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汽车新闻  新车动态

《智造1+1》08|图达通鲍君威:激光雷达将成超越特斯拉关键 目前聚焦量产上车

《智造1+1》是搜狐汽车发起的一档高端视频访谈栏目。访谈对象为汽车产业链上新科技、新商业、新服务企业的掌舵者,包括智能汽车制造、智能网联、智能硬件、智能出行、智能物流等前沿企业,这些企业从事着深度创新性的工作,推动汽车行业的全面革新。

栏目致力于通过创始人或高管的视角与思考、规划与行动,展现行业的发展蓝图与企业前行的力量和脚步。

此为第八期,搜狐汽车事业部总张丽玥联合汽车科技媒体汽车之心合伙人易建成,共同对话图达通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鲍君威。

|搜狐汽车·汽车研究室

|王磊

视频|朱喆

策划|李德辉

随着量产车自动驾驶系统的等级逐渐从L2向L3过渡,激光雷达这一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终于来到了量产边缘,激光雷达企业的聚焦点开始从技术研发转向场景落地,激光雷达也逐渐从以技术为导向的“产品”转向以量产上车为导向的“商品”。

这样的变化带来了新的产业趋势,激光雷达企业开始选择与车企抱团,选择比以往单纯供货更加深入的合作方式,车企也将这一自动驾驶系统中的核心供应商放在了比一般供应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今年1月蔚来举办的NIO DAY上,其激光雷达供应商图达通,就成了整场发布会上唯二被提及的供应商。

针对车载传感器市场,这家公司推出了以转镜+振镜二维扫描方案为核心的车载激光雷达,1550nm激光发射器的采用使其激光雷达能够以更大功率扫描更远的范围。这枚拥有最远500米的探测距离,10%反射率下250米的探测距离,最高分辨率0.06°*0.06°,水平视场角达到120°。

在明年第一季度,图达通的激光雷达就将随着蔚来ET7的交付正式面向消费级市场。作为量产车型上新引入的传感器设备,它可以与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众多传感器形成冗余,从而提升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在本期的《智造1+1》中,我们邀请到了图达通联合创始人、CEO鲍君威作为嘉宾,深入解读激光雷达上车的技术路线、供应链现状以及这一新型传感器(对汽车而言)上车可能对产业带来的影响。

鲍君威指出,自动驾驶落地讲究场景,激光雷达的量产上车也讲究“以始为终”,在智能驾驶的实际场景中,激光雷达需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拥有什么功能,在做功能定义、研发、制造环节都需要将最终场景中的要求作为首要因素进行考虑。只有这样,激光雷达才能最终满足最终高性能自动驾驶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实际的服务。

而要完成这样的流程,传统的整车厂、Tier 1、Tier 2这样链式的供应商关系已经不足以做到了。鲍君威向我们描述了图达通与上游供应商以及与蔚来之间的协作关系,“我们与上游供应商之间是在产品研发环节就进行不断的磨合,上游并不是直接提供给我们做好的东西,而是在某个环节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方案的研讨;蔚来也不是直接采购我们激光雷达,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蔚来和我们互相进行了资金以及资源的互相调配,最终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谈及激光雷达对产业潜在的影响,鲍君威认为这一技术可能会带来智能汽车整车产业的升维竞争。“当下特斯拉在智能汽车领域出发最早,布局最完善,如果在这个时候出发和他竞争视觉算法,竞争芯片,肯定不是他的对手;但在激光雷达领域,特斯拉并没有提前布局的优势,这一技术就相当于在竞争中提供了另一种维度,使得其他整车厂在这一维度有了超越特斯拉的可能。”

「PART ONE」核心观点

1、 我们整个产业界,不管是我们,我们的下游、我们的客户,包括蔚来汽车,可能还有其他客户,对我们的上游是有很大支持的。这不是一个传统的纯买家和卖家的关系,而更是一个合作的关系,甚至有些资金的互相加持、资金的互相协调,这样的话使得业界可以提升得更快一些。

2、 1550nm激光器与光通讯的波长共用,整个产业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成本也降到了非常低的程度,采用这种激光器做出来的激光雷达只会比低一档(905nm)的激光雷达贵几百块。

3、 未来的汽车,“纯汽车”的部分所占的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低,那“智能”的部分,自动驾驶端会越来越高,就像大家觉得芯片的部分占比会越来越高是一样的。可能这个整个供应链会越来越挤压传统的部件的所占的成本。

4、 激光雷达企业需要内部具有足够的创新力,能够忽略已经成熟的营收的诱惑,将精力放在量产上车上,这一点是图达通所拥有的优势。

5、 如果激光雷达量产上车,自动驾驶感知问题的解决维度就增加了,如果其他公司能够在激光雷达上实现领先,对特斯拉的竞争就是一种升维超越。

「PART TWO」高层对话

01 “以始为终” 产业需求倒推技术方案

张丽玥:激光雷达领域各家公司选择的技术路线各不相同,图达通的优势是什么?

鲍君威:有一句话叫“以终为始”,我们要思考我们做的产业的目的什么?我们一直做的是产业,而不是做“纯学术”。目前,整个行业对自动驾驶的需求非常非常强烈了,需要一个能够量产、能够落地的产品,那为了能够支持这个产品的话,我们要想到,能够落地、能够量产、能够有用的话,这个产品的性能需要什么样的,那么把它倒推回来。

以此为基础,我们几年以前成立公司的时候还有一个期待,我们要对个人、对投资者,当然也要对我们的合作伙伴负责,就是产品要能够在几年以后(就是现在这个阶段)量产。量产是什么呢?量产就不是我们一家公司的事情了,而是要整个供应链能够达标,供应链足够成熟,使得需要量产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今年的几千台到明年的十万台甚至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如果有客户需要的话。

我们现在这种固态的路线,通过二维扫描,通过宏观的(宏观是相对于纯芯片的微观来对比)比较成熟的电机和转镜、摆镜的方案组合起来,使得我们一方面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性能,同时整个的供应链也是非常成熟的,就使得我们可以很容易达到量产,这是我们选择这个路线的基础。

另外一个我们选择的这个激光器,这也是激光雷达很关键一个指标。由于各种物理材料、器件的物理特性的局限,我们认为我们要选择一种激光器,使得它真正能达到我们目前的需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演,未来三五年,即使在我们第一代量产车上来以后,还可以继续地按照这个路线扩展,能够把性能进一步地提高,来满足我们业界,尤其是算法团队、感知团队,整个自动驾驶团队对这个激光雷达硬件的数据的持续不断提高的要求。

张丽玥:对于上车来说,最重要的稳定性,鲍总是如何考量的?

鲍君威:这个稳定性、可靠性对于量产车来说是一个必须达到的条件,这是我们选择这个架构当初的一个初衷,也是通过各方面分析来看的。

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已经公开的或者可能还没有完全公开的一些项目,大家可能想到看到的已经上车的路线或者马上要真正大量量产上车路线,基本上都是用混合固态扫描的路线,我们看到主要的量产还是混合固态的,那区别可能是说用一组转镜或者两组转镜来做扫描的区别。这个我们觉得是一个小的一个变化,但起码业界已经证明了,混合固态上车是可以达到稳定性、可靠性的了。

下一个是激光器,激光器也是很有挑战的,可能大家知道用905nm和1550nm两类激光器各有各的挑战,细节我就不多说了。简单说一下1550nm的话,它的很多元件、器件是跟光通讯行业是可以借用、共用的。因为这个原因的话,光通讯行业虽然工作温度不完全跟我们的工作温度是匹配的,但我们从整个材料体系、产业的发展来看,我们认为是可以通过一些适配,达到我们汽车行业这种非常非常高的可靠性要求的。

02 激光雷达的产业链正在走向深度合作

张丽玥:从供应链的角度,这类产品的量产是不是对供应商有更高的要求?

鲍君威:各种激光雷达路线,不是一家自己独做的,都是跟整个供应链一起打磨的,而且像我们这种路线更是这样的,我们选择了多个元件是基本上是成熟的行业、成熟的技术,但是想要能达到我们本身激光雷达对每一个部件、每个器件的要求,那肯定要做一些深入的设计、深入的评测来适配的。

这样的话,很多时候传统汽车行业的零部件供应商,他们是不太有这个经验的,我们很高兴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发现遇到的很多供应商都非常有远见,大家都看到了自动驾驶汽车整个爆发的未来。他们也非常决绝地跟我们一起走上这条道路。

当然可能会有各种挑战,包括资金的、技术的认知度等挑战,那我觉得很好的事情是我们整个产业界,不管是我们,我们的下游、我们的客户,包括蔚来汽车,可能还有其他客户,对我们的上游是有很大支持的,这不是一个传统的纯买家和卖家的关系,而更是一个合作的关系,甚至有些资金的互相加持、资金的互相协调,这样的话使得业界可以提升得更快一些。

另外,我们激光雷达很多新的关键的元器件供应商,都在我们中国国内的,这样的话,对于我们这种能够很好地利用好中美两边优势的企业来说也是很大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把控这个事情。

我觉得在这过程中会有很多迭代的过程,好处是我们跟我们的供应商有非常深入的磨合。我们不是要等整个这个设计完全做出来再参与,而是设计过程中,就近利用地理优势,大家一起做各种workshop,一起来面对面的讨论。这样的话使得我们能够深入地把各种可能的自动化的方案都做出来。

易建成:与蔚来的合作,激光雷达上车的难点是什么?

鲍君威:量产的话有两个难点,一个是这个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能不能准时按时地完成整个测试、整个开发测试流程,完成DV测试、PV测试,确保一切的满足整车在长期的各种工况条件下都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转,按照这个正式寿命来运转,达到非常低的事故故障率,这是一定要保障的。这是第一个难点,那我们一切的努力都以这个目标来做。

第二点是需求的量。大家听到了ET7采用图达通的激光雷达,它是全线标配,那这个具体的量现在业界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在这不评判。我们是按照ET7足够的量来规划的,整个规划是非常大的一个量了,而且可能等明年回头看应该是全球最大的一个激光雷达生产的量。

对于这么一个完全全新的事物,对于我们自己、我们的组装线、工业化的量产线,对于这个我们的供应链来看,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是我们在花很大精力来打磨的地方,甚至我们供应链的供应链(供应商的供应商),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是我们觉得要做的事情。但是我可以说一点,就是如果是全球只有一个地方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应该是在我们中国。中国的供应链体系是非常非常强大的,而且是整个配套设施、地理的便利性都是一个很大很大的优势。

03 1550nm激光器拥有光学通讯产业基础 只会比低档激光雷达贵几百元

易建成:图达通为什么用1550nm激光器也能够将成本降下来,同时实现量产?

鲍君威:相对于905nm,1550nm激光器还是要贵一点的。贵的一点是不是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呢?我举一个类比,我们现在智能手机相对于普通的功能机或者当年的按键手机,现在做出来肯定要贵一些的。那为什么大家还要买呢?因为它满足了我们智能手机的一个核心的需求,大屏,屏大肯定要贵一些。智能手机的核心就是要跟人智能交互,人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手机的表面积,接受信息而且输入信息。

我们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也是这样的,而且是相比于手机大屏的重要性可能是更关键的,因为自动驾驶和人身安全息息相关,我们真的需要能够感知到周围世界足够远、足够清晰的东西才可以。通过各种推演,大家觉得只有1550nm的激光器可以,这种波长可以达到250米的探测距离、0.1度或者更好的角分辨率,我们叫200线/300线以上。

那在此基础上的话,我们看这个价钱,是不是一个大家完全不可接受的?业界评判,当达到真正的量产(可能是几十万到上百万台)的时候,这个激光器相对于比较低档的激光雷达(905nm)的成本,可能也就高几百人民币左右,这个几百元人民币相对于一个这么贵的汽车,而且是对于智能驾驶汽车这么关键一个传感器,可能就不是问题了。回到刚才这个数字,我们怎么能实现只比普通的905nm激光雷达的光源只贵几百元人民币?核心就是我们要打磨整个供应链,而且要对供应链有足够深入的认识。

为什么选1500纳米,不选1400、1300、1200,因为这个都是红外波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选那个波长的话,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跟我们光通讯的波长是共用的。像我们现在在视频直播、我们大量的信息传输都是通过光纤传输的。

这个光通讯行业过去三十年左右,经历了很大的进展和爆发,而且,很大一部分进展其实中国的企业做出来的。中国企业,咱们很强的一个能力就是把东西规模做大,把成本做低,各种器件,不管是主动器件还是被动器件,比如说隔离器、光栅等等,这些基础器就不多说了。这些器件的话已经做得非常非常便宜了,可以做到极致了。

04 激光雷达将带来产业的升维竞争

张丽玥:您认为,对于完全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是阶段性的补充,还是终极解决方案的标配?

鲍君威:这两个阵营的讨论始终是一直在有的,从五六年以前大家开始真正做自动驾驶。但随着时间推演,大家看到,随着特斯拉每年都在跳票,大家可能越来越疲惫了,而且原来实际上特斯拉阵营还是会有一些其他公司来做的,我也可能经常能说到高级别自动驾驶,后来大家都不说了,慢慢越来越放弃了,现在只有特斯拉孤独地在那撑着,虽然它的车卖得非常好,公司的成长包括大规模投入做这种芯片、做这种大规模的训练集群等等,让它觉得它是这个行业里最领先的,我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大家要分清楚商务行为和真正的公司产品发布的区别。

我还是认为特斯拉不停地说它可以用纯视觉(现在把毫米波也去掉了)可以做到全自动驾驶是一个商业行为。它会说自己是纯视觉范围里跑得最快的,但是,是不是它在很久以后的将来可以达到全自动驾驶,这个可能大家也不好否认。但是大家可以看到的是,如果上了激光雷达,大家对感知的问题解决的维度一下就多了一个维度,现在是一个升维、一个提升。特斯拉可以说靠着这个可以卖了很多车,这对它来说是一个商业的成功。那一方面其他公司不能跟特斯拉比它芯片做得快,因为它毕竟有领先的程度,有经济体量了,那其他公司能做的是什么?不叫弯道超车,而是升维了,来把这个竞争维度升一维,使得能够换一种方式来超越它。

服务心得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anshen/15076.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风起苍岚漫画免费,北京今日天气预报,2019年双拥工作计划,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