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政策组合拳:稳了就业 保了民生
李晓红
就业,一边连着饭碗,一边连着民生。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对稳定经济运行和就业大局十分重要。
随着7月高校毕业季的到来,“历史新高”叠加经济下行压力、疫情等因素,2020年遭遇稳就业难题。国家推出了一系列超常规举措聚焦高校毕业生这一重点就业群体,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7月9日在全球峰会“三方成员日”会议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全面发力,新增就业保持增长、劳动力市场需求升温,就业局势逐步回稳。
上半年保就业政策效果显现
年初,受国内疫情影响,我国外向型经济2月基本处于停产阶段,3月逐渐恢复,4月受到国外疫情影响导致订单被取消的现象逐渐增多,外贸企业深陷发展困境。面对严峻的外贸形势,国家出台了多项稳外贸稳就业的政策“组合拳”。
“综合而言,国家出台的政策措施,既包括稳定针对外贸企业出口的政策,也包括稳定就业人员的政策,其中主要针对农民工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政策重点,这些措施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就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李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保企稳岗就是保就业。目前我国各类外贸主体超过30万家,外贸企业带动就业人口达1.8亿,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之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冰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加大对于个体工商户和自营业者的支持力度。政府应主动作为,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及时发现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困难,使得他们真正能够从相关政策中获益。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彭支伟指出,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在应对疫情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帮助广大外贸企业保市场、保订单、保合作、保份额,最大限度地保住外贸领域市场主体,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刘正山告诉记者,就外贸企业而言,随着转向内需,制造业复工率提升,多数企业的经营状况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受疫情影响,1-5月份,全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4.9%,但依然呈现出“民营企业出口占比提升”“中西部地区出口占比提升”“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等亮点。
李佳表示,外贸在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稳外贸企业是“稳就业”与“保就业”的重要方面,稳住了外贸企业,保就业就更有抓手,稳就业的目标就能更好地实现。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工作重中之重”
“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一方面,企业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导致大学毕业生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重点在于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岗位。”李佳说。
7月本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高峰,今年受疫情冲击等影响,史上最大规模的874万毕业生迎来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为此,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人社部发起“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举办线上招聘会14392场;教育部“24365”平台联合其他部门推出专场招聘活动,截至6月21日提供岗位信息1313万条,收到简历2919万人次。
北京服装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小倩告诉记者:“一段时间以来,我在线上投简历、笔试面试,的确感到压力不小。不过很幸运的是,在6月份我收到了字节跳动的offer,这得益于线上招聘服务和相关的就业支持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步入复苏通道,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采取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促进新业态发展和灵活就业正成为当前保就业的“标配”举措。
“受疫情冲击和应届毕业生规模增大的影响,今年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就业机会的发展也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要充分发挥好它的作用,需要相关的配套政策。”张冰子说。
张冰子建议,应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新就业机会意味着新的技能要求,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需要加强合作,拓展相关教育培训的新内容和新形式,政府应加强其在促进多方合作中的关键作用。此外,对于选择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应给予政策扶持,特别是在应届生身份保留、社保补贴等政策上应予以倾斜。
保就业是一场持久战
“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我国而言,影响就业的因素既有经济下行的周期性因素,又有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构性因素。随着国内外疫情发展,就业的总量和结构性矛盾越发凸显,加大了就业治理难度。”李佳说。
当前,海外疫情仍然严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外贸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与此同时,由于今年择业期延长两年,外加研究生扩招,促使更多毕业生暂时不就业,使压力叠加到下一年,加剧明年的就业压力。
张冰子表示,我国必须要做好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应对较大就业压力的准备。
李佳认为,解决就业问题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提高我国就业水平。除了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外,更要重视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就业弹性。其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重点。二是优化我国就业结构。逐渐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适度降低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提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其中,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互联网+新业态等是重点。三是提升我国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工资收入比重,规范劳动关系,推动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张冰子建议,除了现有政策外,还应着重关注两个领域。一是要完善就业统计。目前的劳动就业统计指标数量少、发布频次和内容都有待增加,就业统计对于农村劳动力、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劳动者等的覆盖面不足,这些问题影响了企业、劳动者乃至政策制定者对劳动力市场的准确了解,从而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其次,社会保障体系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加强对失业者的保障能力,进一步理顺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经济补偿等保障制度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策合力,减轻企业和个人的风险,避免出现政策空洞。
“鉴于我国目前仍然面临就业总量过剩、就业结构失衡、就业质量有待提高的现状,保就业的任务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并最终实现我国高质量就业的目标。”李佳强调说。
- 标签:老酸奶 皮鞋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
-
2021重庆论坛|长安新能源杨大勇:碳中和商业价值巨大 电池回收业务是朝阳产业
|6月12日至13日,2021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在渝召开。本次论坛以“融合发展、智领未来”为主题,邀请近…
- 2021重庆论坛刘宇/李斌/何小鹏/沈亚楠/吴保军/杨大勇:畅想新能源车与碳中和
- 2021重庆论坛|零跑吴保军:新能源车销量与传统汽车相去甚远 20万台是生死门槛
- 2021重庆论坛|沈亚楠:理想ONE超80%城市里程由纯电驱动 总体排放缩减约60%
- 热点丨天然气市场化进程提速 短期对居民用气影响有限
- 2021重庆论坛|李斌:私人购车成主要增长引擎 2030年智能电动车渗透率将达90%
- 时报时评丨加快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 亚布力论坛:听王传福讲述比亚迪的坚守与梦想
- 出游人次将达1亿 端午民俗文化游成新亮点
- 百年纪事(104)丨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
- 中汽协:2021年5月乘用车销售164.6万辆 同比下降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