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新闻  汽车行业

汽车和零部件行业2022中期投资策略:拐点向上可期智能电动加速

  22H1回顾:疫情致供需承压,自主加速崛起。22H1,疫情对汽车供应链影响始于3月,批发端影响集中在4-5月。据中汽协数据,4月、5月乘用车批发销量分别为96.5万辆、162.3万辆,同比分别为-43.4%、-1.4%。头部自主品牌在电动智能化下加速崛起。2022年1-5月长安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市占率排名分别上升至第2-4位,市占率分别为6.5%、6.4%、6.1%;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销量排名进入前十,前20名车企中自主品牌占比近5成。

  22H2展望:政策刺激超预期落地,全年批发预计突破2,300万辆。本轮刺激政策面向2.0L及以下且不超过30万元的乘用车,政策覆盖面更广。根据2021年上险数据,结合价格分布测算符合2.0L及以下且30万元以内乘用车销量约1,600万辆,占燃油乘用车比重约92%,占整体乘用车比重约79%。预计本轮刺激政策有望拉动全年销量150-250万辆,以200万辆中枢计算,全年乘用车销量有望达2,347万辆,同比+9.3%,Q3-Q4批发销量预计同比分别+20.9%、+18.3%。

  22H1回顾:压制因素趋缓,疫情扰动22Q2。缺芯+原材料+汇率+海运多重压制因素影响趋缓,预计2022年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的整体影响将小于2021年。疫情短期扰动,量减致业绩承压,预计22Q2为全年低点。中长期看,疫情催化供应链逻辑转变、体系重塑,自主零部件企业有望借此契机打破外资垄断,进入国产加速替代阶段。

  22H2展望:量增+份额提升,22H2业绩具备较大修复弹性。当前终端库存处于低位,业绩传导周期将大幅缩短,同时叠加新项目放量,份额提升,预计22H2零部件收入端增速有望高于销量增速(预计20%);原材料/海运/汇率等压制因素缓解,叠加产能利用率提升,预计22H2利润率环比持续改善。电动智能变革重塑产业秩序,打开自主中长期成长空间。

  22H2特斯拉+比亚迪量增共振,蔚小理、华为爆款车可期,行业迎来智能电动大年,整车自主崛起加速中游零部件自主化,自主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于智能电动增配及采购体系变化。看好智能化+轻量化行业加速发展,智能座舱端看好车载声学、抬头显示HUD、全景天幕及氛围灯等赛道,智能驾驶端看好大算力芯片及计算平台、激光雷达等,关注一体化压铸加速渗透。

  22H1回顾:疫情短期影响供给,需求持续强劲。受益消费升级趋势及优质供给增加,2021年、2022年1-5月国内250cc+中大排量摩托车销量分别为33.3、16.6万辆,同比分别为+65.8%、+43.2%。疫情短期影响供给,但5月起逐步修复。

  22H2展望:预计全年行业增速40%,22H2建议关注出口增长及汇率波动。伴随国内摩托车文化的进一步形成、新兴消费群体升级置换需求释放以及禁限摩政策的边际改善,预计2022年行业增速40%左右,全年达到40万+辆销量,其中22H2建议重点关注汇率影响及两轮出口增量。

  整车:政策覆盖面超预期,自主预计将全面受益。预计本轮刺激政策有望拉动全年销量150-250万辆,以200万辆中枢计算,全年乘用车销量有望达2,347万辆,同比+9.3%,Q3-Q4批发销量预计同比分别+20.9%、+18.3%。新能源产品力撬动需求,叠加老旧车陆续报废带动置换需求增长,乘用车中长期销量中枢有望稳步增长,自主加速崛起。考虑产品周期向上+智能电动加速,推荐【长安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H、长城汽车】,受益标的【小康股份、小鹏汽车H、理想汽车H】。

  零部件:中期成长+短期反转,优选智能电动+新势力产业链。受疫情影响,预计22Q2为全年业绩低点,展望22H2,量增+份额提升共振驱动收入高增,原材料价格、汇率、海运费等压制因素渐趋缓解,优质自主零部件将具备较高的业绩修复弹性叠加估值提升。推荐:

  智能电动增量:1)智能化核心主线:优选智能驾驶-【伯特利、经纬恒润-W、德赛西威】+智能座舱-【上声电子、继峰股份】;2)轻量化底部反弹:铝价趋稳,业绩弹性大,叠加一体压铸大变革,优选【文灿股份、爱柯迪】,受益标的【旭升股份】;

  新势力产业链:优选【拓普集团、新泉股份、上声电子、文灿股份、双环传动】,受益标的【旭升股份】;

  中大排量摩托车:行业高增+供给驱动,优选头部摩企。22H1疫情短期影响供给,但需求端维持强劲,2022年1-5月国内250cc+中大排量摩托车销量增速40+%。展望22H2,疫情趋缓供给修复,预计2022年行业增速40%左右。参考国内汽车发展历史及海外摩托车竞争格局,自主品牌将成为中大排量摩托车需求崛起的最大受益者,推荐【春风动力、钱江摩托】,受益标的【隆鑫通用】。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政策刺激效果不及预期;新能源车型投放不及预期;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渗透率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上升、芯片供应短缺等;禁、限摩政策收紧;国内摩托车需求不及预期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