远不会变成真正美的东西,物质会变美,是因为人给出很多的情感,就是你真正很细心去烹调的那一道菜,你很精心地去洗出来的一件衬衫,你付出的爱使物质变美了。」
——蒋勋
纵观当代中国社会现象,「生活美学」的概念被碰瓷得太过廉价轻浮,呈现为一场「消费升级」的享乐主义。
可是「物欲横流」终究会有一层抹不去的自我麻痹色彩,注定是一场无望的自我泅渡,真的能化解我们生活中的困顿和焦虑吗?
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反思: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美学」?
《东方生活美学》这本书中给了我最喜欢的一种答案:
「这里的生活,乃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美学,也是中国本土的美学。我们所做的这种生活美学当中,蕴含着华夏传统的生命意识、生活观念和人生追求的生成、演化和延承的脉络。」
只有了解真正的生活美学,学习东方生活美学知识,我们才能与物欲、惰性、世面上的消极价值观去对抗。
人们穷其一生致力于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愿意为了美好生活去不懈努力,就像书中所言:「幸福,本就是个美学的问题。」
《东方生活美学》由北京大学博士后、南开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的刘悦第老师主编。
整本书并非是大肆歌颂生活美学,而是立脚于我国古代东方审美的每个基本点,带着热爱与探究精神,真正地去欣赏和理解古代的审美传统,以古今的融合视觉去解析那些曾经鲜活一时的审美现象。
承继东方美学生活智慧,锻炼思维模式的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培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延续至今其蕴含的生活美学精髓所在,才是我们当下应该去关注和学习的目标。
感悟古人智慧的同时,我们才能由古思今,去思考和创造我们当下真真正正的「生活美学」。
美学是感性的,是属于哲学的范畴。哲学很有用,但似乎又没那么容易用。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才能让生活美学为自己所用,为社会所用呢?
《东方生活美学》在发现美、理解美、分析美上为我们照亮思想的明灯,能将我国东方之美用具有逻辑性和思想性的文字充分呈现给读者,选择读这本书,不失为体验一种探寻美的过程。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从分享美好开始,于是,小编这就将文中寻到的美句分享给大家: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引发人们审美感情的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物质”,而是审美意义上的“物色”或“物性”。」 「审美化的生活,无疑有助于完善人生,充实人格,其精神意义已经超越了艺术和生活本身。」
「东坡肉,不仅意味着苏东坡的发明,更意味着人们的烹饪情趣。能够将价格低廉的食物,巧手经营为中华传统美食,流传百世。」
「因为“肉”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不仅停留于物质层面,更是对饮食美感上的需求,与诗文相伴所发出的共鸣,以及对传统美食生活的回味。」
在《东方生活美学》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生活之美,重拾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更意识到了现在生活中「美育」的重要性。
与其在消费主义中用物质装点生活的美,日益急功近利、随波逐流,迷失在那些虚假的满足之中。不如通过阅读来锻炼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
当我们愿意去了解、去学习、去继承真正的东方生活美学智慧时,我们才有能力去寻找当下生活美学智慧的契机。
在时代审美意识形态发出严峻挑战的当今社会,中国「生活美学」承载着文化传承的理想与远方,践行之路任重而道远。
真正的「生活美学」,是通过文化现象、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来改变和塑造人们的自我认同。
说起东方生活美学,我们是否会产生一种振奋人心之感?未来,我们是否会有信心将这份属于国人的美学智慧传承下去呢?
「事实上,“生活美学”就是要以“美的生活”来提升“好的生活”,并对人民大众进行“生活美育”。“生活美育”则是“生活美学”的逻辑推演,“生活美学”通过“生活美育”得以落实。」
「从理论上,“生活美学”恰是一种幸福之学。生活美学根在东方,利在当代审美生活。」——刘悦笛
作者:浅清颜 | 弘益茶道美学编辑
排版编辑 浅清颜
图片来源:玛歌摄影、网络
- 标签: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