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新闻  汽车行业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嘉峪关市长丁巨胜:实现了群众就业有门 生活有来源 致富有奔头

DSC_7602.JPG

嘉峪关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巨胜接受媒体记者专访。

  每日甘肃网兰州8月28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今天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嘉峪关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结束后,嘉峪关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巨胜接受了媒体记者专访。

  在现场,记者问道:丁市长,您好!通过刚才的发布会,我们切身感受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嘉峪关市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其中,老百姓得到了哪些实惠?嘉峪关市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丁巨胜答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嘉峪关市历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功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早在1992年,嘉峪关市就被列为全国首批36个小康城市之一;1994年,进入全国55个人均GDP过万元的经济明星城市之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嘉峪关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将财政支出的7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特别是去年达到80.2%,办了一批务实、暖心的实事,让群众更多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在这里我介绍四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就业收入方面。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稳定的就业,发展难以持续;没有高质量的就业,百姓难有幸福生活。嘉峪关市每年都把就业列为首要惠民实事,千方百计扩大社会就业,加大困难就业人群援助力度,对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累计解决1.5万余人的就业难题;每年输转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通过实施一揽子措施,促进了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去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629元、19291元,均居全省第一,分别是1987年的39倍、29倍,实现了群众就业有门、生活有来源、致富有奔头。

  二是社会保障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各类困难弱势人员是最需要关心关注的对象,是最需要给予保障帮助的群体。嘉峪关市把社会保障作为“兜底线、保基本”的重中之重,城乡低保达到每月640元,五保户供养每年9984元,社会养老、社会救助等标准每年都在提高,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注重病有所医,完成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实现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重特大病救助扩展到50种,大病报销比例最高达到70%;推进老有所养,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孝善基金,为城乡65岁以上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餐饮、医疗护理等上门服务,去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正在创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嘉峪关模式。

  三是教育方面。2000年以前,嘉峪关的城市办学基本由企业承担,随着企业办学社会职能移交地方,原有办学水平与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嘉峪关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心,集中投入15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市级资金配套占比全省最高,新增校舍面积29.8万平方米,彻底消除了D级校舍危房。特别是新建的嘉峪关市酒钢三中,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是全省一流的,高考录取率超过92%,每年都有优秀学子被清华、北大等学府录取。同时,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调整教育布局,有效解决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短缺、义务教育“大班额”、职业教育产教脱节等问题,学前幼儿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都居全省前列,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四是住房方面。嘉峪关市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平地而起”的新城,最早的城市建设者们住在“地窝子”中,1978年人均住房面积不足6平方米。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建设,居住条件得到了持续改善。特别是自2015年起,启动实施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投入89.9亿元、改造涉及近4.2万户居民的棚户区,同步开展了地下管网、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实现了困难群众的“安居梦”。截至目前,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8.2、39.4平方米,在全省都是比较高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