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汽车新闻  汽车行业

“干货”很多!解码SIGMA,究竟上汽为何会打造MG ONE?

9月初,正是全国大中小学开学的日子。新学期,新气象,新知识,借此机会轱辘哥也上了一堂“课”,一场以“重新定义•变革中的新消费时代”为主题的分享会。

从汽车消费趋势,到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发展变迁,到上汽在“新四化”领域的研发实力,三位老师在短短两小时内尽量将“干货”讲得透彻。

最终轱辘哥才明白,课懂了,才能读懂和理解MG ONE到来的意义,以及这款车型对于MG品牌的重要意义。

“Z世代”不同于任何世代,但他们主导了汽车新消费趋势

不管80、90后承不承认,95乃至00后已经成为了新一代购车主力军,他们的喜好必然会影响汽车厂商的研发方向。那么,被称为“Z世代”的他们,在汽车消费方面有何显著特征?

不少汽车品牌都喜欢用运动和个性来定位他们,也着力于打造一款款外观十分运动的车型。不过,这或许只是表面的理解。因为“Z世代”不同于任何世代,他们的成长背景和经济购买力都是独特的。

轱辘哥在“课”上了解到,“Z世代”对国潮文化的推崇和“二次元”文化的喜爱,决定了他们在选车的过程中会有新的理解和思考。如果不能融入他们所追求的文化内核,那么造出来的汽车也就没有吸引他们购买的“灵魂”。另一方面,“Z世代”成长于信息爆炸和科技迅猛发展时代,这也使得他们在选购汽车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智能科技的相关配置。无科技,不智能汽车。在此背景下,才能明白为什么上汽要研发智能全球模块化架构SIGMA。

SIGMA架构优越性突出,MG ONE的智能科技或成最大爆点

大众MQB、丰田TNGA架构……汽车生产早已进入了模块化时代。上汽此前推出了国内第一个自主开发的整车架构平台——A架构,但随着技术的升级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全新研发的SIGMA架构的到来亦是大势所趋。

据专家介绍,SIGMA架构覆盖全能源,实现机电一体化,更自带以太网、芯片能力、OTA等各种智能科技。值得一提的是,它不仅解决电动车的智能化问题,更解决燃油车的智能化问题,使得燃油车也能智能化。是的,虽然电动汽车越来越受重视,但燃油车依旧是消费刚需,其进化与升级同样很有必要。

SIGMA采用的是全新一代整车电气架构,通过摄像头、雷达、蓝牙、激光、高精地图等的多模感知,可以洞悉用户的需求,进行人机交互,可以提供智能驾驶辅助。另外,通过OTA升级迭代,车型的竞争力也将大大增加。

作为SIGMA架构打造的首款智潮科技SUV,MG ONE还搭载了目前车载最强芯片——高通骁龙8155旗舰芯片,展现出强大的智能科技实力。例如开机、触屏及语音的0秒交,更深度的语义识别等。加上30英寸环抱式三联大屏、一体式运动座椅、全新赛车方向盘、雅马哈双头枕音响等配备,以及两种不同风格前脸的选择,MG ONE成为了“Z世代”想要的样子。

SIGMA架构如何提升车型综合竞争力?进一步解剖其诞生意义

正如前面所提到,SIGMA架构覆盖全能源,而氢动力车型也是汽车行业“兵家必争之地”。因此,SIGMA架构可支持燃油、电动和氢动全能源组合,包容性和延展性极强。这也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燃油车、电动车和氢能源车型都会基于SIGMA架构打造。

据轱辘哥了解,得益于SIGMA架构,主力车型搭载的新一代发动机,响应速度比上一代提升20%,对整车的驾控和性能表现有较大的提升。混动四驱车型最大输出功率510kW,百公里加速仅需4.5秒,令上汽在汽车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变速箱方面,新一代CVT和湿式DCT拥有传动效率高,响应快,换挡更平顺的优势,同样会提升车辆的驾控感。

除此之外,SIGMA架构还对底盘和空间、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例如基于SIGMA架构,得以实现多种前后桥组合,可提供运动、舒适及经济多种驾驶模式,满足多种驾驶风格需求。还有乘坐空间效率最高可达70%,高强度钢的应用比例高达87%,种种数据表明,SIGMA架构对提升车辆的综合竞争力有较大的帮助。

轱辘哥说

汽车消费趋势是不断变化的,站在新的消费风口,汽车品牌如能找准风向,将会成为其立足市场和行业的重大助力。MG品牌近几年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喜好,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在打造年轻个性化的运动车型上,塑造起“国民小钢炮”的形象,已经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而基于SIGMA架构打造的MG ONE,在智能、动力、设计等方面进化得更加彻底。作为MG品牌面向新一轮市场挑战的重磅车型,MG ONE能否成功打开年轻人的心扉?是时候检验上汽名爵对年轻人的研究够不够透彻了!

迟来的爱 http://www.xinzhiliao.com/zx/xinde/349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002251股票,斗破苍穹动漫第二季免费观看,仿真教学,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