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新闻  新车动态

专访丨卫星:云南普洱 绿色经济试验田里创多种“脱贫模式”

——访云南省普洱市委书记 卫星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李强

在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和考察点中,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为交流基地,这三个县的老达保文化扶贫项目、中华蜂养殖项目、“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扶贫等7个减贫经验为考察点,普洱市成为云南省内唯一入选的州市。

近年来,在普洱这块绿色经济试验田里涌现出多种创新扶贫模式?近日,中国经济时报采访了普洱市委书记卫星。

中国经济时报:为什么普洱市会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卫星: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咖啡之都”,区位独特、生态优越、资源富集,是七彩云南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缩影。

普洱是全国唯一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也是云南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决战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普洱市委、市政府始终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立足绿色生态优势,把培育发展绿色产业与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地区跨越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使绿色产业成为贫困群众可持续增收致富的支撑和保障。

普洱市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通过引进省内外产业新主体,寻求银行保险等金融支持,引入国内权威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推进普洱有机化进程,初步形成了一条用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截至2020年6月末,普洱市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企业157户、证书217张,认证基地面积达43.21万亩,获证企业数和证书数在全省各州(市)中排名第一。有机茶认证证书、企业数全国第一。通过有机产业链的贯通,有机产品优质优价得到充分体现,群众的发展动力越来越足,手中的“绿饭碗”已经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中国经济时报:为什么说普洱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此前普洱市的贫困严重到什么程度?

卫星:普洱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10个县(区)中有9个贫困县,其中有2个是深度贫困县,有60万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8.6%,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0.4%,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10个县(区)中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14个世居民族中有5个“直过民族”,是典型的“直过民族”地区;10个县(区)中有4个边境县,区域性、整体性贫困问题突出。交通不畅也极大地制约了普洱的发展。乡村道路晴通雨阻,广大群众出行困难,全省未通高等级公路的6个县中,普洱就占了3个。素质性贫困问题突出,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1年,低于全国2.4年,低于全省1.4年,沿边四县仅为6.4年;农民收入低,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141元,低于全国2996元,低于全省268元。长期以来,边疆、民族、山区、贫困是普洱市情的真实写照。

中国经济时报:“宾弄赛嗨”互帮互助机制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这种互帮互助机制的脱贫成效如何?

卫星:“宾弄赛嗨”系傣语,意指“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是普洱市各民族民间普遍沿袭的各民族间互帮互助传统。普洱是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是“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诞生地。全市共居住着26种民族,其中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1%。

在扶贫攻坚中,普洱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整合各种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全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奏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合唱”。丰富拓展了“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帮互助机制内涵,从一个家庭帮一个家庭的模式,上升到一个民族帮一个民族、一个村寨帮一个村寨、一个乡(镇)帮一个乡(镇)、一个县(区)帮一个县(区)的新型“宾弄赛嗨”模式。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像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集中攻坚行动等,普洱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所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推动“直过民族”聚居区实现了社会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千年跨越”。

中国经济时报:科技创新在普洱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卫星:我们始终坚持科技为先,为脱贫攻坚汇聚绿色动力。一方面,依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智库优势,聘请28名院士作为政府科技顾问,建成院士工作站17个、专家工作站24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23个。在工作站的助推下,林下有机三七、石斛、黄精等一批林下药材种植的性研究及科技成果得以转化落地、开花结果。截至2020年6月末,普洱市林下经济经营涉及近25万农户,从业人员近48万人,林下经济人均收入达3050元。真正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了引领产业扶贫“小步快跑”的源动力。另一方面,实行“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推广机制,派出175名产业扶贫技术专家和2507名产业指导员深入一线巡回指导,开展技术培训,从“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有效解决了稳定脱贫与长期发展的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普洱市的攻坚脱贫,取得了哪些引人注目的成就?脱贫后普洱市的工作重心放在哪些方面?

卫星:脱贫攻坚是普洱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影响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最直观的变化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巨变,最欣慰的变化是群众生活水平的质变,最可喜的变化是乡村人居环境的嬗变,最振奋的变化是富民支撑产业的蝶变,最根本的变化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蜕变,最深刻的变化是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

截至2020年6月末,普洱市有产业发展条件的15.6万户建档立卡户与2494个带贫主体,176家企业、749个合作社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分享到了绿色生态带来的绿色财富。

摆脱贫困只是迈出了关键性一步。接下来,普洱市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脱贫攻坚力度不减。既要健全长效机制,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更要夯实产业基础,切实提高脱贫质量成色。

楼市去向“两会”已给出答案 促消费须完善政策

两会热点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有望上半年发布高水平开放开新局

两会热点丨财政政策:以政府“紧日子”换市场主体“稳日子”

两会特别策划之一丨百名代表委员寄语建党百年

两会特别策划之二丨百名代表委员寄语建党百年

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考数学模拟试题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