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收藏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精华整理
6月7日~8日,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国际研讨会(ICV 2017)”在上海召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国际研讨会,聚焦于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体系建设与标准制修订,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智能网联汽车战略、政策及标准法规信息发布与沟通平台。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政府主管部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国内外汽车及相关产业的技术机构和骨干企业的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共计300多人出席会议。车云菌整理了大会自动化、网联化以及标准法规三方面的精华笔记,分享给大家,进一步了解大会资料,请联系车云菌(个人微信号:cheyunjun3)
①一、不确定性。美国出台了一些关于自动驾驶不确定性监管条例,欧洲市场也遇到监管性的问题,中国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积极制定第四等级自动驾驶的法规。
②二、数据共享。分享怎样的数据?怎样分享隐私?如何进行沟通?如何去避免这样的泄露信息的问题?可以说做这样的手势,人是可以理解,但是车辆怎么理解呢?我们要车辆和其他的或者其他的主体进行交流。
①相对于ADAS高级驾驶辅助,L3级自动驾驶系统至少有五倍以上的数据量和计算量,同时更多的模块加入L3的自动驾驶当中。
②L4级别的自动驾驶有更多挑战,会面临50倍的计算量提升,要实现城市路况下的自动驾驶,机器可以达到人类司机的水平,更多的安全机制也会加入其中。
③L5级别的自动驾驶相对于L4会带来两倍计算量的提升,这时候不仅有高度驾驶核心模块,更多、更友好的人机交互模式也会加入其中,比如说司机的面部识别、唇部识别、语音识别等。
第一种方法是针对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第二种方法是对于人车协作技术的开发。丰田认为第二种自动驾驶技术能更广泛、更容易运用到更多汽车上面。
SIP是跨行业战略性的创新推广活动,它是一个跨学科、跨技术的综合性协作项目,也是提升日本经济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课题,目的是把企业的研究成果得到战略性的应用,把社会资源进行更好的调配。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传播和推广SIP有几大举措:首先是共建通用模式和对危险的分析;其次是开展评价标准的讨论;第三是搭建V2X的标准;第四是海外动向的调查。未来SIP将会进行大规模实证实验,让技术得到应用、实现。
①2014年本田已经引进了ADAS系统,使用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与防碰撞技术结合起来,能够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使用非常复杂的传感器、摄像头等来帮助保证自动驾驶情况下的安全性,以及自动驾驶的功能完整实施性。
①用普通乘用车上的ADAS传感器来做高精度地图的绘制和采集工作。比如雷达高精度地图,是通过雷达对道路附近发射无线电波并接受反射电波来识别道路情况,通过搜索数据库来与道路数据匹配,从而非常精准地在地图上定位,定位误差可精确到厘米级。
②通过在日本的概念验证,博世发现雷达的图层可以提高高精度地图的有效性和精度。雷达传感器所需要传输的数据量是摄像传感器传输数据量的一半,检测范围可以达到250米,比摄像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大了100米。
①美国: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推动车辆强制安装DSRC;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制定自动驾驶汽车指导方针和政策框架;成立交通变革研究中心,推进示范测试,从战略、立法、测试层面上都有全面的布局。
②日本:在最新发布的规划里,已经把联网、智能化、道路安全概念融合在一起,规划分成辅助驾驶、V2X和更高级的道路安全三个阶段。
③欧盟:策略与中国有类似之处,在顶层设计、重大研发规划上做了很多工作。欧盟未来交通研究计划中强调了车车、车路通信,强调了人车路一体化和道路安全。
①《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智能交通工具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提出了车联网的应用等具体的工作要求;
②2016年工信部出台了《我国车联网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批复LET-V实验频率、中德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标准及测试验证合作项目;
③2017年国家发改委、交通部联合印发了《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
④交通部下发《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
2016年中期的统计数据:中国机动车保有量2.79亿,共中联网数2200万。电信占300多万,75%是2G用户;联通占400万,90%是3G用户;移动占1500万。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到,目前联网产品以2G、3G为主,4G刚刚起步并快速发展,机动车总体联网率不足8%。
——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解决了转向系统对操控稳定性作用机理和规律的影响,开发了车辆动力学控制算法。
– 制定3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重点标准,涵盖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人机界面等通用技术以及信息感知与交互、决策预警、辅助控制等核心功能相关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 制定10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涵盖智能化自动控制、网联化协同决策技术以及典 型场景下自动驾驶功能与性能相关的技术要求和评价方法。
国际范围内普遍采用的基于特定场景、特定条件、特定指标的现行汽车产品测试评价方法,已无法满足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在各种复杂场景条件下全天候进行感知、决策、控制等驾驶任务测试评价。
I. 原有的批准及扩展制度,已不再适用以电子系统为主、以“软件定义汽车”为特征的自动驾驶汽车;
- 标签:本站
- 编辑:孙子力
- 相关文章
-
必须收藏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精华整理
6月7日~8日,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国际研讨会(ICV 2017)”在上海召开…
-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出炉(组图)
-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动了哪些职位
- 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
- 2021年中国汽车行业销量规模及企业市场份额分析 新能源汽车销量创历史新高
- 2021年中国汽车产销规模与发展趋势分析 传统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趋势明显【组图】
- 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 2021年中国电商市场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投资商机研究
- 汽车文化论文1
- 分析由“无车日”汽车文化的建设
- 中国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