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焦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破除“缺芯之痛”痼疾
聚焦科技强国建设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对于如何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部分领域的业内人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郭锦辉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集成电路被写入其中,并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一起作为“十四五”期间需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前沿领域。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建议》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也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在专家看来,“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与我国科技“脱钩”,对华为等龙头企业进行芯片等技术“断供”,国内企业获取技术创新资源受到严重限制,“缺芯之痛”关乎产业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凸显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性。
需加快建立产业链生态环境
经过多年积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生产能力和市场规模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产业链水平整体提升明显,尤其是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以被视为集成电路产业中的“珠穆朗玛峰”——CPU领域为例,“十三五”期间我国已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为打造强劲的“中国芯”,数年来不屈不挠地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其中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CPU通用处理性能提高十倍、销售收入提高十倍的“双十倍”成绩,以龙芯3A5000研制成功和基于自主指令系统的基础软件基本完备为标志,龙芯CPU初步形成参与半开放及开放市场竞争的能力。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研究员王磊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十三五”中后期,美国对我国企业不断加码技术“断供”和围堵,在“中兴之殇”后,又面临着“华为之痛”,“缺芯”痼疾仍在,带来的痛楚尤为深刻和强烈。
“目前,我国CPU发展的主要瓶颈正在从CPU性能不足和操作系统成熟度不够转向产业链不够完善和应用不够丰富,而现阶段进行的信息产业自主化替代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替代,应是体系替代。”王磊介绍说:“我国集成电路流片工艺水平已基本满足多数微处理器研制的需求,但境内流片厂对国外设备和材料形成了较强的依赖,依旧存在受制于人的问题。在电子政务领域,国产化替代亟须向自主继承电路制造材料与设备环节延伸,应鼓励CPU等集成电路产品在全自主的工艺线上流片,在全自主的封测线上封测,在CPU芯片及其配套芯片中使用的CPU核、GPU核、内存控制器、高速接口等IP实现自主化。”
从三方面破除“缺芯之痛”痼疾
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集成电路产业也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解决“缺芯之痛”仍然是不能绕过的重要任务。
我国有全球最大的电子终端消费市场,而且也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这是集成电路行业形成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也是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知识产权分析师李新建议,围绕《建议》,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十四五”时期为破除“缺芯之痛”应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深刻认识产业发展规律,持续加大国家战略性扶持力度。《建议》中将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一起作为重点瞄准的前沿领域,计划设置和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对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予以着力突破,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的突破不可能一蹴而就,为破除“缺芯之痛”痼疾,应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保持资金、政策等持续性战略投入,增强该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其次,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国家政策和市场驱动相结合。《建议》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这一点对于集成电路产业尤为重要。集成电路产业具有高度战略性和高度市场化的特点,其战略性决定了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和引导,其市场化特征决定了应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一方面应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作用,鼓励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在加强研发投入方面应起龙头带动作用,即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即便是政府支持也应以市场化方式,在符合WTO规则要求和市场需求前提下,发挥企业主体地位。
再次,坚持新发展格局,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建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这对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具有特别意义。我国核心和高端芯片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不仅在于技术方面仍有差距,也在于高端芯片市场的开拓,需要以系统思维,以应用为牵引,构建生态链系统。解决这一问题,同样需要发挥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积极性与政府政策鼓励支持相结合,企业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高质量产品供给能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供应链,政府层面要适当拓展政府优先采购政策的适用范围和采购产品的种类,逐步带动上下游产业整体发展和生态体系的形成。
科技强国:数智化转型升级的机遇
郭锦辉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现在,科技创新的作用更加凸显、更加重要。特别是在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下,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这也给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软件行业:产业信息化换挡升级加速创新是企业竞争的利器
近年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应用于企业和组织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协同管理软件作为各行业企业通常使用的工作和管理入口,不仅每天流动和产生企业的关键业务运营数据,且其全员的应用特征还将形成员工、团队、组织以及产业链之间相互协作的行为大数据。
“随着协同管理软件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价值的不断显现,协同管理软件在各行业正呈现普及化应用趋势。在助力企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创新产品和服务永远是企业竞争的利器。”致远互联相关人士对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疫情过后,数字化转型有望进一步加速,特别是从内部转向外部、从管理转向激活组织的高绩效运营、从分工转向面向市场及客户的快速敏捷协同、从被动经营转向主动业务创新。
致远互联相关人士认为,企业要实现高效的运营,需运用平台化产品重构组织的运营模式。致远互联协同运营中台COP集合赋能的管理思想、新型的IT治理架构、敏捷的运营体系以及若干个性定制的应用,从而帮助企业锻造高效运营的能力。未来,COP将朝着“平台+基础应用+规模化/个性化定制”方向发展。
“当前,协同管理在解构高绩效组织的密码,在建构高绩效组织的模型,已成为有生命力的中台,更是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抓手和突破点。致远互联希望通过构建创新的协同运营中台COP,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建,推动全社会的数字生产力释放和数字经济发展。”致远互联相关人士说。
光伏行业: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勇担全球标准制定者
科技强国战略,让天合光能这类以创新为根本动力的企业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今年6月,天合光能登陆科创板,成为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涵盖光伏产品、光伏系统以及智慧能源的光伏企业,标志着天合光能揭开了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创新是天合光能的核心发展战略和主要驱动力。天合光能坚持创新驱动加速技术迭代,并结合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公司构建了从前沿技术研发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创新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天合光能已20次创造或刷新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说。
光伏行业仍然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可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在产业化方面取得领先优势的产业。围绕科技创新,高纪凡就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我国光伏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通过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协同产业链的优势资源,彻底打通研发、制造及应用等核心环节,营造开放、协同、创新的新生态。我国的光伏企业需要协同与合作,共同构建基于全新技术平台的产品、系统和标准,建立共创共生共赢新格局。
其次,我国光伏企业需要有中国自信,要勇于承担起领头羊的重任。从全球产业格局看,我国光伏企业在上、中、下游产业链上,都走到了领军者位置。我国光伏企业有责任为全球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要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成为全球标准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再次,我国光伏要走向真正的成熟,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回顾我国光伏产业20年的发展历程,环境冷热变化是常态,波峰、波谷折腾是常事。当前,中国光伏行业走到了平价时代的关键转折点,光伏企业在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的同时,要科学决策、卓越管理,确保企业健康长期发展。
半导体新材料:亟须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和完善产业创新生态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芯片是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分支,是典型的军民两用半导体材料,也是中美科技与经济摩擦中对华技术封锁的重点领域。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关人士告诉,目前,我国在航天、国防、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关键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严重依赖美国及日本进口。相比较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装备方面国产化可能性更大。其产品生命周期长,技术迭代慢,市场价格波动小,有利于利润最大化。技术发展模式是应用推动,而不是技术牵引,有利于我国这种制造和市场大国,是最适合我国目前发力的半导体领域。
国际新形势对华为等应用型企业造成了很大困难,但客观上也改变了这些企业的产业链供应生态。比如,华为、中兴开始主动和国内材料芯片制造、工艺装备企业一起研发、加速迭代验证,培育国产替代。
前述人士说,第三代半导体是“新基建”提出的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的“核芯”支撑,满足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新兴产业的带动面广、拉动性强。通过应用端的拉动,打通链条,国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未来有机会实现规模化应用,进入主流应用领域产业链,成为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一个“杀手锏”。
“目前亟须解决的不仅仅是某项技术或某类产品的进口替代,而是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产业创新生态的完善。近期来看,需要解决重点领域的短板技术和产品替代;长期来看,如何优化技术、人才、平台、资本等要素配置,建立人才和技术持续供给保障能力至关重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关人士说。
应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平台的作用
郭锦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
“创新决定兴衰。新时代的科技革命,更强调‘技术集成’与‘全球协同’,其主要特征是更加突出系统集成和研发经济。”启迪控股董事长王济武对说,启迪控股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正致力于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动机”。启迪控股深度布局、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建议》所提到的前沿领域具有高度一致性。
据介绍,启迪控股在运营清华科技园的早期,就率先提出“政产学研金介贸媒”八大创新要素理论,打造园区科创服务体系,充分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后来,创造性地提出基于集群式创新的“立体三螺旋”发展理论,在新时期又提出“双向+双新”的区域合作模式,助力地方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随着启迪全球创新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启迪控股积极布局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据了解,2016年5月24日,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推进大会召开,G60科创走廊1.0版正式诞生。同一天,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一期厚德园也正式宣布开园。截至今年年初,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已进入到长三角地区九城共建的3.0版本。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同步成长的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按照“立体三螺旋”模式,成长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创新策源地和动力新引擎,被喻为“科创样板间”。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开放合作。目前,深耕科技服务业的启迪控股已构建起全球创新网络、垂直孵化体系、科技产业集群三大具有核心能力的业务体系,其中,由超过300个创新基地所构成的网络覆盖国内外80多个城市和地区,聚集了超过10000家科创企业。过去几年,启迪不断深化布局“一带一路”,在已经形成的全球规模最大的启迪创新网络上汇聚了众多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等各类资源,并通过各种机制高速流通,不断产生聚合聚变,助力各类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王济武表示,“十四五”时期,完成校企改革后的启迪控股将继续朝着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动机”的目标踏实迈进,强化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为核心的科技产业集群建设,发挥独一无二的垂直孵化体系效能,投身于全国科技创新事业。
未来,如何进一步助力建设科技强国?王济武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以党建引领科技革命,发挥科创企业主体作用。建设科技强国,科创企业是主体,党建引领是关键。
第二,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平台型企业的作用。科技服务平台是创新资源高度聚集的地方,以启迪控股为代表的科技服务平台型企业数十年专注于“为科技服务,用科技服务”,并为此搭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使得众多创新要素和主体在这个体系里发生聚合聚变,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新兴科技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第三,建设更高质量的全球创新网络,促进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更好、更快的科技创新离不开开放的交流与合作。启迪全球创新网络在近些年助力科技创新发展的实践中发挥出很好的作用,已经成为国际间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未来将遵循国家战略,更高质量建设好全球创新网络,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进出口连续6个月正增长 稳外贸措施共发力
数字人民币试点再下一城 从消费端发动消费值得探索
史晓强
- 标签:重生空间之光荣军属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
-
2021重庆论坛|长安新能源杨大勇:碳中和商业价值巨大 电池回收业务是朝阳产业
|6月12日至13日,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在渝召开。本次论坛以“融合发展、智领未来”为主题,邀请近…
- 2021重庆论坛刘宇/李斌/何小鹏/沈亚楠/吴保军/杨大勇:畅想新能源车与碳中和
- 2021重庆论坛|零跑吴保军:新能源车销量与传统汽车相去甚远 20万台是生死门槛
- 2021重庆论坛|沈亚楠:理想ONE超80%城市里程由纯电驱动 总体排放缩减约60%
- 热点丨天然气市场化进程提速 短期对居民用气影响有限
- 2021重庆论坛|李斌:私人购车成主要增长引擎 2030年智能电动车渗透率将达90%
- 时报时评丨加快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 亚布力论坛:听王传福讲述比亚迪的坚守与梦想
- 出游人次将达1亿 端午民俗文化游成新亮点
- 百年纪事(104)丨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 中汽协:2021年5月乘用车销售164.6万辆 同比下降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