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汽车新闻  汽车资讯

变危为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背景下,将“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当前稳定经济运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国内市场是经济平稳运行的有效支撑

  国内市场是经济平稳运行的有效支撑。“平”体现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长期特点,“稳”是指不发生剧烈的短期波动。提升国内经济运行的“韧劲”,是应对外部冲击,实现一系列发展目标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下行周期中发挥着“稳定剂”的作用,庞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可靠的预期,功不可没。

  国内市场能够为创新提供持续动力。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大量创新成果,但随着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溢出效应有不断减弱的趋势。加上本轮经济危机后保护主义倾向明显,部分发达国家对技术与市场采取双重封锁,企业依托国内市场开展创新的迫切性更为突出。事实上,本国消费者的需求是更容易了解的,信息、成本等因素也决定了在国内开展创新活动,推广新产品、新应用更具可行性和便利性。

  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也离不开国内市场。跨国公司主导的价值链分工,使过去由一家工厂甚至一个车间完成的制造生产和配套服务被细致地分解成若干片段,然后在各个地区进行布局。被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很有可能面临跨国巨头及其供应商依托领先地位形成的“瀑布效应”,最终陷入“低端锁定”。当前,全球价值链正发生着快速的拓展与重构,将其与国内消费升级的机遇相结合,能够为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有效促进国内价值链延伸,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主导能力。

  做好“四个兼顾” 国内市场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但必须看到,国内市场仍面临诸多需要破解的难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主动作为、化危为机,将外部压力转变为发展动力。我们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四个兼顾”,使国内市场发挥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期作用。

  一是兼顾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与“扩大内需”的提法相比,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同时突出了提升发展质量的要求。中国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之源、活力之源。但当前,“大而不强”仍然是国内市场中诸多领域的特点。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家政等服务供给还存在短板,农村商业网点布局与产品品质无法满足消费升级要求等问题依然突出。正因为市场规模大,许多低质量的供给也能够找到生存的空间,但长此以往必然产生负面作用。所以,我们决不能片面地认为可以简单地坐靠市场之“大”,而要从增加有效供给、适应品质消费的角度入手,推动国内市场实现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推动量变的过程。

  二是兼顾国内市场与对外开放。强调国内市场的作用,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国际市场。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了一些挫折,但世界各国通过生产分工与技术流通来共享人类创新成果的诉求不会改变。这也是中国以主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出发点。依托国内市场有助于企业把握创新的主动权,应对市场风险;而只有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才能精益求精,在发展中积累品牌优势。华为、海尔、格力等领军企业都是在全球化竞争中不断开拓着海外市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其既受到国内消费者青睐,又能够立足国际舞台的支撑。在消费者已经走出国门的今天,我们决不能孤立地看待国内市场,而要以需求国际化为契机,通过开放来促进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国内市场的升级与扩容。

  三是兼顾消费市场与上游供给。不能将国内市场狭隘地理解为消费市场。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如果说过去许多消费者是“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那么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供给不足或质量不高已经成为不愿消费、不敢消费的重要原因。在这种供求失衡导致消费需求无法得到充分释放的情况下,需要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使需求信号顺畅地向上游逐级传导,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边际效应递增的领域之中。共享单车的例子告诉我们,资本既可以成就技术创新,也可能吹起市场泡沫。发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先导和引领作用,不能单靠制造消费热点,而要将其作为一项增加有效投资,引导资本为实体经济注入真正活力的系统工程。

  四是兼顾追赶发展与高端引领。在城乡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存在分层现象。发展差距形成的“势能”可以转变为追赶发达地区的“动能”。当前,许多企业都将渠道下沉作为其经营战略,在开拓欠发达地区这片“蓝海”的过程中,国内大市场也将被激活。与此同时,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追赶”,即发达地区自身也要不断地迭代升级,发挥引领作用。高端消费群体理念先进、接轨国际,他们对产品的品质和价值有着较高的追求。这种“挑剔”有助于孕育工匠精神,并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与经营革新,直至跻身强者之列。可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既离不开全面深厚的基础,也要有超前引领的标杆,填补“洼地”与打造“高地”皆不可偏废。

  (张昊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