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新闻  汽车行业

汽车文化驱动的生活

  “让人最厌恶的事情,莫过于被归入某个群体,而不是作为独立的个人对待。”上个世纪,一位英国小说家桃乐丝?赛尔丝这样说到。

  在拥有汽车的群落中,也同样有许多人被归类,一个可怕的现象是,汽车暴力在这个时代成为不少人的娱乐项目。

  徒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中高速飞车,残暴地对待大街上的人群,毫无良知地制造。那些无恶不做的罪犯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像,而汽车则成为制造暴力的最佳工具。在电影《绝地战警2》中,威尔?史密斯和马丁?劳伦斯在一场激烈的汽车追逐戏中,总共毁掉了22辆车,堪称影史上最铺张浪费的追车表演,而当中的枪战场景更是令人发指。

  在暴力游戏和好莱坞动作影片的影响下,汽车也成为一种武器,成为人们发泄暴力快感的方式。1995年,美国的几个主要的电视台现场直播了洛杉矶警方在高速公路上对犯罪嫌疑人辛普森的大追击。辛普森与好友考灵斯驾驶的布朗柯轿车也搭了现场直播的顺风车,做了一次免费的消费品展示。事实证明它比广告的效果更管用,布朗柯轿车旋即成为一些个性鲜明的青年人的玩物。

  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速度与》这部电影几年前在美国放映时就因为过多的汽车追逐场面而被一些重要的媒体指责为“对年轻人有着严重的暴力影响。”而美国因为年轻人飚车引起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电影播放期间达到顶峰。但不可思议的是,《速度与2》开拍时,参与赞助的汽车厂家们几乎挤破了脑袋,目的无非是在这部暴力影片中让自己的跑车露露脸。

  美国被人们称为“车轮上的国家”,尽管南方的牛仔们也有一段浪漫的以马代步的生活,但北方的开拓者们还是将汽车开向了一望无际的草原。1947年6月6日,《纽约时报》在悼念辞世的亨利?福特先生时写道:“当他来到人世时,这个世界还是马车的时代。当他离开人世时,这个世界已经成了汽车的世界。他为大众造车,大众即是熟练机械师亨利?福特的受益人。”

  当美国人习惯了在由汽车构筑的空间中生活时,那种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仍然那么热切。有一对美国的老夫妇购买了一辆房车,把它作为他们移动的家,开着车旅行的感觉有如骏马在草原上奔腾。他们希望这辆房车能够载负他们的理想,回归那个属于他们的“奔腾年代”。

  但现实是,人与车交流的亲密却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拥堵的街道上,人们让汽车喇叭发出怪叫来宣泄自己懊恼的心情,体验那种伤害他人所萌生的快感。人和人之间的善意交流发生了变质,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车也产生了高低贵贱之分。在中国,从自行车时代到汽车时代的演变更加深了人们的隔阂,那种并肩骑车的快意早已消失,代之以对移动空间的占有,体现的是私人生活的不可侵犯性。

  于是,我们看到了从汽车窗口飞出的秽物与烟头,听到了噪杂的汽车怪响和无理的谩骂。每个人都在极力维护自己的私有空间,人们的占有心理和无理的维权意识从未像现在这样强烈过。

  在汽车构筑的隐秘生活中,人们的良知似乎也在退化。19世纪的英国贵族、历史学家托马斯?巴宾顿?麦考利说:“对人品的衡量标准是,在他明知自己的所作所为永远不会为人所知时,它将做出怎样的选择。”但现实却令我们失望,求救的人们对飞驰而过的汽车几乎无能为力,因为在他声嘶力竭地喊出最后一声时,那辆车早已不见踪影。

  有人说,那些开着汽车的人在拥有一个热情的发动机的同时也拥有一颗冷漠的心,当人生活的空间可以自由移动时,人们可以漠视良知,尽管那是一种没落的生活。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