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 手机隐私信息基本上是裸奔!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115.9亿元,增速达38%。“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数据共享。政策力挺、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大数据产业值得期待,大数据生活令人憧憬。
对企业而言,通过大数据反馈的信息企业能对消费者的需求有更精准的把握,从而做到按需生产;同时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改善用户体验,从而促进产品营销。对普通用户而言,大数据更多的是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居家生活、旅游出行、投资理财等方方面面。
大数据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能够极大的方便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但大数据也有隐患,那就是隐私问题。目前在大数据获取数据方面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缺少系统的、必要的监管。这也就给用户的隐私安全埋下隐患,甚至会出现用户隐私“裸奔”的情况!
那么用户的这些隐私信息是如何“裸奔”的呢?说起隐私信息就不得不说我们每天都在用的手机!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移动电线部/百人。这样庞大的用户群,必然会成为各大数据公司希望占有的终端,但在这其中拥有决对优势的,却是手机的制造商。
相对于PC用户是最高权限获得者而言,手机使用者并不是最高权限的获得者,手机厂商才是拥有手机最高权限获得者,如果这些手机厂商管理不够严格,那么,我们的信息就可以在毫无提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大数据”了。
大家的手机中都会有不少的联系人、短息和通话记录、很多的照片已经各种应用。联系人基本就是你的人脉信息、短息和通话记录就是你的人际关系信息、照片就是你的隐私信息、各种应用就有可能体现出、职业、收入等各种信息。
那么这些数据是否会被“大数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选取了OPPO、vivo、ZUK、魅族、一加、三星、小米、华为、中兴、华硕、360、努比亚、乐视等10多个品牌的手机来进行统计测试,并希望通过测试,让大家关注您的信息安全和大数据下的信息安全引发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