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环保署前工程师:作弊软件成为汽车业潜规则
从上周六开始,车云菌的朋友圈被一条“大众在美涉嫌利用软件进行「排放作弊」”的消息刷屏。一周过去了,该事件不仅未能得到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诚然,随着欧美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日益严苛,「如何平衡产品价格和油耗成绩」就成了一件让主机厂们都倍感亚历山大的问题。特别是在目前大规模推广插电混动车型“无望”的情况下,车企只能在传统燃油技术上做文章。而如果恰逢外部竞争激烈,新技术无法有效降低油耗、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量的情况下,某些汽车制造商会“铤而走险”,试图借助“作弊软件”(defeat device)通过相关机构的检测。
一位曾供职于美国环保署EPA的工程师在大众「柴油门」事件后曾撰文透露,“使用「作弊软件」似乎正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潜规则”。而这位自称“Michael G”的前EPA工程师,平日的工作正是「排查受检车辆是否安装了‘作弊软件’」。下面我们听听他是如何从专业角度去阐述的。
我在EPA担任工程师期间,平时负责检查申请排放测试的车辆是否安装了“作弊装置”。除了日系车企比较守规矩之外,其他汽车制造商或多或少都会“动点手脚”。而基本上现在每辆车子上都装有控制发动机正常工作的微型处理器,一般情况下很难进行甄别。
克莱斯勒之前曾在测试过程中被当场抓了现行,使用的是和大众类似的“作弊软件”,最后被罚了一小笔钱告终;福特则撒了个“”,逼得EPA局长亲自登门递呈并要求其支付百万美元罚款。甚至福特因此前无理的态度也遭到,要求其今后“积极配合EPA调查工作”。
当然,通用比较“聪明”,从来都没有被我们在测试中逮到过。不过EPA的法规执行部门在执行外勤作业时却抓住了通用的。而且说实话,如果不是通用那种“量你也不会把我怎么样”的态度惹得,如果它一开始能效仿日系车企主推清洁车型,最后也不至于落得被罚巨款的田地。
诚然大众并非第一个因使用“作弊软件”,蒙混EPA过关的主机厂。但此次「排放造假」丑闻引发的社会瞬间将大众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一家在市场主推柴油车型的德系车企,大众这次不仅面临着巨额罚款,同时如何达到EPA的苛刻排放标准,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据车云菌了解,此次大众爆出的「柴油门」事件也促使EPA等监管部门对所有车企进行抽查。而按照惯例,主机厂自己完成送检车型排放和油耗测试,之后EPA会对测试数据进行审查并抽取10%—15%样本重新测试。
一般来说,无论油耗还是排放不合格,车企都需缴纳一定数目的罚金。据不完全估算,EPA此次可能会向大众每辆违规车征收3.75万美元罚款,其金额总量高达180亿美金。
其实早在大众之前,美国本土车企通用就因为同样使用“作弊装置”造假,而遭受巨额罚款。时值1995年,通用因在车上安装非法设备而遭到美国司法部起诉。该设备存在于1991—1995年间生产的凯迪拉克车型,它能够自动关闭车辆的尾气污染控制系统,从而造成CO2及其他有有害气体数量的急剧上升。当然这个案例之所以出名,不仅仅因为通用最后被处以4500万美金罚款,更重要的是,这是美国历史上首例车企因违反《清洁空气法案》而遭到起诉的事件,同时它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例法律强制执行的召回事件。
不过据车云菌了解,大众和EPA因“尾气排放问题”产生的纠葛甚至可以追溯到1973 年。按照当时EPA文件的描述,大众并未明确指出他们在1973年的4款车中,使用了某个可以控制尾气净化装置的温度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可以在温度较低时,控制尾气净化装置和改变空燃比。最终,大众接受了EPA开出的12万美元罚单。但其当时并未承认有,并声称是为了维系与EPA的关系才交钱的。
虽说当时EPA对大众的处置是否合理还有待探究。但这次大众的「柴油门」事件已是确凿,其引发的不良后果似乎在升级蔓延。
目前卷入大众「柴油门」事件的主要为搭载EA189型柴油发动机的车型。其中,市场约280万辆,美国市场约48.2万辆,市场约18万辆,比利时市场约50万辆。26日,大众中国发布公告称,中国市场有1946辆进口途观汽车可能受到影响;28日,奥迪称包括A1、A3、A4、A5、A6、TT、Q3、Q5在内的大约210万辆奥迪与大众柴油车排放造假案有关,其中欧洲142万辆EU5发动机的奥迪车安装了“作弊软件”,57.7万辆在,美国约有1.3万辆。这是奥迪第一次对外公布涉事车型以及数量。此外,据彭博社晚间报道,检察机构已经启动针对大众汽车集团前CEO文德恩的刑事调查;大众旗下品牌斯柯达也发布公告称,有120万辆汽车受大众「柴油门」事件影响......
其实所谓的「defeat device」,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的提高,也由之前的硬件(传感器等)逐渐变为如今ECU的几行代码。但作为这次大众「柴油门」事件的始作俑者,这几行简单的代码不仅弄得整个汽车行业风声鹤唳,同时一家有着百年基业的传统汽车品牌也可能遭受重创。如果说之前的柴油车时代造就了这种“作弊”工具的盛行,那么随着插电混动、纯电动等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当车企无需为油耗、排放而提心吊胆时,才称得上是线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