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新闻  新车动态

2023年中国汽车芯片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分析(附产业链全景图)

  贞光科技深耕汽车电子、工业及轨道交通领域十余年,是国内外四十多家知名的主被动元器件的增值服务商。

  贞光科技从车规微处理器MCU、功率器件、电源管理芯片、信号处理芯片、存储芯片、二、三极管、光耦、晶振、阻容感等汽车电子元器件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供应解决方案!

  由于车厂正在增加产量、电动车对芯片需求更大,汽车产业仍在应对芯片短缺问题。汽车芯片是目前市场前景最为广阔的赛道之一,在市场需求迅速提升背景下,汽车芯片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链上游包括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及晶圆制造厂商;中游为汽车芯片,包括自动驾驶芯片、车身控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辅助驾驶系统芯片等;下游汽车车载系统制造、车用仪表制造以及整车制造环节。

  中国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是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中占比呈增长趋势。中国半导体硅片市场规模2019年至2021年连续超过10亿美元市场规模。2021年市场规模达1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4.04%,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22.15亿美元。

  与国际主要半导体硅片供应商相比,中国半导体硅片企业技术较为薄弱,市场份额较小,技术工艺水平以及良品率控制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具有显著差距。国内半导体硅片龙头企业沪硅产业、中环股份、立昂微、中晶科技,2020年上述企业市场份额分别为12.1%、10.6%、7.7%与1.5%。

  光刻胶是半导体,面板,PCB等领域加工制造中的关键材料。2021年中国光刻胶产量为15万吨,同比增长15.4%,预计2023年将达19万吨。

  全球光刻胶市场主要被日美企业垄断,日本企业基于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实现上下游协同发展,占据龙头地位。目前东京应化占比约为25.6%,排名第一。其次分别为美国杜邦、日本JSR、住友化学,占比分别为17.6%、15.8%、10.4%。

  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芯片、光伏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随着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溅射靶材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在应用需求带动下,我国溅射靶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我国溅射靶材市场规模达375.8亿元,同比增长9.7%。

  中国半导体设备的市场规模增速明显,从2017年的554.1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905.70亿元。2020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亦保持快速增长趋势,销售额为1260.62亿元,同比增长达39.2%,成为全球第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2021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连续增长,销售额为1993.35亿元,同比增长达58.1%,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2022年中国半导体预计将继续增长,规模达到2745.15亿元,2023年将达3136亿元。

  汽车芯片市场空间广阔,我国作为汽车生产大国占据四分之一市场。我国作为汽车制造大国,汽车产量蝉联全球第一,对汽车芯片需求旺盛。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11.4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50.1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0.4%,预计2023年将达172亿美元。

  从我国汽车芯片市场结构来看,我国汽车芯片主要分为控制类(MCU和AI芯片)、功率类、模拟芯片、传感器。其中,控制类芯片、传感器芯片规模占比较高,分别为27.1%、23.5%。其次,功率半导体在汽车芯片占比为12.3%。

  整体市场集中度较低,目前全球汽车芯片市场前五厂商占比接近50%。其中英飞凌占比最多,凭借12.7%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其次分别为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及意法半导体,占比分别为11.8%、8.4%、8.3%及7.5%。

  从汽车芯片企业区域分布来看,目前广东省以8986家汽车芯片相关企业数量高居全国第一,江苏、福建排名第二和第三,汽车芯片相关企业数量分别为2845家、2001家。此外,浙江、山东、上海、湖北、四川、安徽、陕西跻身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整体来看,汽车芯片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

  随着汽车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分化,市场对于能提供专业产品及服务的汽车芯片企业需求越来越大,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2021年至2022年中国汽车芯片投融资事件约有11件,具体如图所示:

  中国汽车是车规级芯片需求最大的市场,当前中国汽车芯片进口率高达95%。MCU缺货给国内厂商带来替代良机,积极切入汽车MCU市场,未来继续向高端领域突破。多家企业布局汽车MCU芯片市场,具体如图所示:

  2021年中国汽车产量2608.2万辆,同比增长3.4%,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2022年汽车行业保持了恢复增长态势,产量稳中有增。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2702.1万辆,同比增长3.4%。我国汽车产量已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

  随着我国车联网产业的逐步发展,传统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部分ICT企业开始在汽车产业布局,网络运营商、芯片与模组厂商、终端设备商等加速了汽车网联化的进程。我国车联网市场增长速度更快,2021年车联网市场规模达428亿美元,同比增长27%,预计2023年将达599亿美元。

  自动驾驶是当前全球汽车技术及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市场和政策的双擎驱动下,我国汽车驾驶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借助自动驾驶东风,激光雷达正迎来爆发的一年。未来中国激光雷达市场也将呈现快速增长。预计2022年-2026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从26.4亿元增长至431.8亿元,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101.1%。

  声明:本文由入驻企业号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侵权投诉

  贞光科技从车规微处理器MCU、功率器件、电源管理芯片、信号处理芯片、存储芯片、二、三极管、光耦、晶振、阻容感等汽车电子元器件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供应解决方案!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作为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工业节能、电动汽车和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具有节能、安装方便、维护方便、散热稳定等特点。它是能量转换和传输的核心装置。简单概括

  贞光科技从车规微处理器MCU、功率器件、电源管理芯片、信号处理芯片、存储芯片、二、三极管、光耦、晶振、阻容感等汽车电子元器件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供应解决方案!车规半导体研究——国产替代东风迅速崛起,龙头比亚迪优势明显小结:世界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遇之大变局,电驱动相关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电动化、智能

  贞光科技从车规微处理器MCU、功率器件、电源管理芯片、信号处理芯片、存储芯片、二、三极管、光耦、晶振、阻容感等汽车电子元器件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供应解决方案!由于车厂正在增加产量、电动车对芯片需求更大,汽车产业仍在应对芯片短缺问题。汽车芯片是目前市场前景最为广阔的赛道之一,在市场需求迅速提升背景下,汽车芯片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一、产业链中国汽车芯片产业链上游包

  贞光科技从车规微处理器MCU、功率器件、电源管理芯片、信号处理芯片、存储芯片、二、三极管、光耦、晶振、阻容感等汽车电子元器件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供应解决方案!什么是AutomotiveGrad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车规级)?就是始终如一的可靠性。汽车发动机起动的那一刻开始就得在酷热的夏季和严寒的冬夜里工作。手机寿命为2至4年,但您的汽车要用十年以上。此外,所有汽

  各位贞朋友好,今日推荐贞光科技代理品牌,优秀原厂——风华高科FH,贞光科技主要代理风华高科电阻、陶瓷电容、电感、热敏电阻(PTC/NTC)、压敏电阻等产品。01风华高科:国内大型·国际知名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风华高科,证券代码000636)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高端新型元器件、电子材料、电子专用设备等电子信息基础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

  贞光科技从车规微处理器MCU、功率器件、电源管理芯片、信号处理芯片、存储芯片、二、三极管、光耦、晶振、阻容感等汽车电子元器件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供应解决方案!*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贞光科技二次整理,不代表贞光科技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仅为行业交流学习之用,如有异议,欢迎探讨。

  01智能化发展路径特斯拉自研汽车智能化的大部分关键软硬件,国内三家造车新势力跟紧步伐,逐步针对核心硬软件开始自研之路特斯拉与国内三家造车新势力的自研能力对比在传感器方面,特斯拉与Liminar合作研发激光雷达,而国内三家新势力则购买合作方产品;在毫米波雷达和雷达供应上,蔚小理主要使用博世的产品。在决策层方面,特斯拉自研自动驾驶芯片、域、中间件、操

  各位“贞”朋友好,今日推荐贞光科技代理品牌,优秀原厂——Orient奥伦德,贞光科技主要代理奥伦德的光电耦合器、光电传感器、红外芯片等产品。01奥伦德简介奥伦德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业研发制造光电晶圆及光耦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掌握核心芯片技术,拥有完整IDM产业链结构。公司已获专利70多项,服务成千上万家客户。奥伦德光电耦合器现已发展为国产高端品牌,产

  在中国半导体供需不平衡、“逆全球化”的趋势加剧的情况下,半导体的国产替代时不可待。贞光科技从车规微处理器MCU、功率器件、电源管理芯片、信号处理芯片、存储芯片、二、三极管、光耦、晶振、阻容感等汽车电子元器件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供应解决方案!前言IC设计作为半导体行业

  为助力国产替代,电子元器件一站式服务平台·贞光科技与紫光芯能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其授权代理商,负责紫光芯能全系列车规MCU芯片等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服务。样品申请和订购请联系我们。我国汽车芯片国产化率不足5%,MCU等核心芯片依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整车操作系统基础软件解决方案仍未达成共识,尚未形成合力,亟需举国之力。汽车供应链的转型升级更是强烈依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