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新闻  汽车行业

汽车零部件行业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服务行业之一,也是构成汽车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产品,统称汽车配件。零件指不能拆分的单个组件;部件指实现某个动作(或功能)的零件组合。部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多个零件的组合体。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指机动车辆及其车身的各种零配件的制造汽车零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代码为3660。

  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上游包括钢铁、塑料、橡胶等生产原料,下游主要针对主机厂配套市场和售后服务市场。汽车零部件行业上下游关联产业较多,特别是上游,因此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近年来,受益于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均得到大幅提升。国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将会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速度。

  汽车零部件行业处于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中游,其上游产业为钢材、橡胶、塑料、电子元件等,下游则为整车厂商及其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上游涉及的行业较多,尤其是钢铁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带动此类行业的发展; 从其下游说,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工业是基础,没有强大的零部件工业做基础,就不会拥有完整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

  从上业来看,零部件行业生产原材料价格主要由钢铁、石油、天然橡胶等大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近年来由于受到铁矿石、石油、天然橡胶等资源类商品价格频繁波动的影响,钢材、橡胶、塑料及其他化工材料价格亦出现大幅波动,对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压力。

  从下业来看,受益于国内外整车行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国内零部件供应商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整车厂商及其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客户集中度较高,因此零部件企业在与下游客户的谈判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对于部分在某一细分市场内具有领先优势的零部件供应商,其市场地位和技术优势将有助于提升市场话语权和议价能力,因此具备一定向下游转移成本的能力。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成本受制于上业和自身管理水平,而下游的汽车生产商所需配件主要来自于固定供应商,汽车配件最大的买家是汽配经销商,也是汽车配件销售主渠道。利润空间取决于零部件企业的行业地位、竞争结构及其与下业的议价能力。

  在国际上相对成熟的汽车市场中,50%-60%的利润是在其服务领域产生的,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前十几年的时间里经济得到巨大发展,汽车产业随之受益,而在其后,一个巨大的“汽车后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汽车零部件产业前景广阔。

  全国汽车服务高科技产业化委员会(简称全国汽服委)为进一步规范汽车后市场、提升汽车服务产业链整体科技水平,整合各方资源促进汽车产业化发展,建立全国汽车服务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平台,重点对汽车美容装饰及用品、车载电子产品,对引进国外技术和进口产品进行原产地调查和进口环节审核,明确制定相关标准和审核办法。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的修订和实施对汽车市场的影响。随着未来新办法的出台,将会对汽车厂家、经销商等相关企业在汽车及其零配件的销售、渠道的建设以及提供服务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将导致营销模式的变化、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

  目前国家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度重视,2014年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由于政策的延续性,会继续对新能源车市场产生影响。

  第一,工信部出台的三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和对用电实施价格上的优惠会对新能源车的消费起到促进作用。

  第二,《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要求2014年至2016年,公务车采购中新能源车比例不低于30%,逐年提高。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公务机构的新能源汽车购买也会对整体市场起到推动。

  第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要求2015年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达到50万辆,已经把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随着各级大力的支持,企业产品技术的不断提升,产品种类的可选择性逐渐增多,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预计2015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我国更多的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鼓励政策出台,将刺激新能源类汽车零部件需求量的快速提高,新能源类零部件企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宏观经济层面,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主要经济指标依然疲弱,2015年中国P增速破七,跌至十几年来最低点6.9%,再加通、能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力加强,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宏观环境不容乐观。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还会继续处于调整结构、提升效率,逐步适应“新常态”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之下,汽车行业整体性的机会将越来越少,行业获得整体超额收益机会的概率也在降低,必须谋求零部件中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才能发掘新的市场机会。

  受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带动,新兴市场经济增速略有回升。国际经济形势的趋好,虽然有利于国内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中东地区、东欧部分国家政局的不稳定,非洲、南美等市场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中国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商在面临市场竞争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提升产品质量,建立稳定的营销体系,打造中国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条件提高,消费比重更偏向于生活质量的改善,消费意识发生改变,汽车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趋势,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虽然近些年国家宏观经济条件和调控力度出现变化,我国汽车出现了一些增长幅度的起伏,但乘用车市场消费刚性需求依旧存在,目前并没有看到对汽车消费的需求有减弱趋势,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乘用车消费仍会处于平稳上升阶段。加之中国汽车保有量还处于100辆/千人左右的水平,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此外国家鼓励消费,国民人均收入保持平稳上升的同时,一二线城市升级换购需求进一步提升,三四线城市市场潜力逐步,继续促进未来的乘用车市场发展。

  据中汽车工业信息网披露,2016年5月,汽车产销206.49万辆和209.17万辆,同比增长5.01%和9.75%;乘用车产销177.21万辆和179.30万辆,同比增长5.53%和11.27%;商用车产销29.28万辆和29.86万辆,同比增长1.98%和1.40%。汽车产业的市场仍未达到饱和,而其扩容所带来将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进一步增长。

  全球应对能源问题、环境问题驱动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问题,汽车发动机系的配件有待创新升级,更趋节能。交通部门能源消耗约占一次能源消耗量的28%,石化能源占交通部门能源消耗的94%;全球为了应对石化能源紧张、环境问题突出带来的挑战,纷纷制定了改善交通部门燃油经济性的规划。未来电动等清洁能源汽车发动机市场有着很大发展潜力。

  在整车性能、燃油经济性以及安全性能要求的推动之下,传统汽车零部件配套成型的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不过当今世界汽车零部件发展趋势有一些新的动向,向着更加轻量环保节能的角度进发,比如汽车构造的铝化趋势。美国、欧洲、日本越来越关注汽车用铝带来的轻量化效应,由此汽车产业向着更加节能的方向发展,其他汽车零部件的相关改进也在进程之中。结构设计优化以及成型工艺是铝化的主要瓶颈,未来仍然有待突破。国内铝化方面,短期传统铝铸件普及将是国内铝化的主要方向,而塑形成型件将是中长期发展趋势。

  我国在汽车产业中的研发投入逐年增长,推动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下表为我国汽车产业2005-2012年的研发投入情况,研发投入逐年增长,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汽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整车方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及中国品牌汽车取得了长足进步; 零部件方面,先进发动机、AT、AMT、CVT、DCT等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逐步增强。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众多传统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国务院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之后。在汽车零部件领域,“互联网+零部件”也正在走热。汽车零部件企业正致力于将互联网电商渠道与传统渠道融合起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成交额上升较缓慢,2014年时甚至出现轻微下滑态势,而汽车市场成交额也同样上升不明显。二者都受到我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

  2015年,国内汽车行业市场同比低迷。整车产销增速继续趋缓,下行压力加大,业绩下降; 而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营业收入增速缓慢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销售额上涨,业绩稳步上升,稍好于整车企业。不过近年来汽配零部件行业净利率持续下滑的风险必须加以重视。

  相比2009年至2011年,2012年至今全球经济陷入低速增长,这也导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在2012年以后增速下降明显。201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553.22亿美元,同比增长5.99%;2013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598.21亿美元,同比增长8.13%;2014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646.17亿美元,同比增长8.02%;2015年受全球经济颓势影响,汽车零部件出口数量有所下降,2015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619亿美元,同比下降0.4%。

  根据商务部等部门于2009年底发布的《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外销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到2015年我国汽车和零部件外销规模年均增长约20%;到2020年实现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外销额占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10%的战略目标。因此,从长远来看,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外销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当前,中国、印度等新兴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上市场容量最大、最具增长性的汽车消费市场,同时这些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国际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开拓新兴市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始加速向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在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和优势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转而采用全球采购的策略,界范围内采购有比较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产品。

  汽车配件全球化采购将成为潮流,但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仍将以出口和国际化为主旋律。目前,国际采购商对于中国采购日趋和实际,通过选择和培养潜在核心供应商; 加大自身物流整合;加强与外资在国内的工厂的沟通提高后者对于出口的积极性; 分散采购目的地,与其它新兴市场进行对比决定采购地点等方式来推进中国采购的进程。据分析,尽管国际采购商对于中国采购日趋谨慎,但未来十年内,出口和国际化仍将是中国本土零部件生产商的主旋律。

  汽车零部件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是通过全新的设计和工艺,将以往由多个零部件分别实现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组件中,以实现由单个模块组件代替多个零部件的技术手段。

  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化、模块化具有很多优势,首先,与单个零部件相比,集成化、模块化组件的重量更轻,有利于整机的轻量化,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其次,集成化、模块化组件所占的空间更小,能够优化整机的空间布局,从而改善整机性能; 再次,与单个零部件相比,集成化、模块化组件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装配的效率。汽车零部件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已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尤其是乘用车汽车零部件行业一个重要的趋势。

  整车企业在产品开发上使用平台战略,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逐渐成为汽车配件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汽车配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越来越明显。

  汽车配件新技术发展呈现以下几个主要趋势:开发深度不断加深;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 零部件电子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整车及零部件轻量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清洁环保技术成为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节能环保新技术的应用。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节能环保技术将成为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未来的技术趋势。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发展,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设计,电子化和智能化设计以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等正逐步得到应用。根据相关统计,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节能环保新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我国国内汽车生产商所需的配件绝大部分都有其固定的供应商,汽车配件最大的买家是汽配经销商,所占比例超过了八成,也是汽车配件销售主渠道所在。而我国汽配经销商又多集中于汽配城中,据统计,汽车维修所用的配件60%来自于汽配城。

  近年来汽配行业进行渠道拓展,开始试水电商,从传统的汽车门户网站到各个汽车垂直网站,从B2B的阿里巴巴、慧聪等到B2C的京东、天猫等,从自建的客户导流网站到专业的服务提供网站等等。

  目前国内汽车后市场大致可分为四类电商模式:商城类电商、C2B用户定制类、B2C+O2O模式以及B2B2C+O2O模式。其中前两类电商模式都需要消费者具备相应的车辆或保养知识。汽车零部件不同于其他商品,零部件型号或是相应信息的错误便会导致货品出现偏差。电商在去中介化(配件B2C)、费用透明化(配件及服务费用透明)和用户体验改善等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且能创造车主、配件厂、维修站三方共赢的局面。

  该平台创始人认为应当先用一套互联网云ERP系统替换掉配件汽修商原有的ERP系统,之后再将每一家的经营数据进行整合、形成数据联动,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可以共享库存,从而减小各方的库存压力。汽配企业未来应通过数据决策,把决策准确度上升一个数量级,比如对一家配件经销商而言,它可以查看到自己覆盖的业务范围、能接待哪些品牌的车辆; 整车厂在生产出一台车后,可以知道去哪儿找到车辆的配件、在哪儿有卖相应配件的经销商、经销商有无库存、配件价格如何、在哪个修理厂可以修这辆车等等。

  平台与供应链上的各个合作伙伴合作,在云供应链平台引入了云仓储、云分销、云汽修的产品。平台系统能帮助生产厂家建立渠道数据体系,改变渠道管理难的问题;同时厂家还能通过平台把产品和服务直接推向C端用户,从而实现终端渗透。

  对于经销商,平台可以解决上下游库存共享的问题;另外,平台还能帮助经销商建立线上分销渠道,从而实现渠道多样化,提高经销商的交易效率。

  飞灵汽车网(微信号:feelingcar)是国内一群汽车工程师联手打造的优质内容平台,汽车人内参, 以的视角解读汽车行业现象,以专业的高度探讨汽车技术趋势,以娱乐的心态圈内各种吐槽,以精准的定位汽车行业优质招聘信息。

  这篇文章来自第三方人士,太平洋汽车网获作者授权转载,文中所持观点不代表太平洋汽车网。文中所涉图片及视频资料均由作者提供,在此感谢!若您有或者合作需求,请联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