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汽车新闻  新车动态

国研中心学史讲堂(5)丨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发展和实践探索

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断升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注重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叶兴庆 殷浩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断升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注重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发展和实践探索,对于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接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迈出艰难步伐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农业、怎样建设现代化农业进行了积极探索。195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4年9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即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1962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指出,“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是在农业集体化基础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按照毛泽东指示,1966年7月召开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部署到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直到1977年1月,中共中央转发的国务院关于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仍要求进一步修订和落实农业机械化规划,保证在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个时期,党对农业集体化、机械化格外重视,对农业水利化、化肥化也倾注了很大心血。

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实现历史性突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深刻反思,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全会原则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明确要求“精心地作好分阶段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规划”,农业、林业、农垦、农机、水利、电力和化工部“要根据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密切协同,在1980年内,分别作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全面的长期规划”。邓小平强调,“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抄西方国家或苏联一类国家的办法,要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农业现代化不单单是机械化,还包括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等”。邓小平还从经营体制的维度前瞻性地提出了“两个飞跃”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个时期,党已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拓展到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等方面。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科技、教育兴农的发展战略,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农用工业的发展,切不可放松农业物质技术基础建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转变”。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江泽民反复强调,“要强化科教兴农,优化内部结构,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路子,逐步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从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强农业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这个时期,党从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经营方式创新等维度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六用三化”全面阐述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实现途径,即“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胡锦涛从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作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他明确指出,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他强调,要把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线,“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农业竞争力上来”。这个时期,党对工农城乡关系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更加注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三、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实现历史性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从2014年起,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现代化写入文件标题,强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行了系统思考,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整体布局方面,他强调,“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农业现代化内涵方面,他指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强化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方面,他强调,“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发展现代畜牧业、园艺业、水产业,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方面,他强调,“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生产出满足人民需求的高产量、高品质、生态化的农产品”;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方面,他强调,“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四、继往开来,在新发展阶段接续推进农业现代化

纵观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发展和实践探索,在强调农业现代化对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性、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符合我国国情等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在农业现代化的内涵、路径、着力点等方面则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农业现代化内涵方面,从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化、电气化,到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产业化,再到规模化、绿色化、信息化、多功能化,反映出党对现代农业本质特征的认识深化。在农业现代化外延方面,从突出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变革,到重视经营管理和资源配置优化,再到强调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系统构建,反映出党对现代农业关注点的不断演进。在农业现代化目标任务方面,从农业增产的单一目标,到高产优质高效的多元目标,再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目标,反映出党发展现代农业理念的不断升华。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以党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发展和实践探索为基础,准确认识和深刻把握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继往开来,接续奋斗。

一要着力推进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新发展阶段所要建设的现代化农业,应当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现代种植业、畜牧业、园艺业、水产业充分发展的农业,品质优良、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的农业,比较优势突出、主导产业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农业。彰显这种内涵特征,需要优化农业产业门类结构,在种植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提高畜牧业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尤其是要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和经营主体层面推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需要优化农业产品品质结构和价值链结构,着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为牵引、农民分享更大比例增值收益为目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优化农业区域结构,按比较优势原则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构建特色产业集群,释放农业集聚效应。

二要着力推进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新发展阶段所要建设的现代化农业,应当是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设施和装备化水平高、旱涝保收的农业,科技成果集成化应用、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增长的农业,投入品和生产过程绿色低碳、可持续性强的农业,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生产经营智能化水平高的农业。彰显这种内涵特征,需要以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水利、机耕道路、农田输配电设备等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粮食生产薄弱环节、设施农业、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等为重点提高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水平;需要以种业为核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产学研推多方协作的技术集成创新推广体系,集成组装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质高效技术模式;需要提高农田灌溉水、化肥和农药有效利用率,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建立贯通全产业链的信息收集和处理体系,在生产管理、经营决策中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

三要着力推进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新发展阶段所要建设的现代化农业,应当是在着力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础上,土地逐步流转集中、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的规模化农业,各类农户进行多形式、多层次联合的合作化农业,各类农户乃至合作社将独自开展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的生产经营活动交由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完成的服务社会化农业。彰显这种内涵特征,需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发挥集体所有权在土地连片整治和宜机化改造、闲置和撂荒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功能,对承包权的权能进行适度调整、逐步淡化其财产权属性和社会保障属性,对经营权给予更加充分的保障、稳定租地经营主体预期;需要引导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户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合作,引导比邻农户自愿将毗邻土地入股开展土地股份合作,探索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需要以农机专业户或农机合作社、基层供销社、农资综合服务商、返乡入乡创业新农人等为主体,以提高联合收割机、农用飞机和无人机、烘干机等专用资产利用率为支撑,为各类农户乃至合作社开展托管服务,实现托管服务的规模经济。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大宗商品价格③丨铁矿石价格将延续弱势震荡运行态势

时报时评丨以高标准农田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视点丨房地产市场可能进一步降温

热点丨榆林调研为煤炭能源低碳发展定方向

大宗商品价格中长期上涨缺乏支撑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张丽敏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黄页电影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anshen/31707.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美的小家电代理,新疆地图,商场名字,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